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电位仪对壳聚糖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发现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50rim,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团整、颗粒比较均匀、分散性好,电位约为11.1mv;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颗粒能有效地结合质粒DNA,并能保护所结合的DNA防止DNaseⅠ的酶切;将含GFP基因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复合物使用基因枪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效率为8%.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来源丰富且廉价,并具有许多优良生物特性的壳聚糖为原料,以简单易行的服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并对其性状进行和分析。结果表明:它复合了壳聚糖与高分子微球的功能,然后,以壳聚糖微球为载体,用吸附-交联的联合固定化方法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研究了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是给酶量为1.92mg/g、4~8℃吸附12h,再用体积分数为0.5%的戊二醛溶于4~8℃交联  相似文献   

3.
罗华丽  张秀娟  杨毅  贾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48-6549,6619
[目的]研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以及其对动物皮内的刺激影响,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壳聚糖(CS)为原料,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CS微球,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微球微观形态,研究微球理化特性受壳聚糖脱乙酰度、壳聚糖醋酸溶液浓度、交联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影响,并将壳聚糖微球进行兔子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优化得出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为壳聚糖醋酸质量浓度0.3 g/L,Span80为油相体积的8%,油水相体积比3∶1,交联时间1 h。该壳聚糖微球不会对兔子产生损害。[结论]壳聚糖微球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要求,为壳聚糖微球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方法]以SrFe_(12)O_(19)为内核、壳聚糖为外壳,制备了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将其用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投量、pH、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吸附过程基本在30 min内完成,且吸附率均达到96.3%;磁球对MB的吸附有较好的pH和温度适应性,在中性偏碱范围内(pH 7~11),25~50℃时,吸附率均保持96.0%以上;染料初始浓度为10~30 mg/L时,磁球吸附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有轻微下降,但仍保持在95.2%以上;在染料初始浓度为30 mg/L时,磁球最佳投量为1.00 g/L,吸附率为97.4%;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特征。[结论]该研究为染料废水的吸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绿色无毒的载药基材,以食品级柠檬醛为新型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结果表明,柠檬醛交联壳聚糖载药微球成球性良好,表面致密;壳聚糖的氨基与柠檬醛的醛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席夫碱结构是柠檬醛交联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内因;柠檬醛交联壳聚糖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可达186 g/kg 和91.2%,为开发安全的药物载体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罗望子胶和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天麻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交联法制备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戊二醛浓度、罗望子胶和壳聚糖浓度,载体与天麻素比、水与油相比对微球质量的影响,对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及形貌表征,并测定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戊二醛浓度1.25%,罗望子胶浓度2%,壳聚糖浓度1.4%,载体与天麻素比为15.83:1,水与油相比为3:1,此条件下微球包封率为74.68%,栽药量为1.64%。形貌分析表明微球尺寸分布均一,粒径为103.6纳米左右。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苹果渣中多酚类化合物为吸附模型,制备一种可有效吸附分离苹果多酚的磁性高分子材料,并研究其吸附性能。【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Fe3O4磁核,与壳聚糖混合均匀后利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得磁性壳聚糖微球,并进行胺基化改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到制备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透射电镜、超顺磁性对Fe3O4磁核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对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的表面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苹果渣多酚的吸附效果最佳;制备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工艺参数为:2 mL 体积分数25%的戊二醛、5 mL/g的环氧氯丙烷和3 mL/g的乙二胺,按此条件制备的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对苹果多酚的饱和吸附率达到81.94%;电镜观察表明,制得的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达到微米级,呈规则球形,有良好的分散性。【结论】胺基化磁性壳聚糖微球是一种良好的苹果渣多酚吸附剂,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包载卡瓦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制备卡瓦纳米制剂,并对其形貌、大小等进行表征,考察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结果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99.7±7.6)nm,多分散系数为0.321±0.011,Zeta电位为(-33.9±2.3)mV,包封率为(83.32±0.34)%;纳米溶液于4℃下放置60d,其纳米粒外观、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为卡瓦的新剂型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NaOH改性的荔枝皮和壳聚糖为原料,在适当的吸附时间、搅拌速率和pH条件下,采用滴加成球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剂——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通过其对Cr(Ⅵ)的吸附试验,研究了Cr(Ⅵ)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的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1)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对Cr(Ⅵ)的吸附最佳条件为:初始浓度为120 mg/L,初始pH值为1,吸附溶液体积与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投加量的比是100 m L∶0.2 g,吸附时间为240 min。(2)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3)通过吸附等温线研究,发现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在室温下,最大的吸附量可达到108.7 mg/g。(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吸附前比吸附后表面粗糙,孔隙多。(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壳聚糖交联改性荔枝皮小球中含有壳聚糖与改性荔枝皮中绝大多数的官能团,起主要吸附作用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酰胺基。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表征及其应用.将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在加热条件下与氨水反应得到磁性微球.将磁性微球与壳聚糖交联,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体,在搅拌条件下依次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甲醛溶液将银纳米颗粒复合到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进行分离,得到磁性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仪、磁强度计、比表面测定仪等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并将该材料应用于香蕉保鲜剂,结果表明该材料可降低香蕉中水分损失和延缓水果的腐烂.  相似文献   

11.
以竹炭粉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进行扫描电镜(吸收光谱SEM)、红外吸收(FTIR)、X-射线衍射(XRD)等图谱表征,并进行Zn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①壳聚糖较好地负载在竹炭上,凸凹不平明显,蜂窝增强;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在80 min后达到93%。②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Zn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多孔结构的吸附特征,方程拟合结果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③Zn2+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配位主要发生在—NH2中的氮原子、—OH和C=O中氧原子上。图9参11  相似文献   

12.
以竹炭粉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进行扫描电镜(吸收光谱SEM)、红外吸收(FTIR)、X-射线衍射(XRD)等图谱表征,并进行Zn2+吸附试验。结果表明:①壳聚糖较好地负载在竹炭上,凸凹不平明显,蜂窝增强;复合吸附剂对Zn2+的吸附率在80 min后达到93%。②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Zn2+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多孔结构的吸附特征,方程拟合结果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③Zn2+吸附前后的红外吸收图谱表明,与竹炭/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配位主要发生在NH2中的氮原子、OH和C=O中氧原子上。图9参1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畜禽疾病防治中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为进一步开发植物药提供科学依据,采摘当地生长的竹叶、枸骨叶、十大功劳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然后使用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1)十大功劳的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竹叶及枸骨叶的乙醇提取液抑菌效果不明显;竹叶、十大功劳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枸骨叶的水提物抑菌效果不明显,且十大功劳的抑菌效果最佳。2)十大功劳和竹叶对所有供试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3种植物的抑菌效果表现为:十大功劳>竹叶>枸骨叶。3)3种植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 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和傅立叶红外光谱议(FTIR)等仪器分析烧烤竹炭表面结构特性基础上,研究其对水体中铵氮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以微孔为主的烧烤竹炭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同时还含有亚甲基、反异烯烃、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烧烤竹炭对铵氮的吸附在80 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量随着水溶液中铵氮的增加而增加,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铵氮在烧烤竹炭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系统的ΔG <0,ΔH >0,烧烤竹炭对铵氮的吸附作用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铵氮在烧烤竹炭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过程受外部液膜扩散、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竹焦油对8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初步分析了竹焦油的主要抑菌成分.结果表明,竹焦油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和EC90分别仅为29和68μg.mL-1;抑菌成分集中在水溶性油、酚类和芳香酸部分,采用热水萃取法可简便地分离竹焦油中的强抑菌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6.
叶斑病是芒果重要的叶部病害,造成芒果产量和质量下降.纳米氢氧化镁制备简单,环境友好且抗菌谱广,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菌领域.对芒果叶斑病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观测和ITS-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的菌株为芒果拟茎点霉叶斑病病原菌,属于间作壳属(Diaporthe musigena).合成制备了3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氢...  相似文献   

17.
对采收后绿竹Bambusa oldhami笋经不同的处理后,研究不同温度的储藏条件下,对绿竹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与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竹笋采收后,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各处理PAL活性呈先升后下降趋势,2~3 d后PAL活性快速下降,4 d开始PAL活性变化趋缓;而常温条件下竹笋PAL活性上升得快,下降速度也快,常温条件下竹笋PAL酶的失活早于低温储藏的竹笋。储藏过程中各组POD活性迅速增加后降低,经保鲜处理后的各组竹笋POD活性增加和降低均迟于未处理的对照组;常温储藏的对照组POD采收后4 d就完全失活,常温储藏过程中竹笋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增加速率比低温储藏的快。通过保鲜处理和低温条件储藏,能有效保持酶活性,延长竹笋保鲜时间,降低竹笋老化速度。图6表1参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展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的吸附条件优化及其复合物在模拟消化环境的稳定性研究,为促进茶多酚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 (DHPM)改性的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进行吸附,研究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和pH对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吸附条件,并建立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吸附量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吸附量经历快速提高阶段后趋于平衡, 60 min时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茶多酚浓度增至3.0 mg/mL时,其吸附量趋于饱和;溶液pH为7.0时,茶多酚吸附量达最大值。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吸附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pH,且温度与时间、温度与茶多酚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茶多酚吸附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条件优化为:温度5 ℃,时间61 min,茶多酚浓度3.9 mg/mL, pH 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吸附量为54.26 mg/g,与模型理论值(54.46 mg/g)接近。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经模拟胃和肠道消化环境后,茶多酚保留率分别达92.07%和69.73%,显著高于纯茶多酚的保留率 (84.17%和47.29%)。【结论】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可作为茶多酚的天然保护载体,通过吸附结合形成复合物,显著提高茶多酚在胃肠消化环境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于2005年11月,在黑白仰鼻猴分布最南部的龙马山猴群家域范围内采集其主要食物松萝、成熟树叶和竹叶,在室内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松萝的粗蛋白含量低于竹叶,与成熟树叶无显著差异;粗蛋白与酸性纤维比高于成熟树叶和竹叶。粗蛋白与酸性纤维比的差异主要是由酸性纤维含量差异引起,即松萝的酸性纤维含量显著低于成熟树叶和竹叶。初步确定纤维含量低是松萝成为黑白仰鼻猴主要食物的原因,这与其趋向于选择纤维含量低的植物叶片作为食物的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对鲜切竹笋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自生  张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4694-4700
【目的】探讨壳聚糖添加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处理对鲜切竹笋的保鲜效果。【方法】在(4±1)℃下,1%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处理对鲜切竹笋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 鲜切竹笋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和乙烯释释放速率逐渐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增加,促进总酚积累增加,导致亮度(L)值减小,褐变指数(BI)上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涂膜处理不仅抑制了鲜切竹笋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而且还延缓了PAL、PPO和POD的活性,从而保持较高的L值和较低BI水平。【结论】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物在鲜切竹笋保鲜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