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苦参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胃毒活性及其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mg/mL苦参碱处理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12h校正死亡率为37.93%,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83%。不同质量浓度苦参碱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与对照相比均产生波动。经125×10 -3mg/mL苦参碱处理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最高,为1610.72U/(mg·min)。经125×10mg/mL苦参碱处理16h,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10.63U/(mg·min)。各处理24h,小菜蛾体内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降低。说明苦参碱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外来入侵杂草假臭草的科学利用方法,用点滴法和熏蒸法测定了假臭草精油对小菜蛾的毒杀、拒食作用及其对小菜蛾体内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假臭草精油对小菜蛾幼虫有一定的毒杀作用,点滴处理48 h致死中浓度为2.102×105mg·L-1、熏蒸处理48 h致死中浓度为1.404×105mg·L-1;假臭草精油对小菜蛾幼虫有明显的拒食作用,12 h拒食中浓度为2.69×104mg·L-1,处理浓度为1.00×105mg·L-1,拒食率可达100%,不同处理时间的拒食中浓度无明显差异。假臭草精油处理小菜蛾幼虫会导致小菜蛾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但未呈现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测定、拒食活性测定和酶活测定试验,分析了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毒杀、拒食效果及其保护酶CAT、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和拒食活性。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2.000 mg/mL的苦参碱对幼虫72 h死亡率达到71.67%,而山奈酚拒食效果最强,1.000 mg/mL时对幼虫72 h拒食率达到70.53%;离体酶活试验发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离体CAT、SOD活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的山奈酚则可以激活2种保护酶的活性;体内酶活试验显示,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幼虫体内CAT、SOD活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处理组的2种保护酶活性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处理后48 h活性达到最低并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而山奈酚处理组CAT活性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是最早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重要农业害虫之一,而膜结合碱性磷酸酶是小菜蛾体内疑似Bt毒蛋白的直接受体之一。我们在之前的工作中克隆了小菜蛾碱性磷酸酶编码基因PxALP1,本研究对该基因的时空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在小菜蛾所有生命阶段中,PxALP1基因在3龄幼虫中表达水平最高;而在小菜蛾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PxALP1基因在中肠中表达水平最高,这些都可能与PxALP1基因对Bt毒蛋白产生抗性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旨在鉴定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Hsp20家族基因,明确其在8 ℃和4 ℃低温条件下的表达模式。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小菜蛾染色体级基因组中鉴定出17条 Hsp20家族基因,分布在5条染色体,其中11个 PxHsp20s位于27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01~1 002,理论等电点5.65~8.05,蛋白分子质量18.80~36.60 ku。将对照组(26 ℃恒温)、短期低温组(4龄幼虫8 ℃ 24 h,以CS表示)、适应后短期低温组(3龄幼虫15 ℃适应后4龄幼虫8 ℃ 24 h,以CA表示)的小菜蛾4龄幼虫转录组进行分析,仅 PxHsp20-8差异表达。利用RT-qPCR对温和低温(8 ℃、4 ℃)、低温暴露时间(24 h、48 h、96 h)、4龄幼虫前是否经历适应(CS和CA处理)不同组合条件下小菜蛾4龄幼虫的 PxHsp20-8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处理温度高低和处理时长对 PxHsp20-8表达量无显著影响,4龄前经历15 ℃适应对表达量有显著影响;4龄幼虫CS组8 ℃ 48 h、4 ℃ 48 h、4 ℃ 96 h处理后 PxHsp20-8表达量显著高于26 ℃对照,而CA组8 ℃ 24 h、8 ℃ 48 h、4 ℃ 96 h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相同温度—时间组合下,CS组8 ℃ 24 h、8 ℃ 48 h、4 ℃ 48 h、4 ℃ 96 h PxHsp20-8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A组相应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7.
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以及杀虫机理,本研究通过生物测定、离体和体内酶活性实验,分析了上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的杀虫效果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均对舞毒蛾3龄幼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其中苦参碱杀虫效果最强,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0.420 mg/mL;离体酶活性实验发现,3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舞毒蛾离体GST、AChE和CarE活性均有抑制效果,其中氧化苦参碱对GST和AChE抑制作用最强,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928和0.717 mg/mL,而苦参碱对CarE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0.436 mg/mL;而体内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碱对GST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48 h,GST活性达到最低,仅为同时期对照组的39%;而氧化苦参碱对AChE和CarE抑制作用最强,在处理后72 h,AChE和CarE活性最低,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0%。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山奈酚对舞毒蛾幼虫GST、AChE和CarE活性的抑制作用是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实验,测定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悬浮剂、300亿OB/mL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16 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2%阿维菌素乳油对西兰花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药剂均对西兰花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悬浮剂处理对小菜蛾防效最高,药后3天防效可达100%,且持效期最长。300亿OB/mL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悬浮剂和0.3%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3天时防效分别为96.55%和97.68%,可作为化学药剂替代品或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绿薄荷茎叶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机制,采用浸叶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茎叶提取物处理甘蓝叶片后喂食小菜蛾3龄幼虫,在12、24、36、48 h后测定其体内解毒酶系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小菜蛾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 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均为先激活后抑制,处理组的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绿薄荷叶提取物对小菜蛾体内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可为应用绿薄荷提取物防治小菜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12.5、25、50、100、200 mg.mL-1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浸泡过的无农药残留的小青菜饲喂小菜蛾3龄幼虫,研究了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生长及其体内3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和毒杀作用,能够降低幼虫化蛹率,影响蛹的质量.此外,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够扰乱小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SOD活性被激活,4、36、48 h时处理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T活性被抑制,4、24 h时处理组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6 h POD活性被抑制,处理组POD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48 h时POD活性又被激活,处理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分析方法 ,研究了3 H -GABA在小白鼠外周组织肾脏切片中的摄取 ,结果表明 ,小白鼠全肾切片对3 H -GABA的摄取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 ,且是可以饱和的 ,当培育时间为 15min浓度时3 H-GABA摄取达到最高 ,而3 H -GABA浓度为 2 0 3nmol·L-1时 ,3 H -GABA的摄取也达到最高 (P <0 0 5 ,n =6~ 7) ,另外 ,药物对全肾切片对3 H -GABA的摄取也有影响 ;青霉素钾、苯巴比妥钠、苦味毒、氯苯氨丁酸、蝇蕈醇均使3 H -GABA的摄取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荷包牡丹碱却明显地提高3 H -GA BA的摄取 (P <0 0 5 )。结果提示 :小白鼠外周组织中同样存在GABA受体及GABA摄取系统 ,与中枢组织的区别只是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DHA对小鼠脂肪组织和肝脏生脂及脂解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小鼠脂肪组织和肝脏生脂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基因(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及脂解相关基因激素敏感脂酶基因(HSL)和甘油三酯水解酶(TGH)时序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DHA(6.25和12.5 g/kg)灌胃小鼠,分别于0,1,2,4,8,16和24 h处死,取脂肪组织和肝脏,提取总RNA,半定量(semi-quantitative,SQ)RT-PCR方法检测生脂及脂解基因PPARγ、SREBP-1c、FAS,及脂解相关基因HSL和TGH的时序表达规律。【结果】脂肪组织中DHA均可促进PPARγ、FAS、HSL和TGH基因的转录表达,8 h达到峰值,其后表达量下降;抑制SREBP-1c基因的表达,8 h达到最低,之后上升。肝脏中DHA均可抑制PPARγ、SREBP-1c、FAS和HSL基因的转录表达,且表达量分别于8,8,8和16 h达到最低,之后表达量上升;DHA对TGH的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DHA通过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及抑制肝脏中脂肪合成与分解来调节动物体脂沉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蝉花Isaria cicadae SLGY-2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蝉花SLGY-2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侵染处理,观察后期生长发育;并对不同时间段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降低,同时产卵量也显著降低;对蛹重和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孢子悬液浓度在1×10~8个/mL时,虫体内SOD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到最高,为75.98 U/mg,酶的比活力为同期对照组的2.49倍,CAT活性为88.46 U/mg;处理24 h时,POD活性为7.56 U/mg,3种酶活性的值大于浓度为1×10~7个/mL条件下的处理值,且与同期对照处理结果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抵御蝉花SLGY-2侵染过程时,虫体内3种保护酶均出了应激反应,且随着菌株孢子浓度增加,酶活性逐渐上升,但最终表现为下降。  相似文献   

14.
保幼激素是昆虫体内最重要的激素,保幼激素酯酶又是最重要的保幼激素代谢酶。为了探寻通过抑制保幼激素酯酶控制小菜蛾的可行性,测定保幼激素酯酶抑制剂3-二辛硫基-1,1,1-三氟-2-丙烷(OTFP)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3龄、4龄幼虫的毒力,研究OTFP对小菜蛾3龄幼虫蜕皮、4龄幼虫化蛹的影响,分析OTFP处理后小菜蛾3龄、4龄幼虫农药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OTFP对小菜蛾3龄幼虫、4龄幼虫的毒力都很低,但能显著延迟3龄幼虫蜕皮和4龄幼虫化蛹,而且影响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加剧;OTFP处理后的3龄试虫对LC50时的丁醚脲、茚虫威、Bt、印楝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协同毒力指数都显著低于-20,达到拮抗水平,说明OTFP在所设质量浓度下,能够降低小菜蛾3龄幼虫对这几种农药的敏感性;但是对4龄幼虫,OTFP与以上4种农药的共毒系数都显著高于130,除个别处理外,OTFP与各农药在所研究质量浓度下协同毒力指数都大于0,并在几个处理中超过20,显示OTFP能够提高4龄幼虫对农药的敏感性。说明保幼激素酯酶抑制剂在小菜蛾控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是若与农药配合使用,需要慎重选择使用时机、农药质量浓度等。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研究了雷公藤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条件下,雷公藤提取物对小菜蛾4龄幼虫拒食中浓度分别是0.08%和0.17%。并且,雷公藤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很强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抑制中浓度为0.16%。雷公藤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毒杀作用,但表现比较缓慢,小菜蛾处理24h和96h后的中毒杀浓度LC50分别为3.7%和0.12%。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95%乙醇对半夏干粉进行索式提取,以叶片浸渍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触杀、胃毒和生长抑制的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在触杀试验中,当提取物在100 mg/ml浓度下,处理72 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1.44%.在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32.68 mg/ml(24 h)和39.16 mg/ml(48 h);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17.26 mg/ml(24 h)和21.32 mg/ml(48 h).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胃毒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明显.饲喂72h时,浓度为100mg/ml处理的小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9.41%;在处理48h,浓度为100mg/ml的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长抑制率为64.43%o[结论]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HB310是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HB310共生的细菌。对X.nematophilusHB310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共生菌菌液对小菜蛾、菜粉蝶和云斑粉蝶等幼虫均有较高的胃毒杀虫活性,饲喂蘸有该菌液的甘蓝叶片72h后,小菜蛾2龄幼虫、云斑粉蝶1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96h菜粉蝶1龄幼虫、云斑粉蝶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分别达到100%。云斑粉蝶1龄幼虫最敏感(LC50为6 4998×105cells/mL),其次为小菜蛾2龄幼虫(LC50为1 3614×106cells/mL)和菜粉蝶1龄幼虫(LC50为2 7418×106cells/mL)。深入研究发现胃毒杀虫活性物质在该菌对数生长初期就开始产生,对数生长中期已达到最大量。生测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分泌物中都含有较强的胃毒杀虫活性物质,5 994×108cells/mL的原菌液、细胞及同样浓度的菌液上清和胞内上清120h对1龄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杀虫活性均在90%以上,上清的胃毒活性最低,与原菌液、细胞及胞内上清的胃毒活性差异显著。X.nematophilusHB310的Ⅱ型菌菌液的胃毒杀虫活性较低,只有Ⅰ型菌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能否诱导RIMVECs分泌IFN-γ,为黄芪及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的RIMVECs为模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在不同时间诱导RIMVECs分泌IFN-γ的表达量。【结果】25μg/mL和50μg/mL黄芪甲苷能诱导RIMVECs表达IFN-γ,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h时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25μg/mL和50μg/mL黄芪多糖也能诱导RIMVECs表达IFN-γ,随着时间延长RIMVECs细胞上清液中IFN-γ表达量逐渐增多,25μg/mL组IFN-γ表达量24h达到峰值;50μg/mL组IFN-γ表达量12h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量降低。【结论】结果提示,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RIMVECs分泌IFN-γ来实现,为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唑虫酰胺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亚致死效应,为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浸叶法确定了唑虫酰胺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 LC30和LC50),研究其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其体内解毒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唑虫酰胺亚致死浓度( LC30和LC50)处理后,小菜蛾幼虫体质量与蛹质量减轻,幼虫历期和蛹期明显延长,成虫寿命缩短,羽化率、单雌产卵量与卵孵化率亦均低于对照,小菜蛾3龄期幼虫体内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亚致死浓度的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种群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小菜蛾体内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结果可为唑虫酰胺的科学应用以及制定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体外培养的RPMVECs(rat pul 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为模型,采用双夹心ELISA法和MTT法,研究了绿原酸、连翘酯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诱导RPMVECs表达IFN-γ(inferteron-γ)的影响以及对PMVECs的毒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加入质量浓度为5,10,20,50,100μg/mL的5种中药成分刺激细胞16 h后,在培养细胞上清液内均能检测到IFN-γ,其中绿原酸、黄芩素组IFN-γ的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减少;连翘酯苷组IFN-γ的表达量均较多;黄芩苷、汉黄芩素组均在10μg/mL时IFN-γ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IFN-γ的表达量随浓度增大而减少。MTT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的黄芩苷、黄芩素对PMVECs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连翘酯苷对PMVECs均有增殖作用,绿原酸、汉黄芩素的细胞毒性则随药物浓度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