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中国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文化软实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在翻译功能视角下,分析中国汉语的文化负载词,总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给翻译教学带来启示,以期更好的培养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象是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如何较好的保存和传递源语的文化意象,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问题。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出发,分析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下文化意象的保留和传递效果,以及对出发语和目的语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对于文化意象的翻译,应该尽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保护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力量始终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是实现发展道路的自信,是对中国不断前进的自信。文章基于对文化自信与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通过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堂教育中,实现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在高校和社会中不断实践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特定的历史文学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在语言上体现为典故。这些典故往往民族色彩浓厚,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难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对其中典故的翻译手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论新疆屯垦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新疆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两千多年的屯垦实践中,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屯垦文化.这是一种以内地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为母体,以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屯垦实践为表现形式,以主要发展农业伴以商业和游牧业为经济基础,以一批又一批的屯垦军民为主要载体,在不断吸收新疆各民族文化成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文化体系.在新疆屯垦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屯垦文化不仅是新疆多民族文化并存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跨民族存在的文化,而且屯垦文化对推进新疆历史发展,促进新疆社会进步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特别在增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互补性认同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由此在新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信息翻译,是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结合的主要形式。为此,本文结合文化翻译论的相关理论,着重从翻译点确定、翻译用词转换等方面,探究文化翻译论视角下乡村旅游信息翻译方式,以达到明晰文化传播要点,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在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尊重和补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历史赋予翻译的重任,而所有的翻译者都应该勇敢的承担起这一使命。对翻译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比,"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论述有力凸显出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河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有着天独厚的优势。在文化自信语境下,应当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深植文化自信的底蕴;发扬好红色革命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支柱;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握文化自信的未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河北文化强省建设走上快车道。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典型的文化多样性地区,而且,多样性的文化也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体育。这些多样性的民族体育在新疆古代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前至秦朝,其主要承担着生存技能和宗教祭祀的作用;汉唐以降,则主要是征战的需要、娱乐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如今,新疆多样性的民族体育更是在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展现出更多的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发展力,从而开启了新疆民族体育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变幻、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数千年的智慧积淀与文化传承,为一代代华夏儿女提供精神支撑,也使得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长远战略,意在使中国由"文化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树立文化自信,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1.
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宣翻译理论及话语体系,概念使用上的自觉与自信是关键,而不轻易用别人的概念来阐释中国本土实践,应是概念自觉最根本的特征。许渊冲先生基于中华国学及传统译论的思维结构,始终站位于中国翻译实践的立场,以走中国道路的勇气来研究翻译的理论构建,提出了"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新表述,并创建了一系列翻译新概念:翻译实践论、翻译优化论、翻译矛盾论、翻译超导论、翻译克隆论等,充分表现了理论运用中的概念自觉。受此启发,外宣翻译理论及话语建设,必须有文化自觉自信的精神站位,跳出西学思维模式的窠臼,自觉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概念和方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所谓的"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异化的代表人物是Lawrence Venuti,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翻译活动与主体文化之问的互动关系,从中国科技翻译历史的史料方面考查了社会文化背景对科技术语翻译策略及原则的影响,提出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术语翻译的策略及原则.还讨论了科技术语翻译的五大方法和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为总书记在"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问题上,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形成发展、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问题上,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的当代价值和意义"问题上,强调树立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实现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处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的文化基因关系,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姿态,它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对自己文化的底气与认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开放,对文化自强的追求与信心。中国的崛起,乃是文明型国家的重新崛起,迫切需要这份文化自信不断地激发中国文化的发展活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复兴,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画上圆满的句点。文化自信何来?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其次,文化自觉构成文化自信的前提;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最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文化自信的载体。因此,培育文化自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走出去将是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以“五四”文化语境为视角,从翻译选材、译语选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而对徐志摩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说明特定时代文化语境是如何作用于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的,从而对徐志摩的翻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最后就文化语境提出我们进行翻译批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不同语言的人来说翻译是进行交流的一种必然方式。这种情况下,在跨文化交流中通常会存在更多的问题。交流者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习惯和期望来理解他人的言论。换句话说,文化术语对于译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群人所共享的信仰、看法、价值观和规则的复杂集合体。当文化相似时,翻译会变得简单。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在文化的诸多方面很有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对等的文化术语。当文化不好理解时,通常找不到对等的词汇。译者要想在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有效地翻译,就必须要很好地熟悉译语和目的语文化,了解交流的目的和翻译的受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安德烈·勒菲弗尔与苏珊·巴斯奈特一起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研究观点,颠覆了以往翻译理论的指向,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翻译实践和文化资本的流通:〈埃涅伊特〉的英译本》一文中,安德烈·勒菲弗尔以《埃涅伊特》英译本为例探讨了翻译和文化资本的关系和影响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化资本的流通和传播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他在文中传达的独到的翻译思想,探索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各国家、各民族之间要互相了解、互相沟通就需要翻译,翻译又与各国文化、历史、政治、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兵团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兵团时强调,兵团要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围绕新疆总目标,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兵团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