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的水稻植株稳定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调查了转Pi-d2基因水稻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转基因水稻稻米理化特性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外源基因Pi-d2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整齐一致,与对照相比,一半左右植株株高表现显著差异;分蘖数、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少部分表现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稻米的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水稻改变了原亲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并未改变。[结论]将Pi-d2基因转入水稻中对植株株高影响明显,但对稻米的理化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花粉管介导的转bar基因水稻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花粉管介导获得的4个转bar基因水稻植株稳定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与对照相比,多数转基因系的株高、穗长、粒长、千粒重等性状有增加的趋势;而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宽则有减少的趋势;外源基因的导入对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转OsCYP2基因水稻(Oryza stativa L.)吉农大30后代的PCR检测,发现转基因后代中大部分株系分离比率符合3∶1的遗传比率,依此推断该部分植株中插入片段的遗传分离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对转基因植株及对照植株(吉农大30)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后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平均穗长、穗粒数、结实率、株高以及千粒重等性状表现低于对照,但是分蘖数明显增加,生育期延长,而且转基因株系之间变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基因拷贝数对转化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的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观察其株高、分蘖、扬花、籽粒形状及饱满度、抗虫性等。同时获取PCR为阳性的单株叶片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入基因的拷贝数,研究转基因拷贝数对转化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T0代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有较多改变,如白化、矮化、分蘖少及种子畸型等。转基因植株的转基因拷贝数影响其农艺性状,拷贝数越多农艺性状改变越大,目标基因越容易受到抑制而不表达。在T0代表现感虫的转化植株其T1代也表现感虫。[结论]转基因植物商品化时,应选择单拷贝的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转ICE1基因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以水稻空育131及其转ICE1基因水稻T1-16及T1-24株系为材料,低温处理水稻幼苗0~2 d,测定其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经低温处理后,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变化幅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低温处理2 d后,对照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开始下降,而转基因水稻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且仍继续升高。[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转入ICE1基因确实提高了水稻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高抗水平的转拟南芥NPR1恢复系水稻253株系,比较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野生型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的转AtNPR1基因253 T3代纯合株系和非转基因253为材料,于分蘖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菌株13751于水稻叶片,14d后,对稻株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收获期考查6个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6个转基因T3代株系植株的抗病性可稳定表达,其病斑长度均显著短于非转基因野生型253;253-3的抗病能力比野生型253增强50%以上,其他5个株系253-4、253-7、165、166、167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水平,抗病能力增强90%以上.与野生型253相比,转基因株系植株生长正常,不同株系间部分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部分农艺性状显著升高或降低;株系166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恢复系253.[结论]拟南芥NPR1基因可作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的热门候选基因,株系166可作为水稻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7.
转Q酶干扰基因玉米直链淀粉及相关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改良一直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直链淀粉含量是衡量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以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Q酶基因干扰表达载体后代中所获得的PCR阳性植株为材料,测定了其农艺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并进行变异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转基因后代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有差异,且转基因植株后代其表达效果不同;(2)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表现中,转基因后代总体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百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脂肪、穗位高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以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品系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粘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选择植株性状与稻米品质兼优的粘糯杂交后代株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粘糯交组合糯89-1/蜀恢527的F_2代株高、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F_2代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除株高外,其他7个性状近似正态分布,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表型值表现正向超亲优势;结实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呈负相关,千粒重与除着粒密度外的其他6个性状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结实率因子、有效穗数因子、千粒重因子,以上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8.374%,能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结论]粘糯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籼粳交或品种间杂交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高抗水平的转拟南芥NPR1恢复系水稻253株系,比较转基因水稻与其非转基因野生型抗病性和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为转基因抗病育种提供材料。【方法】以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的转AtNPR1基因253 T3代纯合株系和非转基因253为材料,于分蘖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菌株13751于水稻叶片,14 d 后,对稻株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收获期考查6个转基因株系的农艺性状。【结果】6个转基因T3代株系植株的抗病性可稳定表达,其病斑长度均显著短于非转基因野生型253;253-3的抗病能力比野生型253增强50%以上,其他 5个株系253-4、253-7、165、166、167对水稻白叶枯病表现出高抗水平,抗病能力增强90%以上。与野生型253相比,转基因株系植株生长正常,不同株系间部分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规律,而部分农艺性状显著升高或降低;株系166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恢复系253。【结论】拟南芥NPR1基因可作为培育广谱抗病作物的热门候选基因,株系166可作为水稻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泰州地区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改变泰州地区单一品种种植现象,进行优质水稻的引种示范。[方法]以南粳9108为对照,选取长江中下游7种主栽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根据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在泰州地区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环境的株型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的水稻品种。[结果]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较大,农艺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外观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南粳52、宁3818、宁3908等品种产量较高、经济性状突出,因此建议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宜泰州地区推广的水稻品种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江苏省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水稻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2013—2016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和常规中粳区域试验数据,对新选育的杂交中粳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中熟中粳相比,杂交中粳组合表现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但穗数较少、结实率偏低;主要品质性状表现为整体水平低于常规中熟中粳品种,但在整精米率和粒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的改良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选育优良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同异分析法,对12份水稻新品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且讨论了同异分析法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结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同一度大于0.8以上的有10个品种,其中大于0.9的有2个品种:武2105、常优02-6。综合评价为"差"的有甬优5号1个品种,占8.3%,"一般"和"好"的有4个品种,占33.3%,"较好"的有5个品种,占41.7%,"优良"的只有武2105和常优02-6两个品种,占16.7%。[结论]同异分析方法在水稻亲本、杂交组合及比较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选择出适合邗江区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方法]选择14个迟熟中粳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参试14个品种的产量、综合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盐粳13号、苏垦118分蘖能力较强;扬粳805和武运粳24号的千粒重较高;W030和盐粳13号产量较高。[结论]邗江区可进一步示范种植W030、扬粳805、盐粳13号这3个品种,继续推广种植南粳9108和武运粳24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杂交中籼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2个杂交中籼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指标。[结果]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综合表现好的品种有两优502、丰两优688、两优392;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Y两优5836、荃优金1号;两优8号、两优3451这2个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差。[结论]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但产量并不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于丘陵山区直播的水稻品种。[方法]以杂交籼稻、常规籼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4个类型共14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方式播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其农艺性状等进行调查,成熟期进行取样考种和测产,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杂交籼稻万优66、万优481、杂交粳稻1503、1505和常规粳稻中科8号产量均超过10 500 kg/hm2。其中,万优66最高,达11 274kg/hm2,其次是万优481,为11 134.5 kg/hm2。且农艺性状方面也较适于直播,可作为水稻直播推广使用。[结论]综合考虑,如果是采取人工收获,可优先选用两个籼稻品种万优66、万优481;若采用机械收获,应选用3个粳稻品种中科8号、1505、1503。  相似文献   

17.
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交籼稻育种过程中的植株农艺性状的演变。[方法]选择过去30年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的23个杂交籼稻品种为实验材料,在相同的大田管理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和形态特征,并对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组合的演替过程中,尽管株高、千粒重和每穗粒数有少许增加,但单株有效穗数下降,引起单株产量和生物量降低;单茎的茎鞘、叶片、穗重增加,抽穗后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强。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生物量和每穗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生物量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杂交稻的育种和栽培中,在强调单个有效穗的大穗优势的同时,必须注重品种的分蘖发生能力,建立适宜的群体密度以获取高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旱种技术对水稻粒重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旱种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点播密度及其互作对水稻华优3号粒重的影响。[结果]提高基肥施氮比例、基肥施氮比例与施氮量的互作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粒重;提高施氮量、点播密度,基肥施氮比例、施氮量与点播密度的互作将显著降低水稻粒重。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极显著影响水稻粒重。点播密度对水稻粒重没有直接影响,但其与基肥施氮比例、施氮量的互作对降低水稻粒重的影响最大。[结论]对于不同的水稻品种,合理施用肥料,控制点播密度可以提高水稻的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水稻抗旱性节水性鉴定方法。[方法]试验共设5个灌溉梯度处理,分别为最大灌溉量(0 k Pa为最大灌溉量)用水量的100%(CK)、90%、80%、70%和60%,通过产量、株高和根长性状评价水稻的抗旱节水性程度。[结果]在供水量逐渐降低条件下,其株高降低、根长增加。通过产量分析与农艺性状分析发现,H518与对照旱优73表现较为一致,说明H518节水抗旱。[结论]该抗旱性鉴定方法简便、快捷、可靠,为发展稻作的节水、旱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