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据安庆历史时期以来的洪水灾害史料、水文站记录、水文碑刻等资料,主要考查了西汉初元五年(44BC)至2013年的洪水发生频率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安庆历史时期洪灾在隋唐温湿时期并不多发,而在明清和两宋的气候异常波动和冷暖交替时期,在册次数较多,且灾情严重。1440年以来,安庆地区为多灾期,特别是清后期(1840年)至民国,是安庆洪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31.00次/50年,明末至清朝中期,洪水发生频率分别为19.00次/50年,元初至明朝末期,洪水发生频率为6.83次/50年;北宋中后期至元初、三国后期至东晋、西汉末年为少灾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2次/50年。从灾害程度来看,1440年以来,安庆发生1级洪灾有71次,2级灾害(偏涝)有154次;1440年以前,2级洪灾有3次,1级洪灾0次。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汉江上游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汉江上游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历来洪水灾害频发且洪灾损失严重。本研究根据洪水灾害系统理论,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AHP),从形成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出发,对安康市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在洪灾评价过程中,选取安康市近50年降水量、降水变率以及地形高程、坡度、水系等自然因素指标进行洪灾危险性评价,选取安康市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等经济因素指标进行洪灾易损性评价。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然后运用ArcGIS的地图代数功能对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汉江沿岸,且以河流干流为中心逐渐向两边支流递减。该评价结果与安康市2010年"7.18"洪水受灾情况基本一致,说明该评价方法可行。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康市制定合理的防洪减灾规划,减轻洪灾损失,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星 《世界农业》1999,(1):43-45
南欧地中海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发,对相关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南欧各国十分重视洪水研究及河道管理工作,尤其在洪水成因、洪水路线、洪水频率、洪水预报、河道沉积与侵蚀、上游土地与河道的关系、河道和流域管理的战略和技术方法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一、洪水研究20世纪中叶以来,南欧诸国不断遭到严重洪灾的侵袭。例如,在过去50年里,在Catalonia发生了11次灾害性洪水,其中6次发生在80年代。其最近的最严重的出现在意大利(Tuscany,1996年6月19H)和西班牙(Biescas和Hu…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崖峪沟、颜克尔沟、当浪沟进行洪水痕迹考证,收集调查相应资料,并估算洪峰流量和洪水重现期,为全面掌握夏河县发生历史洪水概况、洪水量级以及洪灾发生风险,分析确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巨大。洪水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有2/3的国土面积可能产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特别是东部和南部地区,近8%的国土面积、50%以上的人口、35%的耕地、2/3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采用18072015年阿克苏的洪水灾害数据以及19952015年阿克苏的洪水灾害数据以及19952015年该地区洪水灾害易损性数据,运用Excel2003和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作图,对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洪水灾害呈现出发生频率上升,发生周期缩短,年内主要发生在6、7、8这3个月,且受灾县市比较多;危险性:从洪水类型看,暴雨洪水危险性最高,融雪洪水、混合型洪水和突发洪水危险性相差不大;洪水危险性从县市看,乌什县、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为高危险区,沙雅县、拜城县为中危险区,其余为低危险区;易损性:库车县、新和县和阿瓦提县为高易损性区,沙雅县、温宿县、阿克苏市是中易损性区,拜城县、乌什县为较低易损性区,柯坪县为低易损性区。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疆历史资料分析,洪灾损失有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980年代以后明显急剧增大,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广。因此洪水灾害处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侯雨乐 《福建农业》2015,(2):111-112
通过对汾河地区明代洪灾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及数据处理,对该时期的洪灾等级、成因作了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明代汾河中游共发生洪灾78次,平均每3.5年就有一次,说明本流域在明代洪灾比较严重,大洪灾和特大洪灾占到了21%,而中度以上洪灾也占到74%,超过了洪灾总数的一半。明代早期的洪灾数量很少,中、晚期数量较多,频率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动荡。洪灾频次与气候波动有密切的关系,而人为因素又是洪灾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9.
利用关中地区冰雹灾害史料,探讨了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冰雹灾害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共发生100次冰雹灾害,平均5.4年发生1次,轻度雹灾、中度雹灾、特大雹灾分别发生了48、36、16次;冰雹灾害在农历4月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6、7、5和3月,春季和夏季多发,秋季和冬季少发;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冰雹灾害年际分布不均,整体呈现波动变化,第一阶段(13681531年)和第三阶段(16721531年)和第三阶段(16721731年)是冰雹灾害频发阶段,第二阶段(15321731年)是冰雹灾害频发阶段,第二阶段(15321671年)和第四阶段(17321671年)和第四阶段(17321911年)是冰雹灾害少发阶段,冰雹灾害存在66、44、20、4 a四类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周期;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冰雹灾害对气候冷暖干湿变化有较好对应关系,偏冷期,冰雹灾害发生频次低,偏暖期,冰雹灾害发生频次高。15世纪气候整体偏寒冷干燥,冰雹灾害发生频次较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中地区麦红吸浆虫成灾的历史记载,及1948~2002年对吸浆虫在关中成灾的实际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灾害的空间格局特征是团块式,出现在局部地区,分布不均匀,团块大小不一,小到100~200m2,大到数公顷。麦红吸浆虫的灾害按照出现成灾田块的多少分为无灾( 级)、微灾( 级)、小灾( 级)、中灾( 级)和大灾( 级)5个等级,利用阶比法绘制陕西关中地区灾害阶比图,统计分析表明,陕西关中地区从1911~2002年的92年中,出现小灾( 级)以上灾害16年,占17.39%,成灾5次,相隔10年,19年,1年,32年;出现中大灾( 级与 级)10年,占10.87%,成灾4次,相隔1年,30年,1年;出现大灾( 级)7年,占7.60%,成灾3次,相隔1年,32年,均无明显的周期性。持续大灾2次,为1950~1952年和1985~1987年,均持续3年,相隔32年。是否具有30多年出现1次大灾的周期性,还需继续观察验证。每次大灾发生的地区不同,陕西关中地区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出现的2次连续3年大灾( 级),1950~1952年灾害最重的是关中中部的周至、户县、礼泉、兴平、武功,西部宝鸡地区(市)较轻,而1985~1987年严重灾害出现在西部的宝鸡地区(市)。  相似文献   

11.
水库防洪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洪水灾害入手,通过对辽宁省1995、2005年防御过程中的水库防洪调度实例,总结归纳了水库防洪调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洪水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洪水管理理念在国际上的萌芽和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洪水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国内外洪水管理研究的不同之处,并对洪水管理研究在我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洪水灾害频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水可能带来的损失逐年增加,国家防洪与救灾的压力与日俱增。行蓄洪区逐渐成为其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淮河防洪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淮河流域实施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政策,以期对居民因洪水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但这一政策存在国家财政负担严重、居民风险意识淡薄等诸多弊端。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是洪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亟需对洪水保险进行研究并在行蓄洪区及周边受益地区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制度。本文从淮河流域洪水保险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及难以开展的原因入手,进而提出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立洪水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模拟技术在水库防洪预案中的应用。[方法]在研究河流系统模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InfoWorks RS系统建立了河流系统洪水演进模拟数字化模型,并对校核标准洪水下泄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利用基于InfoWorks RS软件的洪灾信息系统对校核标准下洪水下泄对下游的淹没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了各断面最大流量时的各水力参数、各控制断面流量与流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各断面水力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图以及下游水库控制流域最大淹没面积风险分析图。[结论]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健  陈丽侠  耿宝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61-15163,15167
洪水预报是水文科学中的难题,尤其是多分支河流的洪水演进和预报问题更是水文预报的难点。研究应用VB 6.0编程技术,实现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的程序化,并建立闽江上游洪水过程预报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经检验,洪水预测精度较好,结果令人满意,为闽江的洪水预报及调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魏玲  贾德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99-2100
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进行了洪涝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蓬 《农学学报》2014,4(12):115-120
河北省及其近京地区,在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自然灾害,曾严重危及当地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尤其是民国六年(1917 年)发生的特大水灾,其破坏力相当之大,百姓罹难极其深重。面对这次惨烈的灾情,北洋政府和民间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地予以应对,并及时开展和进行了种种减灾救灾的相关活动,一些国际友人也参与其间,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为后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及洪水频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芳  查小春  王夏青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39-141,145
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对1368~2007年640年间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40年间马莲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14次,平均5.61年发生1次,说明马莲河流域为洪涝灾害多发的区域,而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和全球气候的暖干化,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同时结合历史调查和实测资料分析洪水频率表明,马莲河流域实测资料序列短,即使结合历史调查洪水资料,也难以精确获得百年一遇以外的洪峰流量,直接影响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洪水设计精度,说明开展马莲河流域的古洪水水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明磊  马林  高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52-10955,10988
冶河是石家庄市供水水源地黄壁庄水库重要补给源。通过分析,台河流域1960—2002年洪水径流特征及降水、气温等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洪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冶河洪峰流量和洪峰出现频率于70年代末初开始都呈减小的变化趋势,水利工程和农业用水是主要影响因素;水利工程和农业用水对小洪峰的削减效应要强于对大洪峰的削减效应,对小降水年份的径流削减效应要强于丰雨年份,当降雨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径流消减效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洪水灾害是我国城市中发生较为频繁且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针对已有研究中设定堤防一点漫决堤情景模拟方法较为单一的缺点,提出多点堤防漫决堤洪水演进方法。以哈尔滨市松北区为实证研究区,以水动力学方法为基础,以不规则网格为洪水灾害数值模型骨架,以一、二维非恒定流为洪水灾害数值模型控制方程,综合构建堤防多点同时漫决堤情景下洪水演进模型,并对研究区不同洪水频率情景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多点破堤情景下,即0.5%频率、1%频率、2%频率的洪水演进及叠加效果,其中当破堤1 h后研究区最大淹没水深可达3 m以上,同时利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对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为防洪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