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理念不到位;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碎片化;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责任泛化;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等诸多问题。从增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建立综合协调机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委员会;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格局;完善政府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体系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南繁育种公共科技服务体系是南繁硅谷运行的重要保障。文章阐述了南繁公共科技服务体系概况,分析了南繁科技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准确把握南繁公共科技服务的内涵、完善南繁公共科技服务的手段和坚持南繁企业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南繁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旨在为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大西安规划的宏伟蓝图到西咸新区的成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样不能忽视。通过对西咸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了解西咸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建议,为西咸新区公共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济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情况,针对济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凸显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和政策法规建设,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服务整体化、社会化和全方位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史永强 《甘肃农业》2019,(7):111-1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基层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但是,基础建设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依然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在全面统筹、资金投入等方面下大功夫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全程度和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实状况的深入了解,当前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公共文化产品供不应求、资金投入和筹集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队伍匮乏等几个方面。政府增加各方资金投入、创新文化服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建设机制等措施应当可以成为解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完善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代最接地气的文化民生,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原则。标准化,从“量”的方面规约了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正尺度,即以丰富人民的精神食粮为底线;均等化,从“质”的方面显示了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正尺度,即以确保人民的共同享有为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促进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才能促进人民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定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江苏北部某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对落后。根据目前江苏北部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管理、人才、落实、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文献综述、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江苏北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问题调查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建议,以待完善江苏北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治理的过程中能够精准惠民,更好地满足区域人民的文化需求,提高江苏北部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32-23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梅州市兴宁市运用"三多三促"模式运营机制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三多三促"模式硬件日趋完善,但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系统化公共管理、认知度不高、文化参与意识较差、缺乏资金等主要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与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学,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模式,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营机制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以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目前福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斐然,但在服务效益、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政策法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提出应进一步理清海峡西岸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改革,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完善公共文化发展政策等以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中心和载体,公共体育服务只有通过体育活动才能真正地落实。根据公共服务理论,对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归纳出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活动开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老龄化问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之际,体育锻炼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家访谈、查阅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江苏省13省辖市和28个县(市、区)的老年体育工作情况为调查对象,对老年体育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我国老年体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建立以财政预算为主、多渠道筹措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经费的机制;制定科学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打造老年人群体育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从国民的认识、经济基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以及法规制度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基础,并指出我国目前所要达到的只能是较低标准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然后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均等化标准,进而实现“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较高标准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以曲靖市南盘江沿线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发展为主线,对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乡村体育设施规划配置策略及建议,旨在完善我国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建体系,增强乡村居民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剖析了当代体育转型发展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制度冲突,从而为制度变革提供建议。研究认为:中国当代体育转型在理念中面临“务民生”和“金牌政绩”的冲突;在结构中面临“群众体育突显”和“竞技体育偏重”的冲突;在主体中面临着“多元主体参与”和“单一政府管控”的冲突。而要实现“体育为民”的发展理念,成为体育强国,必须进行制度的变革。首先应该构建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动力、体育产业为提升的联动发展格局。其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多元发展主体,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组织独立服务能力,增强市场丰富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在体育人类学对人文价值理念 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分享运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思想,结合这一思想构建社会-学校-家庭 联系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育和发展社会力量参与,倡导政府各部门携手进行制度创新,从而探索中国特 色的青少年体育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10种产品的供给为例,具体分析和确定了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三者各自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分别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具体职责。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存在总体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其中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政府选择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应该由政府选择模式向社会选择模式转变。社会选择就是由公民、体育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决定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而不是采取传统上仅仅依靠政府决定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提出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社会选择模式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充分尊重民意,满足公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合作共建格局;立足地方实情,符合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的编制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的基本涵义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体育领域发展规划编制的现状。其次,总结了当前我国体育领域发展规划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编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最后,论文对如何编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提出了四点思考,即明确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的框架和内容、规范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的编制流程、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重视做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的实施和评估。  相似文献   

20.
自2002年政府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职能体系开始,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逐渐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 之一。统计中国期刊网2002年至2012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成果数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 趋势,重点集中在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供给、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社区和机制6个维度。梳理6 个重点维度的研究成果,归纳出学者们达成共识、存在的分歧以及已有研究成果呈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