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被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群落并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领域.矿区植被修复包括:蓄水固沙土,改良土壤;合理筛选植物和安排种植顺序,增加表面植被覆盖;以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再造生态景观等3个互相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发展阶段.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就国内外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以及矿区植被修复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的开采导致煤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国内外矿区土壤生态恢复、植被生态恢复以及生态恢复技术模式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植被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群落并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领域.矿区植被修复包括:蓄水固沙土,改良土壤;合理筛选植物和安排种植顺序,增加表面植被覆盖;以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再造生态景观等3个互相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发展阶段.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就国内外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以及矿区植被修复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是解决矿区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十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矿区经济发展迅猛,出现的废弃地面积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终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本文就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植被恢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双龙沟废弃矿区植被恢复干扰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生态脆弱典型地段——石羊河源头区双龙沟采金废弃矿区的植被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废弃矿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干扰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为有效恢复祁连山区生态脆弱地段废弃矿区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神府东胜沙地矿区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生态恢复原理对该区植被建设的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以及植物种选择与结构配置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区适生的植物种与结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矿区废弃地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解决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植被恢复来改善土壤质量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最佳策略。从土壤物理特性(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化学特性(氮、磷、钾等)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动物)方面阐述了土壤特性对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为阐明磷矿废弃地的土壤特性响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采用土壤动物作为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标准,加强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响应机理,以便更好地探索昆阳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演变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关系。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119-122
石门县新关镇是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工业镇,多年的石灰石开采,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本文通过对石灰石开采场的土壤和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壤肥力低,原生植被破坏严重,正逐渐形成次生灌丛。这为今后石灰石矿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中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并对其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提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重建并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本,根据各地区的发展规划,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恢复生态学原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恢复和尊重现实,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诸如旅游业等产业,以求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长江中下游的4个大型铜矿区(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区、湖北铜山口铜矿区、安徽铜官山铜矿区和江苏伏牛山铜矿区)进行了土壤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各矿区土壤中含铜量极高,平均值范围为3 810~8 633 mg/kg,高铜可能是限制植物定居的因素。4个矿区均形成了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良好植被,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种67种,隶属27科60属,共有的优势种包括海洲香薷、蝇子草、鸭跖草、头花蓼。4种优势植物的分布、植物体内铜含量与土壤中铜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铜指示作用,并且这些植物的单优群落或者它们的集合具有更高的指示价值。综合植物体铜含量及其对应土壤中的铜含量,认为海洲香薷、鸭跖草、蝇子草、头花蓼4个共有优势种以及酸模叶蓼、滨蒿、蚤缀、瞿麦等都是铜耐性植物,特别是前4种,即4个矿区所共有的优势植物种群更适于铜污染土壤的植被重建和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采煤塌陷的现状、类型、形态,以及采煤塌陷对植被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采煤塌陷直接导致植被景观被破坏,导致地表变形而产生地下水位改变、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间接阻碍植被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破坏植被生长.采煤塌陷对植被产生的影响严重而深远,因此矿区植被的修复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金属矿区先锋植物的概念,提出了金属矿区先锋植物筛选的6个标准。阐述了在矿区植被恢复中已经应用的先锋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模式以及先锋植物在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作用。提出了矿区废弃地先锋植物的选择原则、合适的植物配置以及植物群落的构建。论述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如基质改良,植物生长管理等。分析了将先锋植物用于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可行性,为矿区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将弹性思维引入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新时期下生态保护修复概念模型和差异化修复策略,以期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弹性思维的核心即事物皆在变化,要不断地将新的标准和技术引入到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中,使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保护修复需考虑系统的尺度效应、可持续性、适应性循环和阈值效应;2)矿区弹性是多个复杂系统的集成,需要多方面统筹协调,增强矿区弹性可以更好应对环境、生态和社会问题;3)新时期强调生态系统弹性建设,应从规划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3个维度制定差异化的矿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综上,弹性思维为新时期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新思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观。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地区矿山植被生态修复绿化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矿区地处典型的黄土丘陵风沙区,气候干旱,风沙大,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解决采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缺乏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相关的栽培技术等问题,统计了大同矿区某矿山棚户区、矸石山及周边矿业废弃地的现有绿化树种,选择典型区域对绿化树种进行抽样调查,实地观测其生长指标,同时结合保存率、生长势等相关参数,综合评价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该矿山绿化树种主要分为常绿树种及阔叶树种共11个科17个种,对于常绿树种,棚户区油松的适应性樟子松,矸石山油松的适应性樟子松云杉桧柏;对于阔叶大乔木或灌木,棚户区树木的适应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火炬树新疆杨垂柳国槐紫穗槐,矸石山树木的适应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龙爪槐国槐垂柳山杏;对于小乔木的适应性,金叶榆紫叶李紫丁香小叶黄杨。  相似文献   

16.
周敏      齐增湘      吕婧玮      刘鑫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273-281
废弃矿区及工业生产基地是城镇发展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后备资源。以水口山镇为例,识别城市空间和生态用地两者扩张源地,以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土地类型等9个因子构建阻力面,模拟城市空间与生态源地的水平竞合过程,分析工矿区发展为生态用地的潜力,确定生态修复的优先级分区。结果表明:1)城市与生态空间扩张源地的面积为355.95 hm2和3 880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3%和45.02%;2)城市空间和生态源地竞合的差值-24 883.7~3 313.76,并呈现出城市中心区向四周减少的趋势,其高值区分布在北部志辉冶炼厂区,低值区集中在南部裸露矿区;3)工矿区可修复的生态用地面积为333.09 hm2,主要分布在金铜冶炼项目等集中的工业园区、康家湾矿区、水口山金属有色公司和部分裸露的采矿区以及尾矿填埋区,且距北部冶炼厂越近的工矿区,其生态修复优先性越高;4)对工矿区内4个优先级区提出治水、治土、植被恢复等不同治理措施与规划策略。研究结果为规划设计以及修复项目在空间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淮北市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现状及可持续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尚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21-12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淮北市矿山分布类型、废弃地历史成因、植被受损程度、环境次生灾害的发生以及植被生态恢复现状,并就部门间协作、建立长效机制、经费投入和矿山废弃地景观资源整合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最后,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整合改造模式及生态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特别是土壤改良已成为生态修复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矿区废弃物堆场等复垦土地的土壤结构和肥力较差,土壤改良成为矿区土地复垦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外矿区土壤改良现状,结合我国矿区复垦地土壤特征,深入分析矿区土壤改良原理及技术,并根据矿区土壤改良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区生态修复的绿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导向,提出我国矿区土壤改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今后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是制约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技术探析有助于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系统回顾了近30年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阶段、植被群落特征、恢复治理模式及监测评估等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得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在1985年以前为抑制发展阶段,1985-2001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模式构建、监测评价3方面。最后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应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植被修复与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