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土地生态安全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环首都经济圈土地利用特点,从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三方面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200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发现环首都经济圈200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均处于良好级,2015年处于敏感级,土地生态安全的风险在增大,有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城市是环首都经济圈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从环首都经济圈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入手,分析了环首都经济圈面临的水资源匮乏、风沙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环首都经济圈生态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与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环首都经济圈14个县(市)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需求为切入点,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发展,探讨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长效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9):215-217
目前,环首都经济圈已经具备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条件,但农产品物流在整个物流产业发展中占比较小,发展滞后.针对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对接”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即通过”农超对接”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通过“农校对接”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水平,通过“农企对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环首都经济圈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迅速的发展,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研究区2001年、2006年和2011年环首都经济圈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壤水分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并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析环首都经济圈10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环首都经济圈各土地利用类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变化。2006年相对于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变差,2011年相对于2006年和2001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转好,且变化的区域基本一致。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为环首都经济圈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柱  高乐全  刘顺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63-18065
概述了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所占据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其所具有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分析了保定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的发展条件展开SWOT分析,指出其优势体现在政策、区位、客源、人文方面;劣势在于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单一、分散且层次较低,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体系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机遇体现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契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发展环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威胁则来源于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保定市休闲农业对接京津所应具备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而提出空间布局的对接是其对接京津的第一步,强调应分圈层、分模块实现对接。  相似文献   

7.
以课题的形式对廊坊文化及文化产业在环首都经济圈经济产业带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廊坊文化的资源、特征、优势,及本土文化产业在环首都经济圈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快廊坊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发展,提升其品质,实现与京津市场的对接,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基于环首都经济圈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的现状,从自然区位优势和产业对接战略优势两方面分析其比较优势,从品牌生命力、品牌技术创新、对接京津市场三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并从推动与京津市场的双向对接、创建农业集群品牌、加强品牌营销、强化品牌质量和技术创新、探索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正>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赵弘:《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首都经济圈战略研究》指出,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是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路的重大创新。首都经济圈战略既延续了京津冀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又突显了首都的地位和作用,即围绕首都功能的实现和首都资源的辐射带动来更好地推  相似文献   

10.
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的资源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晶  朱晓玲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6):657-659,663
随着新疆战略地位的提高,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的发展逐步被重视。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导,通过分析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发展的资源优势,剖析存在的劣势及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辅线,重点回顾了近百余年中国粮食安全变化历程及其社会经济背景。提出粮食安全问题分析的4个纬度,即农民生计、土地制度、农业科技、政策管理。认为重粮重农不轻工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发展农业科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5个要素。最后指出应树立包括数量安全、结构安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在内的广义粮食安全观,系统地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服务创新的概念、内涵及特点,设计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模型,论证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具体阐述了服务创新中的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区域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区域内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统一性。根据公共服务理论,从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政策法规、场馆设施建设、突出特色品牌、完善服务网络五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对完善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信息用户的需求、获取知识的方式与习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就人性化服务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特点、关系等进行介绍、分析;从人性化服务理念、创建人性化服务环境,馆员的人性化管理等方面阐述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实现;以及在构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专业性的网络导航、推送技术、用户能力培养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服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馆员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馆员的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利用EVIEWS软件,通过对1998~2011年河南省食品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当前食品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还是依靠人力资本的投入。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对河南省食品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物质资本投入,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尤其是R&D人员的贡献还很低。并主要针对河南省食品产业发展进程中提升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政府主导型信息服务体系--为"三农"提供信息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郊区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经验 ,结合京郊农业现状 ,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为“三农”提供信息支撑。重点从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建设、信息接收末端建设、以及示范点建设方面进行政府主导型京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阐述 ,并对建立政府主导型京郊信息服务体系的保障措施进一步说明 ,以促进京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40年显著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当前的目标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可持续性和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连接经济与市场,让市场决定最优的生产水平,农业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中长期战略推动下,政府及学术界对营养问题的关注持续提升,农业与营养的联系逐步增强,但“农业-食物安全-营养”的有机融合与衔接还尚未形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和食品行业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中国食物安全战略决定的国民食物营养与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中国的国民身体素质,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能否顺利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新的食物安全战略提升国民营养水平,并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与食物安全和营养的联系。论文基于国际经验的食物安全战略发展思路,梳理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新旧挑战,提出食物安全新愿景以及相应政策建议,为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诸多,与食物安全与营养高度相关的挑战主要表现为:耕地资源不足与退化、水资源紧缺与污染、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影响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压力,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膳食能量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以及膳食能量和营养摄入过剩的营养不良“三重负担”,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因此中国在经济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侧重质量增长的深化过程中,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制度及技术创新,这意味着农业需要生产高价值、营养和安全的食物,更高效地使用水、土地和能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平等,因而需要中国食物安全战略顶层设计上的系列转变。据此,本文提出了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的新愿景,即将营养指标作为中国食物安全战略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足,并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和超重率以及肥胖率。为此需要以关键领域的重大改革为基础,改进营养治理、通过市场信号传递营养导向、推动营养目标的农业生产、建立更安全的食品价值链、以政策创新促进可持续的营养饮食、加强营养教育并开展循证发展支持营养导向的食物安全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付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314+318
科学技术进步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该文简述了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途径,结合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晓燕  王立  马竹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27-1029,1032
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农业知识服务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构建与城市无缝衔接的农业知识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知识服务在陕西农业领域的应用,网络环境下实现农业知识服务的若干策略,以及农村文化共享工程与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