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冀北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冀北坝上地区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风速和输沙量变化,对比分析乔木(杨树)、灌木(沙棘)、乔灌混交(榆树+柠条)3种不同类型防护林的防风固沙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水平方向上的防风效应差异显著,最大防风效应位置和防护范围不同;乔木防护林最大防风效应在林后2H(18 m)处,防护范围相对较大;灌木防护林最大防风效应在林后5H(12 m)处,乔灌混交防护林最大防风效应在林后3H(8 m)处,防护范围相对较小;总的来看,30、200 cm高度平均防风效应:灌木防护林(25.0%、20.8%)>乔灌混交防护林(24.2%、20.2%)>乔木防护林(15.9%、12.9%);垂直方向上的防风效应整体上呈现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0 cm高度防风效应优于200 cm高度。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能够降低风沙流高度,起到明显的固沙效应且差异显著;近地面0~60 cm高度输沙量随垂直高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大部分集中在近地面0~20 cm内;总的来看,平均输沙通量乔木防护林(0.48 g·cm-2·min-1)>灌木防护林(0.36 g·cm-2·min-1)>乔灌混交防护林(0.35 g·cm-2·min-1);乔灌混交防护林和灌木防护林固沙效果优于乔木防护林。冀北坝上地区应综合考虑防风固沙效应和自然环境条件,积极探索与推广乔灌木混交、灌木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针对科尔沁沙地西部风沙危害严重的玉田皋、那么罕地区生态现状,依据本地区坨-甸-土召镶嵌分布的地貌景观及不同立地条件,以农田、草场为重点保护对象,设计并建成由人工固沙植被、防风阻沙林带、公路防护林带、农田-草牧场防护林网、果园防护林等5种类型组成的沙地综合防护林体系。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分别采取开沟地、穿透碱层和挖沟排水整地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达85-94%。7年生农田防护林带背风面10-15H范围内,平均可以减弱风速43-47%;8年生草牧场防护林带20H范围内平均降低风速31-43%,林网内蒸发量减少15-22%。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是利用森林的防护效能而在农田中按一定规格标准营造的纵横交错的林带.辽宁地区防护林带主要是保护农天,使作物免受风沙、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调节气候,为农田稳产高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测资料说明农田防护林带在防灾保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农田防护林是风害地区,尤其是风沙并重地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是农田的一项较长时期的基本建设,其本身又要占据相当数量的农耕土地,因此如何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以及自然条件的特点合理科学地配置防护林,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是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呈带状,又称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固沙带风速、输沙量的测定,分析了固沙带内的风速、下垫面性质的变化以及风沙流结构特征,进一步阐明了固沙带的防护效益和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固沙带是公路沿线两侧形成植物能够适时发芽、生长的前期保护带,使公路沿线两侧植物最终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是防护体系中实现持久生态防护的重要功能带。  相似文献   

7.
杨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5-116
通过对防护林带两侧离林带不同树高距离处小气候因子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防护林能改善涉区农田环境小气候,可以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湿度,从而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们的重点,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田防护林在农业建设中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经济效应、整体改变和提高生态环境、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就农田防护林在农业发展中作用和发展接合在实际中浅谈几点认识。一、农田防护林的意义农田防护林在整体平原农田建设中是建设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承带状又称农田防护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呈带状,又称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在林带影响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能降低风速,调节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拦截地表径流,调节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农田防护林具有降低风沙灾害、调节小气候、提高作物产量等重要功能,对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营造高效、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从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结构优化、防风效应、气候效应、胁地效应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宁夏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6,15(11):40-42
由于青藏公路二次改建,格拉管道沿线的植被被破坏而导致沙化,这给管道的保护带来了困难。通过沙化区管道必坡保护工作多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三点经验:第一,原地取沙掩埋构筑护坡不能承受狂风袭击和洪水冲刷;第二次改建草袋或编织袋装少垒护坡寿命较短;第三,采用毛石浆砌护坡并适当预留泄洪洞,既低御了狂风的袭击,又免除了洪水的冲刷,使长输管道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消除了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2.
库布齐沙漠沙鸣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齐沙漠沙丘不同类型,不同部位沙粒的含水量,粒径结构,矿物组成分析,初步认为,库布齐沙漠沙鸣现象是由于落沙层在外力作用下,干沙层沙粒向下群体滑动,无数沙粒相互撞击产生声响,相近声频随着沙体的滑落不断迭加,扩大而形成。这种沙粒外力作用下的撞击声的共鸣,本质上的与地质地貌构造无关,而与沙体含水量,粒径结构,矿物组成这些主要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和田降尘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和田降尘量时空分布规律及扬沙、沙尘暴、大风和浮尘日数与降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和田降尘量的年内分布极为不均。春夏两季的降尘量占全年总降尘量的93.14%,秋季较少.冬季最少;最大值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降尘量随高度的升高呈减少的趋势.在影响植物生长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两个高度降尘量最大。浮尘日数是影响降尘量的重要因素.降尘量随浮尘日数的增多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对降尘量的多少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格状沙障,是近地风沙流边界层防止风沙危害的一种经济实用、功能独特、效果显著而应用最为广泛的固沙措施.它增大了下垫面的粗糙度,明显降低了底层风速,进而减弱了输沙强度,使流沙表面得以稳定.调查结果表明,1.0m×1.0m,1.0m×1.5m草方格防沙效果都是显著的,1.0m×2.0m和2.0m×3.0m草鞋方格防风固沙效果差一些.  相似文献   

15.
武俊瑛  高永  汪季  秦艳  惠彦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06-6509
以浑善达克沙地省际通道两侧公路防护带为试验区,黄柳(Salix gordejevii Y.L.Chang et Skv.)和小红柳(Salix microstachya Turcz.)在试验区及浑善达克沙地生长丰富,株高1.6-2.0 m,基经1.0-1.5 cm为自然生长最多的规格,是公路沙害防治中重要的沙障材料。由于柳条沙障类型、高度、规格、疏透度、设置方式等直接影响着工程防沙体系的稳定和防护效益,笔者通过对15、18、21、24、27和15、25、35、45根/m两组不同密度高立式柳条沙障分别于裸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风速测试,比较防风效益和地表粗糙度,结合防沙工程实践,提出25-30根/m为当地高立式柳条沙障设置的适宜密度。通过对多道高立式柳条沙障风速变化、防风效益和地表粗糙度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地高立式柳条沙障间距按上述密度应以4 m为宜,个别特殊位置可调整为2 m,如在风口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人工植被防风阻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三种人工植被 (梨园、林带、片林 )不同部位的风速、积沙量及其积沙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与分析 ,比较了不同人工植被防风效益与阻沙效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在迎风面 1~ 1 0H范围内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大 ,为 2 2 % ;在林内距迎风面 1~ 7H范围内梨园防风效能最大 ,为 6 8.8% ;在背风面 1~ 2 0H范围内林带防风效能最大 ,为 32 % .植被阻沙量大小次序为 :梨园 >片林 >林带 .在植被的作用下 ,积沙形态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 .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宁夏沙产业发展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现状,结合宁夏荒漠化和沙化治理状况,论述了宁夏沙产业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依靠科技和重大工程推进防沙治沙,重点介绍了中卫和盐池在沙产业上取得的成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宁夏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沙区药用、饲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原料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沙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领域实现了突破,指出不科学的人为扰动是造成沙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大生态移民和水利设施的完善是宁夏沙区生态恢复和沙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沙区光伏阵列防风阻沙效应,以库布齐沙漠200 MWp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阵列内上风向边缘(观测点A)、下风向边缘(观测点B)和阵列外的上风向流动沙地(CK)设置观测点,通过HOBO小型移动气象站和阶梯式集沙仪测定风速变化和输沙情况。结果表明:①观测点A和观测点B的粗糙度较流动沙地增大,各观测高度平均风速降低,0.2 m高度处风速降低值最大(27.76%、29.83%),随高度增加风速降低值减小,且相应高度处风速降低值均表现为观测点A<观测点B。②观测点A和观测点B输沙率为流动沙地(2.72 g·min-1·cm-1)的65.07%和47.79%。因此,光伏阵列的存在对风速和输沙有显著的拦截作用,削弱了近地表风沙活动。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沙漠地区建设规模化光伏电站对风沙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从风沙成因和风沙演变规律入手,提出防风因沙的技术措施,对于改进山东防沙治沙工作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花生采用覆膜及不同株行距处理,结果表明覆膜能够增加地温,在前期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促进提早成熟.覆膜栽培方式与单行不覆膜栽培方式相比,在分枝数、荚果数,百果重、出仁率、单株生产力等主要经济性状都有明显提高,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产率分别为96.9%和96.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