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分布区域、经营主体、种养模式等,统计了不同种养模式的应用面积、产量及收益,对稻田综合种养及常规稻麦种植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泰州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采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并结合当地生产实践情况,推荐出低毒安全高效的药剂使用组合,实现了稻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抽穗前后遮光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3种遮光处理(L0:不遮光,L1:抽穗前遮光20d,L2:抽穗后遮光20 d),研究抽穗前后遮光对超级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后遮光处理的产量高于抽穗前遮光的处理,但都低于不遮光的处理(产量L0L2L1)。其中,与L0相比,L1降低了抽穗期LAI、粒叶比及拔节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同时增加了齐穗后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表现为贪青迟熟;与L0相比,L2主要影响了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但L2对粒叶比和SPAD值的影响大于L1。株型特征方面,与L0相比,L1降低了齐穗期水稻穗长和倒3叶的透光率,增加了株高及上3叶的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  相似文献   
5.
6.
以1999—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区、泰兴市3地水稻生长季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3地气象因子对各自地区水稻产量年度间变化的影响.针对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地表温度等),对年际水稻生长季尺度,生育关键时期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月雨日数(月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及微量降水日数之和)、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的年际间变化规律及其与3地年度间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泰州市3地产量的影响不同;3地21年来年际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降水量、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日平均地表温度等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日照时数、月雨日数、日平均风速等呈波动式下降趋势;3地其他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年际间均有差异;年际间各气象因子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表现为兴化市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泰兴市产量与日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气象因素对年际间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泰州市21年来水稻单产年际波动较大,单产最高值为2018年兴化市的9750 kg/hm2,最低值为2003年兴化市的7470 kg/hm2;综合分析发现,21年来总体气象条件对水稻单产影响较小,但极端天气如2003年的洪涝灾害和2016年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7.
一稻两鸭共作绿色种养是一种高效的绿色种养技术,用统筹协调的方式把稻田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保证绿色稻米生产的同时,增加了水禽产品的收获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为确保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应遵循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掌握稻鸭品种选择、稻田及配套设施准备、水稻绿色栽培和鸭的绿色饲养技术等要点。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栽钵苗单穴苗数对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为探明机栽(插)水稻钵苗单穴苗数对其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该文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不同单穴苗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与成穗规律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1)机插钵苗主茎第1~9蘖位及其同伸二级蘖位均有一定比例发生分蘖并成穗,受单穴苗数影响较大。该品种水稻钵盘每钵成苗1、2株有利于促发秧田期第1~2蘖位的低位分蘖,大田单穴相应插植1、2苗可提升第8蘖位高位分蘖及二级蘖位分蘖发生率,最终穗数主要为分蘖成穗,来源蘖位较广;单穴3、4苗可促进中部第6~7蘖位分蘖发生,分蘖穗主要来源于第5~7中位蘖和少量低位蘖及二级分蘖;单穴苗数增至每穴5、6苗,各蘖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显著降低,主要依靠主茎和中位蘖成穗。各处理中部蘖位分蘖具有较高成穗率,是分蘖穗及总穗数的主要来源。2)产量表现为单穴3、4苗较高,5、6苗次之,1、2苗较低。单穴苗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是决定产量变化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解析单穴苗数对产量的多元回归函数,并综合产量实际表现,认为常规粳稻品种(偏大穗型)以育秧田每钵成苗3~4株、大田单穴插植3~4苗为宜。该文揭示了钵苗机栽(插)水稻分蘖成穗规律,并为大面积生产中钵苗育秧适宜用种量和插植苗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测土配方施肥对粳稻南粳9108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生产中肥料用量多且利用率较低等情况,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粳稻南粳9108上进行8个施肥方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籽粒、秸秆产量配方施肥处理为9 753、8 744 kg·hm-2,分别比常规施肥高125、129 kg·hm-2;配方施肥处理籽粒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12%、0.26%和0.39%, 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为38.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4.0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为13.9%,比常规施肥增加3.5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为38.5%, 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3.5百分点。配方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 能改善水稻产量结构, 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