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条件,菌株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影响不显著。病原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2.
以患病鲈鱼为材料,从中分离出7株真菌,再筛选出3株真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它们进行鉴定;进一步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确定其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值。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真菌分别为斑替枝孢霉(Cladosporium bantianum)、变孢毛霉(Mucedo alboater Naumov)和锈色毛霉(Mucor rufescens Fischer)。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左右,低于5℃或高于37℃均不生长;低于10℃时枝孢霉菌丝不萌发生长,而高于37℃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分离到的3种菌株生长的最适pH值是中性偏酸性。  相似文献   

3.
对L9和L3两个白粉寄生孢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它们的生长适温为10~30℃,其中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适宜生长的pH为4~10,其中最适pH均为8.有利于L9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牛肉膏;有利于L3菌株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改良查氏培养基有利于两者菌落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生防木霉菌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T41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T41菌株在PDA、PSA、PMA、NA、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菌落直径达到81mm,产孢量达到2.6×1010个;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0~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以30℃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2d后菌落直径达到93mm,并且产孢量也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木糖、果糖和麦芽糖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T41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天冬酰胺是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有机氮源;微量元素中Ca、Cu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Mn、Zn则不利于T41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在pH值2~11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偏酸性条件是T41菌株生长产孢的适宜环境,pH值5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捕食线虫性真菌长孢隔指孢菌(Dactylella leptospora)的生物学特性及pH和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将分离株长孢隔指孢菌接种于0.6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中,分别置15℃、20℃、25℃、30℃恒温箱中培养,又将该菌分别接种到pH为4、5、6、7、8、9、10、11、12的0.6g/L CMA,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长孢隔指孢菌在pH为4~12的环境下均能生长,其中以pH为11.0时生长速度最快;在温度为15~30℃时均能生长,当培养温度为25℃时生长最佳。此外,对该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该菌的特征为分生孢子梗直立、无色、分隔,分生孢子无色,长纺锤形,5~9个分隔,捕食器官为粘球和非收缩环。  相似文献   

6.
对拮抗烟草黑胫病的PGPR茵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GP13菌株在20~50℃范围内均能生长,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pH值5.0以下生长较弱,pH值5.5~9.0均能较好地生长,适宜的pH值6.0~7.0;适宜的碳源为肌醇、果糖;适宜的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膏.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宜良县玫瑰发病植株上分离获得的1个灰葡萄孢菌株和1个昆明本地土壤中分离的黄曲霉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昆明花卉致病灰葡萄孢菌株在4~25℃条件下均可生长,在25℃下生长速度最快,4℃时相对较慢,而在37℃时生长几乎停止;黄曲霉在4、37℃时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只在25℃时才能正常生长,表明黄曲霉菌株对温度要更加敏感;pH值对于灰葡萄孢菌株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小,灰葡萄孢在偏酸环境中生长较快;pH值对于黄曲霉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黄曲霉在中性及偏碱环境中生长明显较快;光照对灰葡萄孢菌株生长的影响大于黄曲霉菌株,这可能和黄曲霉腐生于土壤,对光照刺激不敏感有关;2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表明,两者都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为碳源生长,碳源对灰葡萄孢菌株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黄曲霉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要强于蔗糖,因此高葡萄糖环境可能更易于黄曲霉生长。  相似文献   

8.
茄子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近郊茄园中,采集黄萎病症状典型的茄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22.5℃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pH 7时最适菌丝生长,而产孢量的高峰出现在pH 4和pH 8。强致病力菌株在各个温度和pH下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大于弱致病力菌株;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较好,氮源以KNO3较好,在相同的营养条件下强弱菌株生长量差异不大,弱致病力菌株的拟菌核的萌发能力和耐热性强于强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来自不同地区的4株有害疣孢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双孢蘑菇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采自山东、甘肃、河南、四川的双孢蘑菇湿泡病菌有害疣孢霉菌菌株SD2、GS36、HN15和SC7为供试材料,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对4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利用凹玻片法分析了温度、pH、光照和相对湿度对4株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4株有害疣孢霉菌菌丝分别在蘑菇提取液培养基、25℃、pH6.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株SD2和HN15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菌株SC7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菌株GS36的最适碳源为蔗糖;菌株HN15和GS36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株SD2的最适氮源为玉米粉,菌株SC7的最适氮源为硝酸铵。有害疣孢霉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30℃,pH为6.0,相对湿度为100%;光照对有害疣孢霉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小。【结论】4株有害疣孢霉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 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3.
低温污水处理器中耐冷菌脱氢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污水处理困难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运用TTc法分析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从低温生物膜中分离纯化鉴定得到8株耐冷菌中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菌株S1、S4、S5、S7和S8在最适温度和4℃下的最适pH值都是7.5,其他3株茵在2种温度下的最适pH值不同,但都在7.5—8.5的范围内。菌株S1、S3、S4、S5和S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菌株S2、S7和S8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0℃。除菌株S3外,其余菌株在4℃下的最适反应时间比最适反应温度下的长。在4℃下,菌株S3、S4和S6的最适pH值和最适反应时间分别为8.5和0.6h、7.5和12.0h、8.0和0.5h,其最高脱氢酶活性分别为7.19、6.73和7.70mg(TF)/g(SS)。[结论]菌株S3、S4和s6的脱氢酶活性较高,适合用于处理低温污水。  相似文献   

14.
对马铃薯黄萎病两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病原VertiG cillium alboGatrum Reinke & Berthold 和V.dahliae Kleb.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部分共同点:生长温度范围均为10~35℃,都能够利用5种供试培养基和5种供试碳源.但在其他方面存在较多差异:V.alboGatrum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梅干煎汁培养基,最适温度20℃,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1.0,最适 pH 值8.0,最适碳、氮源为甘油和磷酸铵;而V.dahliae 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改良查氏2号培养基,最适温度25℃,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2.0,最适 pH 值7.5,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钠.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苯并咪唑、70%甲基硫菌灵及75%百菌清表现出良好抑菌作用,EC50值≤4.05 mg/L.  相似文献   

15.
梁祖昂  蔡吉苗  刘先宝  李超萍  时涛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0-11193,11328
[目的]对11株杂交竹枯萎病病菌进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以11株分离自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枯萎病发病严重竹林基地的杂交竹枯萎病病菌为材料,进行最适生长条件与孢子萌发最适条件的确认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11株菌株的最适生长培养基和光照条件各不相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最适pH值在7.0~11.0,乳糖和山梨醇为最佳碳源,酵母浸膏为最佳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30℃左右,最佳碳源为麦芽糖、乳糖、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牛肉浸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了粉棒束孢(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nq1–1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1.59×10~7/mL和7.9 d;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萨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蔗糖和有机氮源(赖氨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5~28℃;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最适pH均为6.0;nq1–1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82.6%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与菌株相容性较好。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喜好偏低温、中性以及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松苗猝倒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湿地松苗圃猝倒病痛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及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之一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Schl.).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2-13,最适宜pH值范围是4~11;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或硝酸钾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时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皖西大别山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桑黄菌开展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18S rDNA 基因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菌种鉴定为瓦宁木层孔菌(Sanghuangporus vaninii);对JS-1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测定了JS-1菌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温度在5~35 ℃区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pH在4~1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菌丝生长情况为指标筛选碳源和氮源,碳源为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浓密,认为葡萄糖为其生长最适碳源;以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培养基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于蛋白胨和玉米粉,但菌落长势最为茂盛,且最早出现黄褐色软木状环纹,认为马铃薯浸汁为其生长最适氮源;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JS-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马铃薯100 g·L-1,pH为8,培养温度30 ℃;测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 ℃。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措施,采用马铃薯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了具有耐Cd2+和Cu2+菌株,对该目标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长特性的测定,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该菌株对Cd2+和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初步确定所获得的目标菌株属于酵母菌类,最适生长pH为8.5,最适生长温度为28℃。该目标菌株对Cd2+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6mmol·L-1,对Cu2+的最高耐受浓度为4mmol·L-1。该目标菌株对Cd2+和Cu2+的最大吸附率和最佳吸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