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很快,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据福建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显示,到2004年底,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值达到2557.61亿元,占农村GDP的79.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农村非农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从事非农产业人员也进一步扩大。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24.9%提高到2004年的58.1%。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1987年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总产值预计超过4500亿元,9年来,我国非农产业产值年增长28%。现在全国已有8500万农民转入或部分转入非农产业,大约占农村总劳力的1/5。9年来,非农产业直接支持农业的资金  相似文献   

3.
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与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潜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历程及特征入手,探讨了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以及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推进效应,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出了加快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七五”、“八五”时期湖南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程度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湖南农村经济与农业、非农业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农村非农产业进步中各产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全国5个省101个村实地调研的大样本数据为例,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分为只务农、只务工和兼业3种类型,运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就业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土地是否流转、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以及所在地区均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实现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需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指导;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6.
刍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莲 《甘肃农业》2005,(10):48-48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对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障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本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农村非农产业组织结构小型化的原因和市场绩效,认为农村非农产业组织小型化抵消了乡镇企业在机制上的优势,而且规模经济效应越显著的行业,这种抵消作用就越明显,提出了优化农村非农产业组织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分析1978~2004年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进行了产业和地区分解。结果表明:陕西农村地区的经济差距经历了倒U型的发展历程,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和非农产业的空间集中是地区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加快落后地区的农村工业发展是目前缩小地区差距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2827万增至2000年的17078万人,仅2002年底,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9400万,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到2020年至少将有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对中国中部地区三大区域的农村经济结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粮食产量结构、肉类产量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贡献较大的因子,并用时序模型对所研究的系列进行了模拟和预测。中部地区农业结构的现状是:非农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农、牧业为主的产值结构,中国玉米、小麦、稻谷、大豆优势产业带,中国肉牛、肉羊生产优势区。该区三大区域应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其优势粮食作物、优势牛羊业和优势非农产业,进一步促进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农民收入的两个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发现以增加农业收入来增加农民收入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通过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其非农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为了促进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出了以系统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以本地为主战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提高劳动素质为重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的角度考察农民工资性收入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作用的理解,也有利于找到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从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推进效应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出了加快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辐射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非农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渠道,而且在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以农村为基础的不同经济单位之间实现了多重的经济辐射,从而有利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世界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对新型农业下农村劳动力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劳动力回流理论和Logistic模型研究了当前中国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其次引入空间效应对劳动力科学转移进行了探究;最后对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耕地面积、打工地社会环境、家乡社会环境对劳动力回流有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主要转移至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收入、非农产业比重、文化和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条件,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市场资源的约束,发展方向的制约等等,这就需要调整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战略,发挥好政府部门的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农村非农产业集聚区域内,事实证明,农村劳动力与非农产业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农村劳动力对于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起着关键性推动作用,而农村非农产业升级则需要提升农村劳动力传承地域文化、增强投资本领等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22-13624
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经济政治改革和农村社会变化。指出经济政治改革主要包括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目的的农村综合改革。最后,研究了农村社会变化在非农产业的兴起和农民生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锡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态势。到2002年底,全市14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已达70%。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就业结构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农民由于非农产业收入的快速增加而逐步地富裕起来。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0元,比上年增长5.9%。农民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仅占15%,而来自于工业的收入则达到了53%,来自于第三产业的收入也已达到了18%。无…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推进内蒙古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农牧民收入及构成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自治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所具备的优势,探索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来推进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途径.以此来带动农村牧区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牧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率和扩大农牧民增收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冬勤  史向军  束坤翼  和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77-2078,2132
对陕西省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阐述了陕西省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情况,并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