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73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达彪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31-32,35
Ⅱ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研究室用育成的强恢复系"福恢673"与三系不育系"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好、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Ⅱ优673分蘖动态、分蘖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促蘖肥,提高了水稻分蘖成穗率,增加了水稻产量,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对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36在各地作双晚和中稻种植的特性、产量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Ⅱ优936为大穗型组合,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米质较优、主要农艺性状优良、较抗稻瘟病.高产栽培应以促蘖、足穗、插短龄秧、提高穗重为主攻方向,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适时移栽,适当稀植,科学施肥,合理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为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杂交香稻Ⅱ优15在闽北地区作双晚和中稻种植的特性、产量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Ⅱ优15为大穗型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优良、耐肥抗倒、丰产性好、熟期适中、米质较优、抗稻瘟病;高产栽培应以插短龄秧、保蘖、足穗、提高穗重为主攻方向,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插足苗数,促前、稳中、健后的肥水运筹,加强螟虫防治为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Ⅱ优系列3个组合在江汉平原的分期播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杂Ⅱ优725、Ⅱ优501和Ⅱ优63(以汕优63为对照)的公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种植最佳播种期均为5月5日至5月15日,其中Ⅱ优725结实率高且稳定,产量居首位,Ⅱ优63因受温度影响较大导致结实率较低,产量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新株型杂交稻嘉优中科1号为供试材料,2016、2017年采用高产栽培措施构建超高产(产量≥13.5 t/hm~2)、高产(13.5 t/hm~2>产量≥12.0 t/hm~2)和对照(12.0 t/hm~2>产量≥10.5 t/hm~2)3个产量群体。对各个产量群体的产量构成特征、茎蘖生长动态、叶面积动态及构成、干物质积累转运等地上部特征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与高产和对照群体比较,超高产群体的总颖花量极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临界期—拔节期有效分蘖的超高产群体茎蘖增加平缓、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茎蘖衰减平缓、成穗率高。此外,超高产群体的叶面积指数、抽穗期后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杂交稻Ⅱ优131高产结构与气候生态适应性,指导大面积推广。在福建省德化县、尤溪县建立高产示范片,设置同地分期播种、异地同期播种、施氮水平、日长控制等试验,观察生育进程、茎蘖消长、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气象因素,建立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与光温生态的统计回归关系。结果表明:Ⅱ优131示范片以每m^2总粒数对产量变异的贡献率最高(占93.7%),而每穗粒数对每m^2总粒数变异的贡献率最高(88.8%);Ⅱ优131分蘖力强,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1.1±1.6d;利用品种分蘖力强的特性确保足额的穗数,通过培育大穗扩增每m^2总粒数,是Ⅱ优131实现高产的主攻方向。Ⅱ优131感温性弱、感光性中等偏低、基本营养生育期长;生育期长短决定于光温特性与光温生态的互作。依据福建省气温资源时空分布模式和Ⅱ优131生育期在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变化,规划了Ⅱ优131在福建省不同纬度、海拔地区相宜的熟制和播种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Ⅱ优501的引进、试验示范与制种(亲本繁殖)的研究,及大面积迅速推广的一体化运行方式。建立了Ⅱ优501丰产栽培、高产制种、亲本繁殖的技术规程,创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Ⅱ优501的引进、试验示范与制种(亲本繁殖)的研究,及大面积迅速推广的一体化运行试繁推一体化建立了Ⅱ优501丰产栽培、高产制种、亲本繁殖的技术规程,创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效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选用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研究其物质生产、吸肥特性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Ⅱ优明86作中稻蓄留再生稻栽培,是一个主季生物量大、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且再生能力强的组合,适合在江西省双季稻区作再生稻种植。要发挥其高产特性,全生育期需保证供纯N 400 kg/hm2。生产100 kg稻谷,主季约需供N2.83 kg,再生稻2.11 kg。本试验条件下,基蘖肥占40%施N 108 kg/hm2、穗粒肥占60%施N 162 kg/hm2较合适;促芽肥以收割前10 d施下为好,促苗肥宜在主季收割后越早施用越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优质的实现途径,以龙粳20为供试材料,以氮、镁为变量,采取裂区设计,构建不同群体,研究群体茎蘖动态对水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配合低镁或高氮配合高镁时群体最高茎蘖较多;单独施用时以低镁处理收获穗数较多,镁与氮肥配合施用后,以公顷施硫酸镁225.0 kg.hm-2时收获穗数较多;施氮量与群体有效分蘖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施用镁肥对有效分蘖率无明显影响;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呈典型的单峰曲线、与品质(食味值)无显著相关;群体最高茎蘖数、分蘖成穗率、有效茎数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显著单峰曲线,试验条件下公顷产量达到9 000 kg稻谷以上的水稻群体最高茎数平均为671.9个.m-2,变化幅度在594.4~759.1个.m-2之间;收获穗数为594.9个.m-2,在541.7~680.6个.m-2之间;有效分蘖率变化范围为75.0%~95.5%、平均为86.6%;分蘖穗比率平均为81.2%,变化范围为79.3%~83.7%。  相似文献   

11.
川江优2号是四川省江油市江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2007年-2008年引种湖南洪江累计种植1215hm^2,比金优207显著增产。通过两年种植,表现出丰产、稳产、熟期适宜、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但分蘖率较低,高产栽培应以促蘖增穗为主攻目标。总结了川江优2号在洪江市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该技术体系是在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栽培方式确定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通过水肥调节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再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以中籼稻汕优63(库限制型)和中粳稻广陵香粳(源限制型)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和茎蘖组成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叶面积指数组成特点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下小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的比例小,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不密切:4叶以上大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比例大,是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2)高产水稻茎蘖组成特点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多,小分蘖少.(3)叶面积指数与茎蘖组成关系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3叶以下分蘖数和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关系不密切,而拔节期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该技术体系是在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栽培方式确定适宜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通过水肥调节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再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Ⅱ优118和常规粳稻武运粳27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对水稻茎蘖动态、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基蘖肥:穗肥为7∶3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提高穗数,增加产量;Ⅱ优118以基蘖肥178.5 kg/hm~2、总用氮量255 kg/hm~2的处理的产量最高;武运粳27以基蘖肥252.0 kg/hm~2、总用氮量360 kg/hm~2的处理的群体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钵苗机插水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Ⅱ优728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Ⅱ优728分蘖率提高;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Ⅱ优728的穗数、粒数差异明显,而株高、粒重趋于稳定;Ⅱ优72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0cm×14.29cm,产量可达到9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产水稻群体茎蘖组成和叶面积指数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源库类型不同的中籼稻汕优63(库限制型)和中粳稻香粳3017(源限制型)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茎蘖和叶面积指数组成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茎蘖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多,小分蘖少。(2)高产水稻叶面积指数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3叶以下小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的比例小,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不密切:4叶以上大分蘖的叶面积指数占总叶面积指数比例大,是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3)叶面积指数与茎蘖组成关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3叶以下分蘖数和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关系不密切,而拔节期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指数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水稻单本植栽培法的群体结构及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少基本苗”形成的水稻多蘖苗单本植技术,能充分发挥稻株自身的生长能力,大幅度延长了稻株的分蘖天数,使有效分蘖天数增加,减少了无效分蘖天数,提高了“蘖穗调节率”,是一个高分蘖力,高成穗率,高蘖穗率的高产群体,在抽穗期使与伸长节相关的绿叶数持续时间长,粒叶比,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得以提高,延长了群体叶面积功能期,形成了一个高光效群体,提高了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而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中晚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中优608在相同条件下,氮肥按本田施纯氮10kg/667m2,按基肥︰蘖肥︰穗肥=5︰0︰5(处理A)与按基肥︰蘖肥︰穗肥=7︰3︰0(处理B)两种不同的施用方法作同田比较,从分蘖动态、最高苗、有效穗、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分析氮肥对中优608分蘖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在分蘖期分蘖发生及最高苗较处理B少,形成的有效穗相对较低,而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处理B,说明氮肥按基肥︰蘖肥︰穗肥=5︰0︰5的方法施用,中优608分蘖肥相对不足,但更容易促进中优608形成大穗足穗和获得高产,相较于处理B,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更大、氮素转化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研究,小麦栽培可采取"宽行窄幅条播,前促蘖、中壮苗、后攻粒"的配套技术,在壮苗早发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小麦生长后期的无效分蘖,促进中等分蘖向有效分蘖转化,通过提高成穗率来增加穗数,以提高产量形成期的光合强度来发挥大穗优势,提高结实率,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