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些林种选择不合理,盲目扩大等问题。本文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及退耕还林地的分析,阐述了竹类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竹类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制约天津市退耕还林工程中的问题,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对于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适合于天津市退耕还林区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其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以迁西县为例,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粮食产量、土地利用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安全状况、退耕农民的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对迁西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迁西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并未影响其粮食安全,土地利用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较为合理,农民经济收入也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农民思想观念亦有了很大转变,社会安全状况也可处于稳定状态,其毁林复耕的可能性极小。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迁西县基本达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环京津贫困地区退耕还林一期工程在丰宁县的实施,引起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该文首先对2002年、2007年、2010年丰宁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丰宁县的影响,并针对丰宁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一期工程成果和提高退耕农户生活水平,并逐渐消除其复耕意识。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青海省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也使退耕农民得到了实惠,然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限制和阻碍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宁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效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彭阳县崾岘乡玉洼村8个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所取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证实了退耕林(草)工程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讨论了工程实施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进生产方式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对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林业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活的灵魂,准确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对我们每个党员干部极为重要.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客观实际需要出发,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工程区的生态面貌,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及社会形态的转变,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大大增加了森林碳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提升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当前,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着陡坡耕地中非基本农田认定复杂,退耕计划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困难,具体退耕地块零散分布、工作成本高等问题,建议采取逐步将陡坡耕地中基本农田调整为非基本农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等措施,促进退耕还林工作有效开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2年国家提出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宁安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关于"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精神,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万亩,其中生态林4.52万亩,经济林0.48万亩。涉及全县12个乡镇0.4万户。如何引导农民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加快培育和开发稳定增收致富的产业,妥善解决农民的生存发展大计,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面前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一、退耕存在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改进生产方式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对实现农民增收和农 村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林业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精准脱贫,本文通过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根据退耕后2008年和退耕前2001年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三次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大部分农民仍没有摆脱贫困,农民收入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对补贴的依赖性较大,且退耕补偿未考虑周全。国家应考虑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方案,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使退耕还林区具备自身造血的功能;顺平县应充分利用环京津的区域优势,在林果业基础上开展深加工,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对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小红  张健  赵安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5-16669
分析了1998~2006年洪雅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等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收入和外出务工逐渐成为退耕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提出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宁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及配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宁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宁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农民培训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配套措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陕西省吴起县1998年确立了封山退耕的战略,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但随着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渐满,退耕农民会不会迫于生活压力而毁林复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从粮食安全、生活保障、能源供给、经济收入以及退耕农民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吴起县在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并未影响到其粮食安全和生活能源供给,农民经济收入也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增长,农民思想观念亦有了很大转变,其毁林复耕的可能性极小,吴起县的生态建设是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的。  相似文献   

16.
概述中国退耕还林情况,并基于此理论从农民自身(心理和行为)及外部层面(退耕相关政策)对其退耕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固守本土、保守思想、竞争思想和小农意识、农民身份和社会地位较为尴尬影响农民退耕还林行为决策;中国对退耕还林补偿,农民看到林业经济复苏后续利益可观,果林、经济作物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三个外部层面因素影响农民退耕还林行为决策。  相似文献   

17.
邹应妮 《农技服务》2023,(2):104-106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坚持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并重,可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使致富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为更好推进罗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总结罗甸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基本情况及创造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指出存在工程建设任务时间紧迫、退耕地块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群众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不足、工程投资和后期管护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合理确定可退耕地范围;优化造林方式,确保造林成效;加强质量监督,多形式开展造林;严格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要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落实;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海原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目前退耕还林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实施退耕还林是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改变传统落后耕作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被誉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德政"、"民心"工程。镇安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后续产业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20.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 a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工程,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及长短兼顾、以短养长的原则.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