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娜  顾正彪  王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95-297,307
[目的]研究酶解处理对马铃薯渣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淀粉酶酶解马铃薯渣中的残余淀粉,释放薯渣中被淀粉包裹的纤维素,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酶解前后马铃薯渣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性.[结果]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薯渣经过酶解后,结构松散,且在酶解前后表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酶解后其阳离子交换能力、纤维素转化率、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均有所提高,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也较高.酶解后的薯渣结构基团没有改变,纤维素的结晶度也没有变化.[结论]利用淀粉酶酶解马铃薯渣中的残余淀粉,酶解后薯渣的纤维素本质没有变化,却为肠道提供了一个有助于消化吸收的环境,更加有利于作为饲料添加组分.  相似文献   

2.
薯渣是马铃薯淀粉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主要由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矿物质和脂肪等组成。目前,国内外主要还是将薯渣作为动物饲料。最新研究进展表明,薯渣可用于发酵生产高品质饲料、生产酒精,提取果胶以及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等。  相似文献   

3.
夏家超 《农家顾问》2004,(10):57-57
马铃薯主产区利用马铃薯制取淀粉,是转化增值的好方法,其加工后剩下的粉渣又可作饲料喂猪。一般100千克鲜薯可加工上等淀粉15~20千克。现将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马铃薯渣与汁水为原料,以短小芽孢杆菌ZY05为发酵菌种,优化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工艺.初步确定了马铃薯薯渣与汁水发酵的适宜条件.具体为除茵种外不添加任何外源物质,pH自然.发酵温度为37℃,转数为180 r·min-1,发酵时间为120 h.通过本项工艺获得的马铃薯渣...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马铃薯淀粉渣通过发酵、理化及混合处理法以及在动物饲料、食品及其他方面利用的效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在马铃薯淀粉渣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主产区利用马铃薯制取淀粉,是转化增值的好方法,其加工后剩下的粉渣又可作饲料喂猪。一般100千克鲜薯可加工上等淀粉15~20千克。现将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渣不同溶解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马铃薯废渣,对马铃薯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解薯渣提取液中淀粉时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液的最适pH值为6.5,酶液的使用量为每50mL提取液中添加20%的α-淀粉酶液1mL;活性炭脱色的最适条件为每50mL提取液中加入颗粒大小为60~80目的活性炭3.5g。对薯渣的护色处理有利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色泽改善及多酚物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薯类加工与营养专题导读:中国薯类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薯类作物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等成分,在改善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薯类加工业的发展在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增效、农民的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中国薯类种植面积约为1 100万hm2,总产量达1.64亿t。目前,中国薯类(甘薯、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其加工比例相对较低,加工产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马铃薯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工技术比较先进,马铃薯的加工比例高达80%,其相关食品随处可见,主要有马铃薯条、马铃薯泥、脱水马铃薯片(泥、条)、马铃薯全粉等,各种马铃薯食品的生产工艺及配套设备也十分成熟。中国马铃薯加工的主要产品有淀粉、变性淀粉、全粉、速冻薯条、各类薯片及粉丝、粉条、粉皮等产品。据统计,2014年,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消耗马铃薯约1 000万t(约占马铃薯总产量的10%),其中马铃薯淀粉43.4万t、冷冻薯条28.3万t、薯片45万t、全粉25万t、变性淀粉25万t、粉丝粉条等28万t,以及马铃薯方便菜肴食品、马铃薯泥等方便食品10万t,说明中国马铃薯产品已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加工比例整体仍偏低。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薯类淀粉行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淀粉提取率低、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甘薯淀粉加工能耗为例,中国甘薯淀粉加工设备大多是在仿造国外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基础上制造的,平均淀粉提取率低于85%。中国每年因生产马铃薯和甘薯淀粉而排放的废液约1 650万t,薯渣约550万t,薯皮约110万t,肆意丢弃后造成环境污染;而薯浆中的蛋白、多酚和β-淀粉酶等成分及薯渣中的膳食纤维和果胶等有益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在薯类全粉加工、生物乙醇发酵以及薯类功效成分等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目前加工和销售的薯类产品主要以淀粉和薯条等休闲食品为主,并未将薯类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充分利用,对薯类中的功效成分缺乏深入挖掘,缺少适合中国大众普遍消费的馒头、面条等传统主食类的加工产品。因此,在设备的研发和改进上,需重视和借鉴发达国家薯类淀粉及薯类全粉等产品的研发经验,对现有技术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中国甘薯淀粉及薯类全粉加工技术和装备的水平。重点针对薯类加工废弃物(薯浆、薯渣、薯皮)以及薯类茎叶的资源化利用展开研究,开拓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途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薯类功效成分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研发。如紫心甘薯和马铃薯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作用,但不同加工处理方式(蒸、煮、烤、炸、微波、超声波等)、环境条件(pH、温度)及提取方法都会影响花青素的提取率、结构组成及功能特性,因此有待在提取技术上加强研发。橙色甘薯中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可用于生产甘薯面包和馒头作为缺乏VA人群的重要膳食补充。此外,以甘薯、马铃薯为原料直接生产乙醇及其他发酵饮料,也将成为开发新型生物能源及新型薯类加工制品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2016年,中央又将“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列入中央1号文件,为薯类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中国科研人员在薯类品种选育、原料生产、产品加工、营养评价等方面已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研发含薯类成分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食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消费,可以丰富中国居民的营养膳食,有力促进中国薯类产品的消费,大幅提高薯类主食产品消费的比重,推动马铃薯和甘薯从杂粮副食转变为与三大主粮协调发展的第四大主粮。     本专题将从薯类蛋白提取、薯渣发酵技术、甘薯营养成分鉴定等方面展开评述,旨在为薯类产品加工、新型生物能源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薯酿白酒     
白酒的生产既可利用甘薯干为原料,也可利用加工淀粉后的薯渣,因为薯渣的淀粉含量仍很高,且淀粉的结构疏松,有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作为21世纪人类最有价值的食物营养来源,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科技进步,马铃薯生产将得到快速的发展,马铃薯生产在世界农业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淀粉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纺织、石油等重要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作为21世纪人类最有价值的食物营养来源,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科技进步,马铃薯生产将得到快速的发展,马铃薯生产在世界农业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淀粉因其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纺织、石油等重要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12.
"糟渣饲料营养改良剂"是最新研制的饲料快速转化改良剂,利用该产品进行简单的发酵处理,能快速地将糟渣转化为可供动物食用的优质饲料,且营养成分和适口性将大幅度提高.它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泔水(潲水)、豆渣(生产豆腐、豆奶后的渣)、酱油渣、味精渣、水果渣、木薯渣、米粉渣、薯渣(红薯与马铃薯生产淀粉或制糖后的残渣)、各种酒糟等,以及将各种粕渣类(菜粕、棉粕、棕榈粕、茶籽粕、腐竹渣、油糠)进行脱毒、破壁酶解后形成富含小肽的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种类型马铃薯品种青薯5号、渭薯8号、青薯2号,它们分别为早、中、晚熟和低、中、高淀粉品种,研究了底施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它们对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为施肥》品种.其中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为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品种对马铃薯产量的效应为青薯2号>青薯5号>渭薯8号,对淀粉含量的效应为青薯2号>青薯5号>渭薯8号.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日研发的一项利用微生物液态发酵技术转化马铃薯薯渣,进而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新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将马铃薯薯渣"变废为宝"、改变其污染环境的状况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3种类型马铃薯品种紫花白、内薯3号、坝薯10号,它们分别为早、中、晚熟和低、中、高淀粉品种,研究了底施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它们对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为施肥>品种。其中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效应为生物有机肥>锰肥>锌肥;品种对马铃薯产量的效应为紫花白>坝薯10号>内薯3号,对淀粉含量的效应为坝薯10号>紫花白>内薯3号。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云南重要的淀粉原料来源,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和淀粉性质常常决定马铃薯作食品和工业用的价值.采用淀粉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云南省10个高淀粉马薯品种(系)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淀粉含量不同,淀粉糊化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YA03-3、YA03-4、云薯101、YA03-6和YA03-7不仅淀粉含量高,产量高,且淀粉的峰值粘度也较高,其中,YA03-6的淀粉同时还表现凝胶性较强,硬度相对较小的特性.而目前云南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合作88和米拉的淀粉,不仅峰值粘度低,凝胶性弱,且硬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马铃薯种薯产业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青海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9.3×104hm2,产品主要以菜用鲜食和淀粉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小,种薯生产规模小,没有统筹经营,严重制约了我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利用本省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丰富的品种资源,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化,是升级我省马铃薯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农作物废弃物-花生壳作为主要原料,采用硫酸水解的方法制备花生壳纳米纤维素纤维以及马铃薯淀粉薄膜,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拉伸试验机等仪器对添加了纳米纤维素纤维的马铃薯淀粉薄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花生壳纳米纤维素纤维呈现棒状形状;适量添加纳米纤维素纤维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淀粉薄膜的拉伸强度和降解时间,但是降低了薄膜的透光率、导致薄膜透明度不高;纳米纤维素纤维含量为5%左右的马铃薯淀粉薄膜的性能较为优良,制备出来的薄膜结构紧密、平整、光滑。  相似文献   

19.
从大庆盐碱土中分离到1株高浓度酒精耐受性纤维素降解细菌菌株ZY62。对该株的16sR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马铃薯渣和汁水作为发酵培养基初步优化ZY62 菌株产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条件,试验结果为pH值自然、37?℃、150 r/min发酵时CMC酶活最高;发酵120 h后,薯渣与汁水转化获得的发酵产物中单细胞蛋白含量达到18.5%。小鼠增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渣与汁水发酵后产物可部分替代豆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玉米秸秆与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对菌体蛋白含量的影响,以马铃薯薯渣和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以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固态发酵,考察固态发酵工艺对蛋白工艺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废弃物二次利用提供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