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黄蓍属(Hedysarum)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地区。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属干草原地带,较为适宜该属灌木的生长,是该属灌木踏郎(H.laeve)的原产地之一。50年代后期,本区林业工作者先后从甘肃、宁夏等沙区引入了细枝岩黄蓍(H.scoparium)等,并获得成功,为本区增添了新的治沙植物种。目前踏郎和细枝岩黄蓍已成为榆林沙区的主要治沙灌木树种。但根据我们近年调查,本区分布的岩黄蓍属灌木除以上两种外还分布有其它种(型)。这些种(型)多年来在本区林业生产中未加区分选择,只是按植株大小和部分…  相似文献   
2.
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可持续的根本出路在于后续产业的培育。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优势产业规模小,主导产业培育不足,龙头企业少,加工业严重滞后,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等突出问题。根据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1)发展灌木资源,开发以红枣为主导的小杂果以及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2)立草(灌)为业;(3)发展以陕北绒山羊、奶牛为主导的舍饲畜牧业;(4)调整种植业结构布局,重点发展杂交玉米制种、小杂粮、马铃薯优势产业和沙产业;(5)充分利用区域能源开发及能源工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吸收资金,反哺涉农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3.
陕北榆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面调查研究榆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基本特征、经营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榆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经过10 a的建设和发展,综合效益由1992年的较差(I4级)提高到了2002年的良好水平(I2级).其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由1992年的较差(I4级)提高到了2002年的良好水平(I2级).只有社会效益变化极小,基本保持了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陕北榆林防护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调查了榆林防护林的基本特征和经营状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在较系统的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度来衡量榆林防护林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生态功能指标、政策与技术保障指标等6个方面构建了榆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防护林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为0.598,属于弱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实现榆林防护林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种草主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林沙区的飞播造林种草始于1958年,是全国开展飞播治沙最早的沙区之一。初期飞播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保存率比较低。1974年开展了飞播治沙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飞播治沙获得成功。1988年以来,榆林沙区的飞播治沙开始投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几个不同地域长梗扁桃苗木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取自河北、固阳、神木、榆林、乌审旗5地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长梗扁桃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通过人工冷冻模拟外界环境,对长梗扁桃枝条进行-15℃、-19℃、-23℃、-27℃、-31℃、-35℃、-39℃等7个温度梯度处理.测得这些休眠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MDA含量,并对低温处理过的部分枝条进行恢复生长来测定其萌芽率,最后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5个地区的长梗扁桃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抗寒性强的地区的长梗扁桃SOD、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较高,MDA含量和电导率较低,恢复生长枝条的萌芽率均比同温度处理下的抗寒性弱的高.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河北(H)>乌审旗(W)>固阳(G)>神木(S)>榆林(Y),河北和乌审旗的长梗扁桃抗寒性较强,可以对其进行广泛的品种选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陕北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选点调查与常规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林带结构配置特征、防护效益、树种选择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区域划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具有显著降低风速和调节农田小气候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林带结构选择应以稀疏型为主,林带总平均疏透度控制在30~50,主林带间距以150~200 m为宜,副林带间距200~300m为宜,林带树种选择应主要考虑生态适应性、防护性和经济效益,选择长效速生的杨树、常绿的樟子松、抗病虫性能好的新疆杨和经济效益好的梨、苹果、桑树等;同时还  相似文献   
8.
对神府东胜沙地矿区植被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生态恢复原理对该区植被建设的立地条件类型划分以及植物种选择与结构配置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区适生的植物种与结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榆林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对流动沙丘链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1988年在榆林毛乌素沙地,采用4个梯度,56个测风探头,对流动沙丘和飞播地进行风速的同步或相对值观测报告。测试阐明:飞播形成的植被踏郎(Hedysarum mongolica TUrcz)与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尤以踏郎对流动沙丘的逆转作用效果显著。由于踏郎地下茎的萌生,使原来24m宽的植被带扩大到40m;10a后保存面积由17.7%增到60%以上,形成固定沙地。 改造后的沙丘,不仅坡度减小、坡长增大,沙丘高度显著降低,并呈“舌状”前移,丘间地也不断缩小等,出现一系列飞播地的地貌形态变化,使“水平”、“垂直”风速的降低值均衡。对比封禁十年后的流动沙丘,除沙丘前移外,坡面上仍然寸草不长。因此,提倡远处飞播,近处人工直播是改造沙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配置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的配置结构、树种组成、防风固沙效益、改良土壤的作用以及对天然植被的影响等的调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其配置结构较为合理,生态效益较为显著.选择运用防风固沙林的防风效益和输沙量为指标,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输沙量与造林密度、近地表林木分枝数和草本植物盖度相关紧密,树高、冠(灌)幅对输沙量的贡献极小.对防风效益则相反,树高、冠(灌)幅则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同时,降低风速与树高及近地表草本植物的盖度呈正相关;在防风固沙林与输沙量的相关因子中,以防风固沙林的密度和灌木分枝数、草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