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鲜姜与干姜水溶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方法]以乙醇-水为溶剂分别提取鲜姜和干姜中的风味物质,以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进样,采用GC-MS法测定2份提取液中风味物质的组成.[结果]鲜姜和干姜提取液中共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其中有19种在鲜姜中未检测出来,有8种在干姜中未检测出来.鲜姜、干姜中的主要呈香呈味物质是倍半萜类物质,分别为α-姜黄烯、姜烯、α-法呢烯、β-甜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但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α-姜黄烯,分别为17.924%和25.402%.鲜姜、干姜水溶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是:在2种提取液中相对含量大于3%的化学成分干姜比鲜姜少2种,分别是柠檬醛、枯茗醛,干姜没有的物质在鲜姜中的含量也很低,这些物质对姜的特征风味有较大的贡献.[结论]鲜姜提取液色泽透明、香气清新浓郁,无苦味,而干姜提取液色泽半透明,香气浓郁,但有苦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结果]姜挥发油中检测出56个成分,鉴定了5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4.800%)、2-十一烷酮(12.648%)、莰烯(12.349%)、香叶醛(8.361%)、龙脑(6.985%)、柠檬烯(6.342%)、香茅醇(2.895%)、β-红没药烯(2.842%)、α-蒎烯(2.824%)、6-甲基-5-庚烯-2-酮(2.598%)等。罗平姜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0.832%)、莰烯(8.317%)、香叶醛(8.301%)、桂酸乙酯(6.799%)、1,8-桉叶素(5.795%)、龙脑(5.357%)、柠檬烯(4.643%)、香叶醇(3.650%)、别芳萜烯(2.940%)、乙酸香茅酯(2.675%)、芳香姜黄烯(2.318%)等。[结论]对2种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两者主要香气特征成分大致相同,罗平姜的香气层次更丰富、更柔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炮制对姜挥发油中致香成分的影响,为姜及其炮制品在香料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姜挥发油和炮姜挥发油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干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桧烯、莰烯、桉叶油醇、龙脑、α-姜烯、丙酸芳樟醇和α-蒎烯等,而炮姜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组分依次是莰烯、桧烯、α-姜黄烯、龙脑、桉叶油醇和α-蒎烯等,新增加了对伞花烃和榄香醇2种成分,同时α-姜黄烯、α-蒎烯、莰烯、α-没药烯、6-甲基-5-庚烯-2-酮、三环烯、桉叶醇、橙花叔醇和α-倍半水芹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而α-姜烯、α-水芹烯、桉叶油醇、(E)-柠檬醛、(Z)-柠檬醛、丙酸芳樟醇、α-松油醇和乙酸香叶酯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干姜经加热炮制成炮姜后,其理化性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其致香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馏法、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3种方法提取的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张良姜挥发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干姜和生姜精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4.5%~99.9%,所得主成分及含量各有差异,其中水蒸馏法提取的水芹烯、莰烯、姜烯、柠檬醛含量较高,占比60%~70%,而超临界和亚临界方法提取的姜黄烯、姜烯、法尼烯和倍半水芹烯含量较高,占比高达80%~90%。首次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豫产张良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确定水蒸馏法提取成分较多,主成分也较多,但挥发油得率较低,含量也与超临界和亚临界提取有较大差异;而亚临界提取姜挥发油得率较高,且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但是差异化学成分能否导致药理作用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高良姜及大良姜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药材共检测出128个峰,鉴定出69种成分。从高良姜中检测到61个峰,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1.52%,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1,2,4a,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α-松油醇、塞瑟尔烯、1-石竹烯、β-蒎烯、2-茨酮等。从大良姜中检测到67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9%,主要成分有β-倍半水芹烯、正十五烷、(E)-β-金合欢烯、1-石竹烯等。高良姜和大良姜在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两者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湖北金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挥发性组分,利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湖北金菊花共分离出92种组分,鉴定80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与4大药用菊花比较具有12种独特主要成分,9种共有主要成分,且金菊花中β-倍半水芹烯(9.113%)、芳-姜黄烯(8.526%)、β-丁香烯(3.354%)含量最高。湖北金菊花与四大药用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比研究广西巴马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鲜叶和干叶中精油成分的差异.从鲜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3种,占总含量的97.83%;从干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4种,占总含量的99.56%.鲜叶与干叶提取精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包括α-蒎烯、1,8-桉叶素、樟脑、α-松油醇、莰烯、龙脑、异龙脑、乙酸龙脑酯和马鞭草烯酮等9种成分,分别占精油总含量的80.99%和87.98%,其中含量较高的α-蒎烯各占21.34%、33.23%,1,8-桉叶素各占25.69%、24.59%.结果表明,广西巴马迷迭香的化学成分接近于西班牙型的迷迭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禹州引种的迷迭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其他产区的迷迭香进行比较,为国内迷迭香精油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技术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参照NIST08质谱库,对禹州产迷迭香的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禹州产迷迭香精油中检测到40种物质,并鉴定了25种;含量较高的物质依次为:α-蒎烯(37.150%)、莰烯(18.053%)、桉树脑(12.284%)、樟脑(7.295%)、α-水芹烯(3.820%)、4-蒈烯(3.548%)、β-月桂烯(2.720%)、龙脑(2.273%)、乙酸龙脑酯 (1.632%)、α-松油醇(1.343%)和β-蒎烯(1.760%)等;其中,莰烯、α-水芹烯和β-月桂烯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产区,α-蒎烯和樟脑含量居国内前列。【结论】与国内其他产区相似,禹州产迷迭香也属于西班牙型;从中提取的精油符合行业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油炸处理对胡椒鲜果中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影响,从不同油炸料油比、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进行研究。经检测分析鉴定出未经油炸处理胡椒鲜果精油中18 种化学物质,料油比1:1、1:1.5、1:2、1:2.5 和1:3 时胡椒精油分别检测出28、22、27、24 和25 种化学物质;油炸温度为90、100、110、120、130℃时胡椒精油分别鉴定出21、26、22、25 和23 种化学物质;油炸时间为1、2、3、4、5 min 时胡椒精油分别含有29、22、23、21 和25 种化学物质。研究发现,不同油炸处理均使胡椒鲜果精油的化学物质成分增加,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3-蒈烯、D-柠檬烯、左旋-β-蒎烯、α-水芹烯和α-蒎烯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铜陵产地的生姜挥发油进行研究,为铜陵生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铜陵生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共鉴定出铜陵生姜的12种主要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67.356%,其中5种成分首次在生姜中发现。另外,姜烯含量最高,达到16.730%。[结论]研究表明,铜陵生姜在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与其他产区的生姜有所不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姜上炕人工催芽与"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病虫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应用"免炕壮苗素"比上炕人工催芽产量高19.8%,莱芜小姜为10%。在生姜生长因子适宜的范围内,用"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越早,生姜产量越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与上炕人工催芽相比,"免炕壮苗素"浸种直播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重、茎粗、分枝数增幅分别达到7.3%7、.8%、18.4%、15.1%和16.2%以上,根茎中可溶性糖、VC、挥发油含量分别提高31.5%、10.6%和25%以上。对生姜姜瘟病防效达50%,姜螟亦有所减轻,但效果不显著。"免炕壮苗素"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为迅速打破休眠,提高长势及免疫性能,改善生姜品质,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莱芜大姜为对照,研究了生姜新品种山农1号和98168的生长特性,分析比较了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山农1号株高82.4 cm,分枝数12.1枚,分别比莱芜大姜低7.3%和17.1%,但茎粗及根茎鲜重分别比莱芜大姜高14.0%和29.6%;98168株高、茎粗及根茎鲜重分别比莱芜大姜高9.0%、6.6%和15.7%。山农1号及98168的叶片较大,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增产30.4%和16.2%;虽然两品种根茎干物质含量分别比对照低9.2%和2.6%,但挥发油含量分别高19.5%和9.6%,粗纤维含量分别低15.8%和0.6%,表明生姜新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于保鲜加工出口。  相似文献   

15.
赖佳  张莉  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698-698,778
[目的]为建立合理的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间套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生姜根茎浸提液对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在2.5~20.0 g/L时,生姜根茎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在低浓度时促进作用较为明显,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减弱。苗粗、根长和根鲜重在生姜根茎浸提液浓度为2.5 g/L时达到最大值,苗鲜重和根粗在浓度5.0 g/L时达到最大值,萌发率和苗高在浓度10.0 g/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玉米-生姜间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姜精油的香气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姜精油香气成分,同时对姜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包括总抗氧化活性、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能力等。[结果]香气成分方面,姜精油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包括烯类24种,醇类16种,酸类5种,酮类3种,醛类2种,酯类1种,芳香类化合物1种;抗氧化性方面,姜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研究可为姜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姜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秀  徐坤  巩彪  曹逼力  王忠宾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31-2437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生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生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11.4%-51.3%,且植株茎粗(0.7934)、茎鲜重(0.7302)、株高(0.6024)、叶鲜重(0.5847)和根鲜重(0.5039)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干物质含量(-0.6155)、分枝数(-0.3680)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茎粗、根鲜重、茎鲜重、根茎干物质含量是高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而分枝数、叶片数、姜球数则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决定因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4个因子对生姜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94。【结论】生姜单株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根茎干物质含量(-0.3984)、叶鲜重(0.2866)、茎粗(0.2711)及茎鲜重(0.2624),高产型生姜品种的主要特征为茎秆粗壮、分枝较少、叶片较厚、同化系统发达、根茎干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8.
对姜中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与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对姜及速冻姜提取物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保鲜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食用植物油中添加0.2%姜或速冻姜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其氧化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