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仪征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出较适合当地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根据2017~2018年该市稻鸭、稻虾主要两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稻田生产模式在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上的差异,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在该市的产业化程度,以及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该市稻田综合种养存在规模化程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品牌效益不突出、综合种养生态及社会效益提升有限等问题,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稻田综合种养关键技术的培训宣传与推广,将稻田综合种养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和规模生产情况,并对不同模式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配套关键技术,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规模化稻田综合种养管理和推动配套种养技术的完善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稻田环境改造、水稻栽培管理、鱼螺的投放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稻+鱼+螺"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并对该模式进行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以便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是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通过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收入来增收。在泰州,主要示范应用技术模式为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和稻田养小龙虾,相比单纯种稻,这3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1.7%、215.2%和255.5%。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增加了农户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建议各地应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泉  蔡教明  余政军  张印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22,(2):170-175,188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绿色效应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优化稻田种养结构、实现优质稻米供给侧改革、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稻米和丰富的水禽产品,还满足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休闲观光需求,发挥了生态增效的作用。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绿色效应,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途径,以期为稻田生态系统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和水产品价值协同提升,显著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该规程规定了稻鱼综合种养环境条件、品种选择、田间设施建设、稻鱼共生期管理及收获等管理技术,为丘陵山区稻田综合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大量应用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生物的互惠功能,大大减少了化肥等资源的使用。本文综述了我国主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化肥减量效应,从增加稻田有效养分、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减少稻田养分损失、减少其他生物取食等方面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提出应加强对稻田综合种养碳氮循环、有机种植模式、稻米品质影响、专用品种筛选与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稻田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稻田综合种养稻米质量特性形成及调优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田生态环境变化入手,对稻田综合种养生产模式下提高稻米品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稻田种养耦合能够优化田间温、光小气候,改善田间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环境,有利于稻米品质的形成和稻米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种养对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模式演变,目前已形成了稻鸭、稻鱼、稻虾、稻蟹以及稻鱼鸭、稻鱼鸡、稻虾蟹等模式.综述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演变过程,分析稻田系统生物的组成成分,总结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29(1):117-120
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规范化研究,能够提高农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有助于实现水稻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该种养模式在技术上尚未健全,极大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基于龙岩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一套适合龙岩地区发展的“稻+稻花鱼+鳅”“稻+稻花鱼+甲鱼”“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4.
陈璐  陈灿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500-502
"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能提高农民收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从稻田基础建设、"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介绍"稻—鳖—鱼"复合种养技术要点,以供"稻—鳖—鱼"复合种养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龚向胜  黄璜 《作物研究》2019,(5):497-499
稻鳖鱼虾鳅生态种养关键在于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及优质水生动物品种.从水稻种植、稻田管理、水生动物养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鳖鱼虾鳅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海南稻田冬种瓜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岛独特的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多年新品种示范推广经验,提出结合冬种瓜菜,示范推广水稻早熟新品种,形成新的稻田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和农作学等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的研究现状,立足生产需要,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包括稻、蟹种的培育及选用,水稻栽植方式与配套农机具的研发,施肥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稻田生态效应的发挥与高效种养模式的建立以及多学科合作与技术体系的逐步完善等。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产业发展基本特征、生产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以稻虾(占比70.77%)、稻鱼(占比15.16%)、稻蛙(占比6.59%)、稻鳖(占比4.79%)为主要模式,94.26%的稻渔综合种养土地规模在1~50 hm2之间,81.44%的稻渔综合种养以农场或合作社为经营主体。与传统稻作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综合收益平均增加5.30万元/hm2,化肥投入平均减少50.93%。15.27%的稻渔综合种养田为低产和冷浸田,有效提高了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社会效益显著。根据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问卷调查中农户的建议,提出了应在政策、技术和品牌推广方面给予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两种黑斑蛙养殖模式即黑斑蛙精养和稻蛙共生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旨在比较分析两种模式下的稻田土壤肥力、生物酶活性变化特征,并与水稻单作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黑斑蛙精养田相比,进行稻—蛙共生的稻田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7.5%、28.4%、10.0%、120.7%,而全氮、有效磷、有机质却低于精养田(p<0.05),分别减少了41.6%、66.7%、41.3%;但两种模式的C/N无明显差异.在土壤生物酶活方面,精养田土壤中的中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脲酶均明显高于稻蛙田(p<0.05),分别提高43.4%、65.9%、62.6%.水稻单作模式一般利润为1650元/公顷左右,而两种黑斑蛙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水稻单作,其利润分别为297750、119250元/公顷,三者的产投比分别为1.99、1.60、1.18.从经济效益看,精养模式明显高于稻蛙共生模式,但从养殖管理和风险管控而言,稻蛙共生模式操作更为稳当,且经济效益较水稻单作仍较为可观,可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保产增收、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