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鄂莲系列莲藕为材料,对13个品种的莲藕的儿茶素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含量在同一株莲藕中,不同部位的含量不一样,荷叶中儿茶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儿茶素平均含量排序为荷叶>地下茎>荷梗;不同品种莲藕的儿茶素含量差异明显,叶子的大小不同儿茶素含量差异显著,荷梗的大小不同儿茶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对一支地下茎来说,藕节中儿茶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不同部位的儿茶素平均含量分布依次为藕节>藕尾>藕头>藕中。  相似文献   

2.
莲藕不同部位的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鄂莲1号、鄂莲2号、鄂莲3号、鄂莲4号、鄂莲5号5个不同品种莲藕进行同一生长期,同一品种不同部位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荷叶和莲藕(地下茎)藕节中PPO的活性最高,藕节的果胶酶活性最高,中截部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3.
以鄂莲系列莲为材料,对不同品种莲的黄酮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株莲中不同部位的黄酮舍量有较大差异.不同部位的黄酮含量排序为荷叶>荷花>荷梗>地下茎.其中荷叶中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荷叶中黄酮含量是荷梗中含量的5~8倍,是地下茎含量的4050倍.另一方面,品种不同,荷叶的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黄酮含量与叶片...  相似文献   

4.
莲藕新品种鄂莲5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藕质脆味美,营养丰富,高产、质优、耐贮运,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蔬菜,适宜种植在沙质土壤上,南乐县在西邵乡已种植多年,种植面积0.07万hm2,产值8000余元,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一、特征特性鄂莲5号是以晚熟品种鄂莲2号为母本与早熟品种武莲1号杂交育成的中早熟藕莲新品种。其地上部性状与母本鄂莲2号相似,地下茎性状表现在双亲之间,其产量明显高于双亲,其高产特性是藕节之间分檗分枝多,一支藕分檗出8~10支侧枝藕,由于分檗性能强,在20cm土层内长成上中下3层叠罗  相似文献   

5.
莲藕不同生长期的生理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莲1号、鄂莲2号、鄂莲3号、鄂莲4号、鄂莲5号5个不同品种的莲藕进行了采后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期,莲藕的PPO活性先迅速上升,后来呈下降趋势;果胶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总酚含量和水分含量都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莲藕的皮、节和食用部位为材料,通过溶剂浸提-萃取获得分布于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的不同极性酚类物质,考察莲藕不同极性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莲藕各部位均以水相分布酚类物质含量最高(P0.05),其中藕皮水相中的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33 mg GAE/kg FW和36.5 mg RE/kg FW。采用HPLC法分析发现,莲藕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组成有所差异,以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酚为主,其中:表儿茶素分布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儿茶酚主要分布于水相,没食子儿茶素仅在石油醚相未检出。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证实,藕皮和藕节中不同极性酚类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RAP抗氧化活性均以水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而食用部位则为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研究结果可为莲藕酚类物质提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方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43-10943
将引进的4个莲藕新品种与合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地方品种“飘花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鄂莲5号”、“鄂莲六号”、“鄂莲一号”等莲藕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贺州市种植的2种水生类蔬菜(莲藕和马蹄)为试材,了解其营养成分。[方法]利用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监测水分、蛋白质、淀粉、总膳食纤维、氨基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鹅塘栗木莲藕含水量最低,为75.86%,而淀粉含量最高,为17.64%。莲藕的总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高于马蹄,其中鹅塘栗木莲藕的总膳食纤维最高,为3.67%。氨基酸分析显示,莲藕氨基酸含量高于马蹄,鄂莲8号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5.48 mg/g。元素分析显示,鄂莲9号和鹅塘栗木莲藕含有Se,分别为2.6和3.9μg/kg。[结论]贺州市种植的鹅塘栗木莲藕和中山粉蹄更具加工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适宜品种 种藕要选择藕粗而圆、表皮白色、肉质脆嫩、味甜、品质好、产量高的早熟品种,如"鄂莲4号"、"鄂莲5号"、"济南白莲藕"等.  相似文献   

10.
<正>莲藕:要尽量将定植时期提前,一般3月中下旬定植,6月20日至7月10日采收嫩藕,此时未长大、还不能上市的小藕留在田中,作为次年的藕种。晚稻:6月15—20日播种,7月中旬抛秧于还有少量藕的田中,10月中下旬收割。一、早熟莲藕栽培要点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性好、入泥浅、商品性佳的莲藕品种,例如鄂莲一号、鄂莲五号、鄂莲七号等,要求种藕完整、新鲜、无伤口、  相似文献   

11.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戴余军  江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59-8860
[目的]为银杏叶用品种选择在产量和质量水平上提出初步标准。[方法]采用31个银杏雌性品种(品系)和4个雄株类型的单株无性系,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叶产量性状及其与叶产量的相关性,叶黄酮、内酯含量。[结果]各品种间在平均叶厚、叶面积、单叶鲜重、叶黄酮和内酯含量在0.05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品种的叶面积、叶重、叶黄酮、内酯含量分别是较弱品种的2.04、2.47、2.45、2.01倍;雌雄株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无差异,证明银杏品种(品系)或类型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均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在银杏雌雄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结论]初步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选择的项目和标准,并筛选出了安陆1号等优良叶用品种;将选择的优良品种或变异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蔬菜和土壤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丘北县开展大田调查试验。[结果]蔬菜根、茎叶、果实中总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62、0.92和0.46 mg/kg,叶菜类、果菜类蔬菜各部位总砷含量分别为茎叶根,茎叶根果实。土壤中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 g/kg和124.11 mg/kg,土壤中总砷和有效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24和7.11 mg/kg。土壤中磷含量(总磷和速效磷)和土壤中砷含量(总砷和有效砷)是影响蔬菜中砷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pH、CEC和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9、10.32 cmol/kg和54.24 g/kg,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蔬菜中砷含量。[结论]不同类型蔬菜对砷累积的主要部位是茎叶。影响蔬菜中砷累积的因素除土壤pH、CEC和有机质外,主要为土壤磷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的皂苷含量的差异。[方法]以3个品种豆角的豆荚和种子为原材料,经过醇溶、水溶、萃取等工艺制得粗皂苷,采用libermann-burchard反应和泡沫试验对粗提皂苷进行定性检测,以人参皂苷Rg1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测定粗皂苷的吸光度来计算豆角中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豆角豆荚和种子的皂苷含量差异。[结果]对粗皂苷质量和皂苷提取物含量的分析分别表明,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粗皂苷溶液的吸光度不同,在0.20~0.25之间。由绘制各品种豆角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柱形图和方差分析可知,豆角的豆荚与种子中皂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豆荚中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种子的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准确地选择黄酮、内酯含量高的银杏叶用家系。[方法]以一年生控制授粉的银杏杂交子代苗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杂交子代的黄酮、内酯含量,通过方差分析研究银杏杂交子代药用质量指标的变异情况。[结果]家系间叶片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F=82.99,Pr<0.0001),平均值是13.63 mg/g,变异系数是20.09%;家系间叶片银杏总内酯含量差异极显著(F=33.48,Pr<0.0001),平均值是6.86 mg/g,变异系数是25.82%;家系间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著(F=11.63,Pr<0.0001),平均值是4.81 g,变异系数是19.45%;家系间叶片单株有效经济产量有极显著差异(F=14.46,Pr<0.0001),平均值是20.25 mg,变异系数是34.14%。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优良的叶用家系8个。[结论]生态因子和不同种源、品种、采叶时间、树龄、采叶部位、加工方法影响银杏叶黄酮和内酯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酚类特性,以枣庄地区13个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比色法测定果皮、果汁和种子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黄烷醇等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分析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石榴品种间且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以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软籽谢花甜’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均最高,种子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含量也最高,而‘小青皮酸’果汁中总酚、单宁含量最高。各石榴品种果皮、种子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含量高的品种抗氧化能力也强。主成分分析将果皮、种子和果汁中5~6个酚类物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值来衡量酚类物质含量,不同石榴品种不同部位的主成分值不同。主成分值排在前5名的‘软籽谢花甜’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开发利用的优良品种。可对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石榴皮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物质是芹菜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该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44份中国芹菜种质、美国西芹‘文图拉’和欧洲西芹‘皇后’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的浓度。结果表明:这46份芹菜种质叶片和叶柄中的芹菜素和毛地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叶片芹菜素含量、叶片毛地黄黄酮含量、叶片黄酮含量、叶柄芹菜素含量、叶柄毛地黄黄酮含量和叶柄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10%,30%,20%,30%和20%。叶片和叶柄中的黄酮含量没有相关性。叶片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8~50倍,叶柄中芹菜素浓度是毛地黄黄酮浓度的19-40倍。大部分中国芹菜种质的黄酮浓度高于西芹‘文图拉’和‘皇后’。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芹菜种质的黄酮含量高于北部地区芹菜种质。综上所述,叶柄是主要食用部位,因此叶柄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芹菜的育种,叶片具有高芹菜素含量的中国芹菜种质可应用于生产芹菜素产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对参试74份马铃薯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测定各材料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标、薯块膨大期叶面积指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将薯块膨大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叶面积指数与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白脚板、威芋3号、咪咪洋芋、冀张薯8号、鄂薯7号、毕引2号、克新19号、云薯501、米拉9个品种为高抗旱品种,大方本地洋芋、中薯14号、SO3-753、05-191、SO4-2303、大白花、SO1-198(7)、丽薯6号和春薯4号9个品种(系)为中抗旱品种,其余品种(系)均为低抗旱或不抗旱品种。且马铃薯抗旱系数的高低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较小,而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直接相关性。[结论]马铃薯人工控水抗旱栽培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技术,这为马铃薯资源抗旱性鉴定和筛选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莲藕种藕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州主栽莲藕品种"迟来早"的地下茎尖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消毒时间和消毒方式(0.1%HgCl2、1.0%NaClO+0.1%HgCl2)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并研究取材时间和培养基中6-BA、NAA浓度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结果]HgCl2和NaClO联合对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最佳诱芽培养基为MS+1.0 mg/L6-BA+0.2 mg/L NAA;莲藕地下茎处于冬季休眠期时取材最佳,外植体分化率最高;将再生芽接种到培养基MS+1.0 mg/L6-BA上进行增殖,然后挑选生长良好的芽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MS+0.1 mg/L6-BA+1.0 mg/LIBA+0.2%AC上可正常生根。[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莲藕品种"迟来早"地下茎尖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