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
直播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直播稻播期与生育期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17日(与当地生产上播期相近)播种,早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早熟品种在让茬时间短的情况下有一定产量优势;在产量最低的最迟播期(7月1日)播种,杂交迟熟中粳品种产量最高,反应出杂交组合具有高产潜力。综合表明,水稻直播播期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水稻播期推迟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直播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有一定影响,生产上应根据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特优559、国丰一号、丰两优一号和绿优1号等水稻品种,分别代表杂交中稻的早、中、迟熟3种类型,研究了皖东、沿淮、江淮丘陵和皖西山区等4个不同生态区域的杂交中稻适宜播栽期。结果表明,皖东稻区各类型品种的播栽期均宜在4月底以前;沿淮稻区早熟类型的宜在5月5~15日,中熟类型宜在4月15日至5月5日,迟熟类型的应在5月5日前播种;江淮丘陵稻区迟熟类型宜在4月上旬、中熟类型宜在4月25日前播种;皖西山区各类型的播栽期均可在4月25日前播种,早熟类型的最佳播期宜在4月25日左右,中、迟熟类型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  相似文献   

4.
涝灾后不同补种时间及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淹水7 d以内,只要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仍能获得较多的有效穗数和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机插稻、直播稻在较移栽适期分别推迟15~25、25~29 d栽插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损失;早熟晚粳类型7月10日前移栽、迟熟中粳7月15日前移栽仍能安全齐穗,迟熟中粳品种7月5日前直播、中熟中粳类型7月10日前直播能够安全齐穗。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麦茬直播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麦后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3种熟期类型的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熟期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均显著下降,且变化程度不一;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不同播期条件下直播稻的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品种类型间有所异同:随着播期的推迟,产生相同效应的是外观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但变化趋势不一,外观品质均呈变优的趋势,蒸煮与食味品质则呈变劣的趋势;产生不同效应的是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推迟播期使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优而营养品质变劣,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变劣而营养品质变优。【结论】直播稻在前茬腾茬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播易取得高产,且可以改善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但降低了外观品质,播期对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区直播条件下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品种及其适宜播期的科学区划布局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苏南太湖稻区常熟(N 31.4°)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为材料,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N 32.3°)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为材料,苏北淮北稻区东海(N 34.5°)以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生育期缩短0.6 d左右。同一品种类型,随纬度的升高,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逐渐延迟,生育期依次变长。同一试验点,随播期的推迟一般晚粳品种较中粳品种生育期天数缩短略多。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变化范围为2-24 d,生殖生长阶段则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仅为-2-1 d。各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均表现出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差异主要源于抽穗前积温与光照时数的不同,其中尤以拔节前的差异最为明显,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一试验点,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的积温与光照时数均表现为晚粳品种大于中粳品种;同一类型品种,随试验点纬度升高,积温呈依次减少的趋势,光照时数除杂交品种以外均呈依次增加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类型品种的温光利用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播种至抽穗阶段和生育期的天数随积温的升高而线性增加,随日照时数的增加而线性减小;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天数随积温的升高或日照时数的增加不同处理间表现不尽一致。【结论】播期对直播稻生育期及温光的利用有较大的影响。据此,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直播适宜布局范围进行了初步区划,并综合分析后给出其能够安全成熟的可能播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相似文献   

9.
籼型和粳型水稻品种不同播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湖北省荆门市具有代表性的籼型杂交中稻和常规中稻品种与新引进的粳稻组合或品系进行对比试验,共设4个品种6个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全生育期不同程度地缩短,出叶速度加快而主茎总叶片数变化较小;籼型杂交中稻早播有利于取得高产,粳型杂交组合产量高低受播期影响较小,早熟中籼稻和中晚熟粳稻常规品种不宜过早播种,品种与播期对产量的交互效应极显著。改变水稻播期首先会影响到结实率和每穗平均总粒数,其次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欲夺取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旱直播稻不同品种最佳播期及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旱直播稻应用的最佳品种类型、播期以及播种量,在泰州市姜堰区开展了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的直播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前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后期灌浆结实期温度及光照条件有很大关系。如选用早熟晚粳品种(如南粳5055),需油菜等早茬,并在6月10日前播种;对正常小麦茬即6月10—20日种植,选用迟熟中粳或中熟中粳品种;对偏迟即6月20—30日播种茬口,仅能选用中熟中粳品种,才能获得产量。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各播期除有效穗数呈上升趋势外,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产量呈现抛物线形趋势,2个播期均以播种量60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生态区的农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杂交籼稻(II优83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在江西3个生态区(新建、抚州和吉安)开展对比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更具产量优势,晚粳比中粳表现更好。新建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19日,各点均为30 d秧龄)均为杂交晚粳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特别是5月30日播期的杂交晚粳平均产量达到10.95 t/hm2,显著高于对照籼稻。抚州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29日)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常规晚粳、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之间无显著差异。吉安点5月30日和6月9日播期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杂交中粳最低;6月19日和6月29日播期分别是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产量最高,但均与对照籼稻无显著差异。新建和抚州点均为5月30日播期产量最高,而吉安点6月9日播种最佳。新建点两个播期均是来自浙江的粳稻品种产量最高,但与来自湖北的品种和对照籼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抚州和吉安点不同来源地的粳稻品种产量随播期的不同表现不一。因此,江西发展粳稻生产的适宜地区应该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及以北地区,品种应该以杂交晚粳为主,品种的引进以从纬度相近的浙江省为宜。  相似文献   

12.
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吉林省水稻品种播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品种长白25和中晚熟品种吉粳8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水稻生育表现、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长白25和吉粳88有效分蘖临界期均有所延迟,生育期缩短,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且对中晚熟品种吉粳88的影响更为明显。两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表现为:播期每推迟7 d,长白25平均生育期缩短5~6 d,吉粳88平均生育期缩短6~7 d。播期对两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长白25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而对吉粳88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14.
杨洪建 《农家致富》2011,(10):30-31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性强、抗劣性好的穗粒并重型或大穗型品种。1.沿江及苏南地区以早熟晚粳稻品种为主,迟熟中粳稻品种为搭配。早熟晚粳重点选择南粳44、宁粳3号、扬粳4038、武运粳23、镇稻11号等品种;迟熟中粳重点选择武运粳24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t测验等统计方法,对2008-2009年2年江苏省中间试验7个试验组别所有参试品种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明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极显著,但没有发现高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杂交中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杂交籼稻>中熟中粳迟播>中晚粳>早熟晚粳;杂交籼(粳)稻和常规粳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感差异不显著;早、中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前抽穗)的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高于晚熟生育类型水稻品种(即8月30日后抽穗);8月20日前抽穗和8月25日左右抽穗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黑条矮缩病高发病的品种类型,是防治重点;中熟中粳稻品种如果推迟其播种期,其黑条矮缩病穴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江苏里下河地区直播稻品种与播期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4个水稻品种在3/b不同播期的直播种植,筛选适宜里下河地区直播种植的品种和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水稻有效穗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6月15日是直播播期临界期。连粳6号最适宜在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播期对不同熟期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不同茬口直播水稻的安全播期和适宜品种,以不同熟期粳稻品种作试验材料,采取分期播种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播抽历期均呈明显缩短趋势,但不同品种的灌浆结实期变化不大。(2)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叶片数减少,出叶速度不断加快。(3)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稻产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是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4)随着播期的推迟,各供试品种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垩白率、垩白度呈上升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胶稠度下降,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由试验可知,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适宜直播期应在6月15日前,品种应选用早中熟中粳或迟熟中粳类型。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淮北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表明,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受播期影响的是每穗结实粒数或结实率.其次是千粒重.再次是每穗颖花数.而穗数/hm2受影响甚小.即播期主要影响籽粒(库容)充实度.而对每公顷总颖花量(库容)影响较小.就淮北地区而言.宜推广应用中熟中粳品种.可以使用晚熟中粳品种.慎用早熟晚粳品种.不用中熟晚粳品种.  相似文献   

19.
南方稻区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与单季常规晚粳相比,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在生物产量、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上有竞争优势,其他性状优势不明显,尤其是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偏低,是造成参试组合平均产量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单季杂交晚粳组合主要品质性状与单季常规粳稻相比,整体水平高于常规品种,在出糙率和精米率上有竞争优势,但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方面却低于常规品种。2年试验相关分析表明,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常规晚粳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且年度之间差异较大。杂交晚粳组合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能说明每穗实粒数是决定杂交晚粳组合产量的重要因素。对我国杂交晚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杂交晚粳稻育种应重视稻米外观品质的改良和食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稻5号"为对象,研究与阐明了不同播期对海丰农场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为:随着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播期对高峰苗影响不大,有效茎蘖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但趋势不明显,而茎蘖成穗率逐渐降低;产量随播期推迟呈递减的趋势,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因此,在海丰种植条件下,"淮稻5号"应于6月5日之前播种,为使茬口更加合理,6月5日之后播种应安排全生育期较短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