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木生物质炭对溶液中Cd2+、Pb2+的吸附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生物质炭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以猕猴桃修剪枝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对复合溶液中Cd2+、Pb2+的吸附,探究了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及生物质炭投加量对溶液中Cd2+、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前后的生物质炭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其对养殖废水和垃圾渗滤液中Cd2+和Pb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猕猴桃木生物质炭具有多孔结构和多种表面官能团。Cd2+、Pb2+的最优吸附条件是pH为4~6,120 min吸附达到平衡,最佳投加量分别为4.0、3.0 g·L-1,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35、65.9 mg·g-1。生物质炭对Cd2+、Pb2+的吸附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在25℃条件下,生物质炭对Cd2+的吸附用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其理论最大吸附量达13.1 mg·g-1,而生物质炭对Pb2+的吸附过程用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猕猴桃木生物质炭可作为处理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为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及污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出吸附剂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并以未改性的玉米秸秆粉为对照,通过批试验探讨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Zn2+、Cd2+、Cu2+、Ni2+、Pb2+和Hg2+)的吸附性能。【结果】改性玉米秸秆中含有9.8 g/kg的巯基。未改性玉米秸秆粉对水体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不足5%,而经巯基改性后可达97%以上。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在pH 5~7时对Hg2+的吸附量达到稳定,对水体中除Pb2+以外的其余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达到最大时的pH为6~9。随着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吸附量呈先迅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该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机理可能为络合作用主导的吸附过程。【结论】巯基改性玉米秸秆粉是对水体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潜在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改性小麦壳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氢氧化钠和高锰酸钾对农业废弃物小麦壳进行联合改性,研究小麦壳改性前后对废水中重金属Cd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剂用量、初始pH、温度、接触反应时间、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KMnO4联合改性小麦壳平衡吸附量比原始小麦壳增大了9.30倍,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26.74 mg·g-1;在室温下,当投加浓度为2.0 g·L-1,溶液pH值在5.0~8.0之间时,吸附效果最优,但溶液中有Na+或Ca2+存在时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在1 h内可达到动态平衡,该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拟合改性小麦壳材料对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表明,小麦壳改性后表面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吸附性能显着提升,改性小麦壳对废水中的Cd2+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为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废弃中药渣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SSD)为生物吸附剂对废水中铜离子(Cu2+)进行吸附,探讨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为废水中Cu2+的去除和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吸附性能试验探讨了吸附剂剂量、pH值、初始离子浓度、温度、时间和共存阳离子对SSD吸附Cu2+的影响,根据吸附前后SSD的形貌特征,探讨其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SSD对Cu2+的吸附速率较大,在3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增加吸附剂剂量、pH值和吸附时间均会促进SSD对Cu2+的吸附,共存阳离子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u2+的吸附。Sips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不同温度下SSD对Cu2+的吸附过程,吸附特征是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的结合。SSD对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化学吸附是反应的限速步骤。SSD对Cu2+的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络合和静电吸引。研究表明,废弃中药渣鸡血藤可用于废水中Cu2+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单一及复合溶液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针对吸附剂的表面特性、投加量、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炭比表面积较未改性椰壳炭增加了221.03 m2·g-1,表面含氧官能团如O-H、C=O、C-O-C增加,芳香性增强,等电点提高至5.68。从经济效率角度考虑5 g·L-1为合理吸附剂用量,pH为5.0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在4 h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的拟合度更高,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吸附由快速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作用,Pb2+、Cd2+的吸附分别更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纳米Fe3O4负载酸改性椰壳炭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达42.54 mg·g-1和25.79 mg·g-1,为未改性椰壳炭的1.87倍和2.23倍,复合溶液中Pb2+、Cd2+Qm分别为单一溶液的65.16%和54.21%,这揭示了离子共存条件下的吸附竞争现象。研究表明,纳米Fe3O4负载联合硝酸改性提高了椰壳炭对Pb2+、Cd2+的吸附能力,且Pb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竞争性优于Cd2+。  相似文献   

6.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8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044、0.019、0.012 mg·g-1·h-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95、0.164、0.070 mg·g-1·h-1.三者对不同浓度下Pb2+、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9.65、110.31、88.82 mg·g-1,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64、29.39、21.47 mg·g-1;在溶液pH 2.5~3.5时,三者对溶液中Pb2+、Cd2+的去除率急剧增加。小麦和水稻秸秆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矿物组分以及相对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溶液中的Pb2+、Cd2+的去除可能是由于化学沉淀作用较强烈,而玉米秸秆炭的有机碳及官能团含量较高,孔隙结构较好,比表面积大,可能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及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去除溶液中Pb2+、Cd2+.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生物炭/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与作用机理,以水稻、小麦秸秆与凹凸棒石为原料,在缺氧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凹凸棒石复合材料。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研究时间、浓度及pH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吸附溶液中Cd2+和Pb2+的影响,利用SEM、BET、XRD、FTIR等方法对吸附前后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机理,明确主导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模型更符合复合材料对Cd2+和Pb2+的吸附过程。与原始生物炭和凹凸棒石相比,水稻秸秆与凹凸棒石比例为5∶1时制备的复合材料RABC5-1和小麦秸秆与凹凸棒石比例为3∶1时制备的复合材料WABC3-1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2.97 mg·g-1与132.39 mg·g-1,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2.60mg·g-1与220.55 mg·g-1。机理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对Cd2+和Pb2+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官能团络合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阳离子-π作用。定量分析进一步证明,沉淀作用在RABC5-1、WABC3-1吸附Cd2+的过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4.6%、77.3%,在吸附Pb2+的过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2.0%、78.3%,是复合材料吸附重金属的主要机理,其次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官能团络合作用和阳离子-π作用对吸附的整体贡献率较小。研究表明,复合材料RABC5-1与WABC3-1具有良好的吸附Cd2+和Pb2+的性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附材料,且沉淀作用是复合材料吸附重金属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玉米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自来水(CK)及高(1 mmol/L)、中(0.5 mmol/L)、低(0.25 mmol/L) 3个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Hg2+溶液滴灌玉米幼苗,处理3 d后测定玉米幼苗根长和叶长、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对根系和叶片中POD同工酶表达的变化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与CK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明显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提高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Cu2+对玉米根系中SOD活性无明显影响,Cd2+和Hg2+明显降低了根系中SOD活性。Cu2+使玉米幼苗根系中POD活性增强;低浓度Cd2+和Hg2+使玉米根系中POD活性增强,中、高浓度Cd2+和Hg2+则使玉米根系中POD活性减弱。重金属对根系中POD同工酶的影响表现为:Cu2+无明显影响,Cd2+减弱了Rb1和Rb2的表达,Hg2+则抑制了Rb1的表达,增强了Rb2的表达,且低浓度Hg2+诱导出了Rb3。重金属对叶片中POD同工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Lb5表达增强,其中Cd2+的诱导效果最强;与CK 及Cu2+ 和Cd2+相比,Hg2+完全抑制了Lb6的表达。【结论】Cu2+、Cd2+、Hg2+对玉米生长及SOD和POD活性的影响,与重金属种类和浓度有关,并存在器官特异性。重金属中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都会影响POD同工酶的表达,但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9.
褐煤基材料对Cd2+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稳定、高效、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利用批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褐煤、腐植酸、活性炭对镉(Cd2+)的吸附特征,采用非线性χ2检验辅助决定系数判断等温线模型拟合度,用红外光谱对材料功能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Temkin模型能最好拟合3种材料对Cd2+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也能较好拟合但与温度有关。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3种材料对Cd2+的吸附为优惠发生的物理吸附,并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3种材料与Cd2+之间均有较强的作用力。在温度294.55~313.15 K时腐植酸、褐煤和活性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6.14~44.09、29.63~38.20 mg·g-1和21.04~30.34 mg·g-1,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吸附自由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升温吸附更容易发生。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数据最好,表明3种材料对Cd2+的吸附存在着化学过程。褐煤基活性炭和褐煤基腐植酸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红外光谱图表明腐植酸和褐煤较大的吸附量与其含氧功能团种类较多以及在波数2 360 cm-1和2 342 cm-1附近吸收峰有关。因此,褐煤基3种材料对Cd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腐植酸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能力最大,用Temkin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曲线能最适宜描述褐煤基材料对Cd2+的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b2+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规定的Ⅱ类土壤环境基准值(300.0 mg/kg)时,其对Cd2+污染下冬小麦幼苗根系过氧化物(POD)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为正确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含量Cd2+和Pb2+/Cd2+污染条件下培育冬小麦幼苗,待幼苗生长3周、7周和12周时,采集冬小麦幼苗根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低含量Pb2+对Cd2+污染下冬小麦幼苗根系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在幼苗生长的3周、7周和12周3个阶段中,土壤Cd2+污染对冬小麦根系POD同工酶的表达表现出了抑制效应;3周龄时,冬小麦根系POD同工酶表达量受Cd2+抑制影响最强,随着冬小麦生长时间的延长,Cd2+的影响开始减弱,且在冬小麦3周和7周龄时,20.0 mg/kg Cd2+对冬小麦根系POD同工酶表达量的抑制作用最强。除3周龄时120.0 mg/kg Pb2+可减缓20.0 mg/kg Cd2+对冬小麦根系POD同工酶表达的抑制作用外,低含量Pb2+对Cd2+污染条件下冬小麦根系POD同工酶的表达均起协同抑制效应。【结论】冬小麦幼苗生长初期,土壤Cd2+污染对其根系POD同工酶表达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冬小麦生长时间的延长,Cd2+的抑制作用减弱;当土壤中Pb2+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Ⅱ类土壤环境基准值(300.0 mg/kg)时,其增强了Cd2+污染对冬小麦根系POD同工酶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重金属和Bt蛋白联合暴露对微生物生物毒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 Zn2+、Cd2+作为重金属离子代表,Cry1Ac 蛋白作为Bt蛋白代表,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生长曲线、菌落数、活性氧(ROS)产生量,探究 Zn2+、Cd2+、Cry1Ac 蛋白单独和联合暴露对细菌生长及毒性的影响,同时选用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Zn2+、Cd2+及 Cry1Ac 蛋白浓度增加(Zn2+为 2~20μg·mL-1,Cd2+为2~10 μg·mL-1,Cry1Ac为0.2~4 μg·mL-1)对E.coliB.subtilis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细菌存活率也显著降低(P<0.05),其中 B.subtilis 的耐性强于 E.coli;细菌 ROS 产生量表明,单独 Zn2+、Cd2+能对细菌造成严重氧化损伤,而Zn2+、Cd2+与Cry1Ac蛋白结合能显著降低(P<0.05)金属对 E.coliB.subtilis 的氧化损伤,结合后Zn2+-Cry1Ac对大肠杆菌毒性效果强于Cd2+-Cry1Ac;发光细菌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Cry1Ac蛋白能缓解Zn2+、Cd2+对细菌的毒害。研究表明重金属和Bt蛋白联合暴露时Bt蛋白能缓解重金属对细菌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蛇纹石对污染物Pb2+的去除效果,实现废水中Pb2+的高效去除,本研究将天然蛇纹石矿物高温改性,探究改性后蛇纹石对Pb2+的吸附机理、解吸情况及蛇纹石用量、溶液的初始pH、蛇纹石粒径大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和Pb2+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改性蛇纹石吸附Pb2+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蛇纹石吸附性能明显提升,理论最大饱和吸附容量更高,二者吸附过程均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进行的。改性蛇纹石吸附Pb2+的机理主要为蛇纹石裂解产生的Mg2+与溶液中溶解的CO2结合形成MgCO3,MgCO3与溶液中的Pb2+发生溶积置换生成PbCO3沉淀;Pb2+与改性后蛇纹石表面形成的高能键结合,以Pb(NO32·Si-O、PbO·O-Si-O配合物的形式吸附在蛇纹石表面。改性蛇纹石在溶液中Pb2+的解吸量及解吸率均较低,改性蛇纹石对Pb2+的吸附情况较为稳定,Pb2+不易被解吸出来。改性蛇纹石对溶液中Pb2+最佳吸附条件为固液比为1∶200(m∶V),pH=5.5,粒径为140目,吸附时间为36 h,此时吸附量及Pb2+去除率分别为15.26 mg·g-1、79.89%。研究表明,改性蛇纹石对Pb2+吸附性能明显提升,具有较高吸附容量且吸附较为稳定不易解吸,对去除废水中Pb2+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重金属废水处理问题,寻求芦苇的新型资源化利用途径,采用限氧热解方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芦苇生物质炭(RBC)。在对芦苇生物质炭进行元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吸附动力学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方法,探究不同热解温度对RBC吸附Cd2+的影响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RBC对Cd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更好描述RBC对Cd2+的吸附;500℃下制备得到的RBC产率较高,Cd2+吸附量最大,理论吸附量可达39.05 mg·g-1;吸附Cd2+后,RBC表面生成粒状结构,XRD谱图出现CdCO3和CdSiO3晶型的峰,推断Cd2+分别能与CO32-与SiO32-形成沉淀。研究表明,芦苇生物质炭的最优热解温度为500℃,此温度下产率最高,对Cd2+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Cd2+的机制可能为阳离子交换、沉淀吸附、络合和Cd2+-π金属键合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目前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采用紫根水葫芦基活性炭(Long-root Eichhornia crassipes-activated carbon,LREC-AC)吸附水溶液中的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和Cu2+,并对其吸附特性和机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REC-AC对OFL和Cu2+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方程。LREC-AC对OFL的吸附机理包括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静电引力作用,而对Cu2+的吸附机理则包括静电引力作用,以及电子交换或共价键等作用。在此基础上,考察OFL-Cu2+复合体系中LREC-AC对OFL和Cu2+吸附特性和机理。在复合体系中,LREC-AC对OFL和Cu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9.34 mg·g-1和37.46 mg·g-1。在OFL浓度为10 mg·L-1、Cu2+浓度<2 mg·L-1时,Cu2+可与OFL络合,从而促进LREC-AC对OFL的吸附。研究表明,LREC-AC可通过多种吸附机理共同作用有效去除水体中OFL和Cu2+,同时其对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生植物分区的湖泊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芦苇和穗花狐尾藻3类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中DOM与Cu2+、Pb2+、Cd2+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穗花狐尾藻区相比,芦苇区和龙须眼子菜区上覆水中DOM的芳香度高、分子量低,与重金属的结合率较高,且以Cu2+为最;芦苇区上覆水中DOM与重金属离子的饱和结合量、羟基与羧基峰面积特征揭示,该区上覆水中DOM含有更多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结合反应的活性基团;穗花狐尾藻区上覆水中DOM的多脂肪族化合物与分子量较高的特征,影响了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来源于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的DOM在分子量、脂肪性及官能团等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其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特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牛骨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 Cd2+的吸附特性,采用限氧控温慢速热裂解的方式,在 300、350、400、500、700 ℃和900 ℃条件下制备牛骨生物炭。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对牛骨生物炭进行表征,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析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牛骨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随热解温度提高而增加,芳构度逐渐增强,孔径与比表面积增大,而挥发分、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减少;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拟合5种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在接近吸附平衡时,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主导;牛骨生物炭对Cd2+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700 ℃条件下制备的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平衡吸附量为44.32 mg·g-1;随着热解温度增加,牛骨生物炭对Cd2+吸附机制中官能团络合作用减弱,表面吸附、阳离子交换以及π电子配位作用增大。在实际规模化制备牛骨生物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能耗成本以及尾气收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团头鲂肠道菌株MA35产纤维素酶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团头鲂肠道菌株Aspergillus niveus MA35发酵得到一种内切型纤维素酶采用Q-琼脂糖凝胶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葡聚糖G-100凝胶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酶的比活力由22.3 U/mg提高到30.6 U/mg。SDS-PAGE结果显示,酶的分子量约为45 ku。该酶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 4.5,在pH 4.0~8.0以及30~55 ℃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终离子浓度为1 mmol/L以及10 mmol/L下,Zn2+、Mn2+对酶的活性有激活作用,Mg2+、Cu2+、Fe2+、Cd2+、Co2+对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Mg2+、Cu2+、Fe2+抑制作用较强,Na+、K+、Ca2+对酶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采用煤矸石为原料制备分子筛环境修复材料。通过对煤矸石(CG)的硅铝比进行调节,利用煅烧-水热晶化法分别在500℃和750℃下成功合成了NaA-500和NaA-750两种煤基NaA分子筛材料。进一步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和表观形貌,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线的研究分析,以深入探究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比煤矸石,NaA-750和NaA-500对Cd2+的最高吸附量分别为392.9 mg·g-1和208.9 mg·g-1,分别是煤矸石的4.5倍和2.4倍,且NaA-750和NaA-500对Cd2+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规律。吸附等温线结果显示,NaA-500和NaA-750对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综上所述,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的NaA型分子筛对Cd2+的吸附能力明显提升且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对去除废水中Cd2+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两性表面修饰剂和非离子表面修饰剂复配修饰塿土对重金属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为两性-非离子表面修饰剂复配修饰塿土对重金属Cd2+的吸附特征和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土,即未修饰塿土(CK)为对照,以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作为两性表面修饰剂,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作为非离子表面修饰剂,采用批处理方法,研究20,40 ℃时,BS单一修饰和不同比例BS与OP复配修饰塿土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结果】在20和40 ℃,BS-OP复配修饰土娄土吸附Cd2+的快速吸附阶段平均速度(Vf)分别表现为100% BS>50% BS≈50% BS+50% OP>100% BS+100% OP≈100% BS+50% OP>CK>50% BS+100% OP;100% BS>100% BS+50% OP>100% BS+100% OP>50% BS>50% BS+50% OP≈50% BS+100% OP>CK。BS修饰比例相同时,修饰塿土的Vf总体上随着OP修饰比例增大而下降;OP修饰比例相同时,随着BS修饰比例的增加,修饰塿土的Vf均增大。【结论】在两性-非离子表面修饰剂复配修饰土娄土对Cd2+的吸附过程中,BS起促进作用,OP起抑制作用,描述修饰塿土吸附Cd2+的较佳模型是双常数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网箱养鳝模式下空心莲子草和麦饭石对水体中Cu2+的吸附效应和共生体系中黄鳝、鲤鱼存活率,增重率及肌肉Cu2+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黄鳝1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放养于网箱内;鲤鱼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放养于网箱外水泥池中。饲养56 d。检测空心莲子草、麦饭石、水体Cu2+含量和黄鳝、鲤鱼的存活率,增重率及肌肉Cu2+含量。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和麦饭石对水体中的Cu2+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水体Cu2+浓度明显降低;随水体Cu2+浓度升高,黄鳝和鲤鱼的存活率、增重率明显降低,肌肉中Cu2+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