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在吨粮田地力培肥中,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处理是小麦和玉米两季每公顷施入优质有要 6万kg,N375kg,P2O5225kg或有机肥3.75万kg,N375kg,P2O5255kg(P全部施于小麦)。每公顷施有机肥11.25万kg或所产秸秆全部还田,再配施同量化肥,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19.97%和20.25%,土壤速效N,P,K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泛冲积物发育的盐碱化潮土的长期定位试验和土壤、植物分析,研究了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下的产量演变;有机肥和化肥的肥效;土壤养分的变化和平衡,以及土壤盐分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产量NPK〉NP〉NK〉PK;单施化肥的单位养分增产量P2O5〉N〉N2O;配施有机肥时,N〉K2O〉P2O5。化肥生产率玉米大于小麦,单施化肥大于配施有机肥。每年每公顷施N375kg,P2O5187.5kg,K  相似文献   

3.
旱地春玉米高产施肥与密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进行旱地春玉米的氮、磷、钾施用量与密植的4因素试验。试验结果经微机处理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每公顷产量在7500kg以上的施肥与密植优化方案为:施N169.5 ̄193.8kg,P2O564.20 ̄73.8kg,K2O135.9 ̄163.5kg种植密度75630 ̄77535株。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品种类型玉米夏播制种的氮磷钾肥料三要素进行优化量比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夏播制种的增产效应,中早熟型是:磷> 氮> 钾;中晚熟型是:氮> 磷> 钾。获得掖单2号制种产量高于5 625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187.5~222.0kg/hm 2;磷(P2O5)142.5~163.5kg/hm 2,钾(K2O)148.5~175.5kg/hm2;N∶P2O5∶K2O= 1∶0.75∶0.79。掖单13号制种产量高于3 600kg/hm 2 的施肥区间是:氮(N)231.0~262.5kg/hm 2,磷(P2O5)130.5~154.5kg/hm2,钾(K2O)120.0~148.5kg/hm2,N∶P2O5∶K2O= 1∶0.58∶0.54。  相似文献   

5.
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皖杂40 在江淮丘陵地区双膜简化栽培的条件下,钾肥增产作用最大,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获得高产。当每公顷施用 N 237.6 kg、 P2 O5 47.55 kg、 K2 O 214.54kg 时,可达最高产量,为1 639.50kg/hm 2;当每公顷施用 N 230.7 kg、 P2 O5 68.55 kg、 K2 O 170.1 kg 时,可达最佳经济效益,为19 625.70 元/hm 2。  相似文献   

6.
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皖杂40在江淮丘陵地区双膜简化栽培的条件下,钾肥增产作用最大,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获得高产。当每公顷施用N237.6kg,P2O547.55kg,K2O214.54kg时,可达最高产量,为1639.50kg/hm^2;当每公顷施用N230.7kg,P2O568.55kg,K2O170.1kg中达最佳经济效益,为19625.70元/hm^2。  相似文献   

7.
脱毒马铃薯稻田春季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江西农业学报》1999,11(4):25-29
对脱毒马铃薯稻田春季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措施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为种植密度> 多效唑喷施> 施肥量> 地膜覆盖> 施肥种类;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喷施多效唑和地膜覆盖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8.5% 和6.3% ;在不同栽培处理组合中,以种植密度60cm ×16cm 、用地膜覆盖、施用三元复合肥、每公顷施全N153.0 kg、P2O5 72.0kg、K2O225.0kg、在初蕾期喷施多效唑处理组合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氮、磷是高产玉米必需的营养元素,二者配合施用有更高的肥料效应。试验表明,关中灌 产最佳施一为N146.4-220kg/hm^2.P2O586.1-93.4kg/hm^2,最佳产量为9440-10990kg/hm^2每公手混合养分可增产玉米13.29kg。  相似文献   

9.
大穗型小麦产量600kg/666.7m~2最佳氮磷钾配比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肥水地块,选择大穗型品种,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大穗型小麦产量600kg/6667m2氮磷钾最佳用量、配比及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每6667m2最佳用量为N1775~1877kg、P2O5926~1110kg、K2O1414~1447kg,NPK之比为1∶056∶078;施肥量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明确了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的主攻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玉米二比空栽培条件下密度与肥料的产量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明:玉米二比空栽培条件下,产量与密度和施N,P2O5,K2O的量有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且在密度6000株/hm^2,N,P2O5,K2O施量分别为232.65kg/hm^2,78.17kg/hm^2,179.45kg/hm^2时,可获得最大产量11877kg/hm62。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 Ⅳ.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通用旋转设计法,以氮、磷、钾用量为供试因子,玉米产量和净产值为目标函数,分析了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用计算机模拟出夏玉米亩产≥900公斤的一套高产、低成本施肥方案:亩施纯氮(N)30.77~31.80公斤,纯磷(P_2O_5)10.46~10.77公斤,纯钾(K_2O)28.26~29.59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研究了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240、270、300(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30、360 kg/hm2N]对土壤碳氮比、玉米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碳氮比降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以330 kg/hm2处理最高,其籽粒产量、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比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00 kg/hm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3%、23.6%、46.7%,但其产量与36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需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试验区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以330 kg/hm2(较当地平均施氮水平高10%)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两种方案,方案Ⅰ采取三要素均变、方案2固定P肥只变N、K比例,经统计运算,找出方案Ⅰ的最高产量及最大利润的N、P、K配方是:高水肥地(900公斤水平)最高产量施肥量N23.6公斤,P2O515公斤,K2O16.7公斤;最佳经济施用量N13.5公斤,P2O57公斤,K2O12.5公斤。中水肥地(750公斤)最高产量施肥量N22.5公斤,P2O516.6公斤,K2O27公斤;最佳经济施用量N19.86公斤,P2O510公斤,K2O17.8公斤。方案Ⅱ最高产量投肥量N27.54公斤,P2O512.5公斤,K2O22.6公斤;最佳经济施用量N16.7公斤,P2O512.5公斤,K2O15.75公斤。从配方中看出K肥无论高肥地还是中肥地,均起着重要作用。基础较好的高肥地获高产以增施P、K肥为主,而中肥地以增施N、P、K肥为主。而中肥地以增施N、P、K肥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保证夏玉米获得较高产量基础上尽量减少氮肥施用量,确定腐殖酸液肥与氮肥的合理配施比例,设置不施氮肥(CK)、正常施氮量(纯N,下同)210 kg/hm~2(10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80%N)、减施20%氮肥即施N 168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80%N+WF)、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60%N)、减施40%氮肥即施N 126 kg/hm~2+腐殖酸液肥1.7 L/hm~2(60%N+WF)6个处理,研究减氮增施腐殖酸液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N处理相比,80%N+W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pH值、氮肥回收效率、氮肥生理效率均无显著变化,而氮肥农学效率显著提高9.8%,最终使夏玉米穗粒数、百粒质量及产量与100%N处理接近;但进一步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腐殖酸液肥(60%N+WF)处理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但较80%N+WF处理降幅增大,虽然也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但最终较100%N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穗粒数(2.7%)和产量(5.2%)。综上,80%N+WF处理在减施氮42 kg/hm~2的情况下能达到100%N处理的效果,土壤肥力较高,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效率提高,且穗粒数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3414”试验的玉米杂交种桂单162优化施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米杂交种桂单162高产高效栽培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提高其增产潜力及在广西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建立肥料效应函数,求解函数效应,分析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时的最优施肥量。【结果】各试验因子对玉米产量的作用效应为N>K 2O>P2O5。在不同类型肥料效应函数中,利用三元二次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为8390.8 kg/ha,肥料成本(2959.5元/ha)相对较低,产投比(5.67)相对较高;最佳经济产量(7145.5 kg/ha)虽相对较低,但肥料成本(2022.9元/ha)在所有函数中最低,产投比(7.07)最高。【结论】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玉米品种桂单162的优化施肥是可行的,利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获得桂单162的最优施肥方案为:N 176.8 kg/ha,P2O563.1 kg/ha,K2O 96.3 kg/ha,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7145.2 kg/ha,产投比为7.07。  相似文献   

16.
氮磷营养对高寒阴湿区春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平衡K、S及微量元素肥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下的配合施用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单施或配施可明显改善玉米农艺性状,施N后玉米的综合农艺性状明显改善,施P可促进玉米提早抽雄,穗粒数、百粒质量增加,秃顶长减少.不同比例的氮磷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每kg N增产玉米10.7~18.3 kg,每kg P2O5增产玉米9.9~10.8 kg.施肥对玉米籽粒品质有较大的影响,但氮磷配施更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提高.在黄绵土上种植玉米制约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N,其次为P,从产量和品质综合考虑推荐施肥量N 225 kg/hm2、P2O51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夏玉米在亩产975公斤的产量水平下,地上部植株不同部位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和积累速度变化,以及氮、磷、钾在各部位中的分配与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成熟时N、P_2O_5和K_2O的积累量分别为18.2,4.9和17.1公斤/亩,三者的比例为3.7:1:3.48,生产百公斤籽粒所需N、P_2O_5、K_2O的量分别为1.87,0.50和1.75公斤.N、P_2O_5、K_2O的最高积累速度分别为405,109和597克/亩·天,成熟时籽粒中的氮、磷、钾分配比率分别为64.4%,76,4%和20.4%.  相似文献   

18.
通过8年试验,研究在北方白浆土中等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配比对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总的产量趋势是MNPK>MNP>MN>NPK>NP>N>M>ck。在玉米杂交制种增产的肥力因素中,土壤基础肥力贡献占40%,肥料贡献占60%。在肥料贡献中,有机肥占25.6%,化肥占74.4%。在化肥贡献中,氮、磷、钾分别占64.8%、25.2%和10.0%。每千克N、P_2O_5、K_2O和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5.2%)可分别增产种子6.10,4.75,1.42,0.03kg。生产1kg种子需要N 0.11kg,P_2O_5 0.05kg,K_2O0.07kg,有机肥(有机质含量35.2%)32.22kg。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不同产量水平穗部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近3a(2008-2010年)参加60 0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的低、中、高3个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期为选育耐密植高产玉米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000~7 500kg/hm2较低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穗粗和穗长;在7 500~9 000kg/hm2产量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出籽率、穗长、千粒重、穗粗和行粒数;在9 000kg/hm2以上高产水平,对产量直接作用比较大的有穗长、虚尖长、行粒数、穗粗、轴粗,净效应值比较大的有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和轴粗。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的高产(9 000kg/hm2以上)玉米杂交种时,应重视穗长、穗粗、出籽率和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玉米-潮土系统中氮肥硝化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华北平原潮土上应用原状土柱状态乙炔抑制法测定夏季玉米地氮肥硝化反硝化气态损失重和N2O排放量。结果表明,潮土上尿素氮水解快,砂化活性较高。不施氮肥处理下土壤中N2O排放总量为0.33kgN/ha;施氮大大增加N2O排放量,氮肥表施时N2O排放量为2.91kgN/ha,穴施时为2.50kgN/ha,分别为施氮量的1.94%和1.67%。不施氮肥时土壤氮的反硝化损失量为1.17kgN/ha,氮肥反硝化损失量表施时为3.00kgH/ha,穴施时为2.09kgN/ha,分别占施氮量的2.00%和1.39%。硝化反硝化作用不是该地区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