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基于二倍体与四倍体倍性杂交策略创制柑橘三倍体新种质。【方法】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85 d采摘幼果并对未成熟种子实施幼胚离体挽救培养;再生植株后,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并用SSR标记对三倍体后代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以本地早橘和槾橘为母本,8个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和1个双二倍体为父本,配置9个倍性杂交组合,共授粉2 749朵花,坐果489个,平均坐果率17.8%;培养幼嫩种子2 239粒,经幼胚离体挽救培养,共再生植株260株;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检测再生植株倍性,获得三倍体141株;SSR分子鉴定表明从槾橘×NS组合随机选取的50株三倍体后代全部为双亲的有性后代;三倍体后代在温室生长一年后,采用嫁接(枳砧)将这些三倍体定植于田间。【结论】这些三倍体新种质为本地早橘和槾橘无核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宝贵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育成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为父本,与单胚性二倍体柑橘品种玉环柚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玉环柚三倍体植株。试验发现,玉环柚授粉后80d为最佳幼胚离体培养时间。幼胚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胚抢救离体培养,直接萌发成苗或发展成为畸形胚,后者进一步诱导可形成增殖丛芽。试管芽经生根、炼苗,获得了58棵完整植株。用流式细胞仪对其倍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株为三倍体(2n=3x=27),49株为二倍体(2n=2x=18),1株为三倍体嵌合体。可见,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种间杂交选育三倍体新植株不失为一种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二倍体品种无核红宝石与四倍体品种香悦为亲本进行正反杂交,以杂交胚珠为试材进行胚挽救试验,研究不同取样时期对胚珠萌发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法与染色体计数法对杂交后代幼苗倍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无核红宝石×香悦于花后60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8.33%,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8株,其中有1株三倍体植株(12.5%);香悦×无核红宝石在花后83d接种胚珠萌发率最高,为29.38%,获得杂种胚挽救幼苗56株,其中有16株三倍体植株(27.59%)。  相似文献   

4.
沙田柚多倍体的获得与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沙田柚是中国特有的柚类名优品种,但种子多,一般100粒左右。为创新三倍体无核品种积累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实生筛选获得不同倍性沙田柚新种质,同时运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分析天然与人工四倍体新种质的染色体组组成。【方法】随机采集沙田柚自然授粉果实,萌发种子检测其染色体数目获得倍性变异植株;以2x母株gDNA为探针,同获得的4x植株中期染色体杂交进行GISH分析。【结果】从6 000粒沙田柚种子中共获得三倍体5株,四倍体9株;对沙田柚天然与人工四倍体新种质的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表明,天然四倍体中有7株为异源四倍体,2株为同源四倍体,秋水仙碱诱导获得的人工四倍体4株均为同源四倍体;初步观察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生长缓慢,树冠较小,枝短而密生,叶片浓绿,宽度变宽,叶形指数减小,叶片厚度增加明显。【结论】多倍体单胚柚新种质的获得为进一步选育无核品种奠定了基础,同时GISH分析证实了沙田柚雌性未减数配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冠×四倍体嘎拉杂种F1代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以便鉴定出三倍体新种质;同时,为今后多倍体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以田间F1代植株茎尖幼嫩叶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杂种F1代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32株的倍性得到了确认:包括三倍体27株,二倍体4株,单倍体1株,未发现有四倍体植株.三倍体比率高达84.4;,二倍体和单倍体的比率分别为12.5;和3.1;.[结论]金冠×四倍体嘎拉杂交组合是一个优良的创制三倍体新品种/种质的组合,今后可以利用其进行更大规模的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6.
苎麻多倍体及其杂交后代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苎麻经秋水仙素处理,再经不定芽诱导和继代培养后,获得的变异株染色体数目出现多样性,其中包括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和多种非整倍体细胞。以四倍体和三倍体水平的植株为母本与二倍体栽培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倍性观察,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化在12-84之间。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植株染色体数目也不一致。从251个杂交后代中获得的三倍体细胞所占比例超过50%的植株有35个。还对多倍体水平的植株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葡萄不同倍性品种间杂交胚挽救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倍体葡萄品种紫珍香、早玛瑙等为母本,与四倍体葡萄品种玫瑰露、峰后等杂交,杂种进行胚挽救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胚珠培养胚萌发率最高可达39.21%,成苗率最高可达35.32%。对杂种后代先用细胞倍性测定仪初选,再用卡宝品红染色法根尖计数,得到染色体为57条,确定为三倍体植株。不同组合取样时期可确定为:早熟母本为花后40~50 d内,中熟品种为50~60 d内,晚熟品种则为60~80 d内。  相似文献   

8.
葡萄三倍体育种初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二倍体无核葡萄作母本与四倍体有核葡萄作父本进行杂交,用常规育种法去雄授粉,授粉后35d至55d期间,采用胚挽救技术,将各杂交组合的幼胚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在设置的7个不同处理的杂交组合中,经系列培养后获5个杂交组合的胚培养苗19株。经根尖染色体鉴定,有一杂交组合的两组试管苗为三倍体。经3年继代培养,目前已形成两个葡萄三倍体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遗传基础狭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为有限,遗传育种研究相对落后。本试验旨在创制整倍体和非整倍体黄瓜种质材料,建立其准确的染色体组成鉴定方法,为进一步选育黄瓜各种染色体系、目标性状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华北生态型黄瓜‘长春密刺’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0.4%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获得同源三倍体材料,以诱导获得的同源四倍体为母本,二倍体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35-45 d后采收成熟果实进行胚拯救。采用染色体计数,结合形态学、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对诱导株及杂交后代的倍性进行鉴定。利用染色体特异的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通过观察特异探针在染色体上杂交信号的数目、强弱及位置,结合黄瓜的染色体形态参数,对诱导株的染色体组成进行鉴定。【结果】对经秋水仙素处理的‘长春密刺’材料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观察,结果显示诱导获得8株四倍体(2n=28),3株非整倍体(2n=16,19,27)材料。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材料(2n=21)。经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根据黄瓜着丝粒探针Type III和核糖体45S rDNA两类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信号特征可以看出,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与四倍体上杂交信号为倍性变化关系,进一步验证创制出的整倍性材料为三倍体与四倍体。不同倍性‘长春密刺’植株的形态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四倍体植株的形态指标与二倍体差异显著;三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不显著;非整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在形态学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其长势较二倍体弱,且花期推迟,雌雄花花期不遇,坐果率明显低于二倍体。经叶片气孔电镜观察,‘长春密刺’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植株叶片气孔的大小与密度均存在差异,随着倍性提高,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增加,而气孔密度则下降,说明形态学筛选和叶片气孔电镜观察可以作为鉴定黄瓜倍性的辅助方法。以上述两类黄瓜重复序列(Type III和45S rDNA)和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基因Csa006700为探针,对染色体数目为16的一株非整倍体诱导株进行染色体组成鉴定。重复序列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额外的两条染色体为1号或2号染色体。进一步利用黄瓜2号染色体端部的基因Csa006700探针检测,发现该基因只在其中一对染色体上有信号,由此明确该材料为附加两条1号染色体的四体材料(2n=14+2)。研究表明秋水仙素不仅可直接诱导出同源多倍体,同时可诱导各种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瓜萌动种子,诱导染色体倍性的变化,结合染色体特异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可快速创制并筛选出各种染色体组成的特异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
经过优选,以2种异源四倍体花粉为父本与浙江地方品种"温岭高橙"杂交授粉.经过胚抢救培养育成幼苗1 200多株,从中选择健壮植株650株,经过流式细胞仪2次检测,确定三倍体植株70株,三倍体率10.77%,其中以ZJ(甜橙类+柠檬)为亲本花粉杂交育成的三倍体植株41株,SR(酸橙+兰普莱檬)为亲本花粉杂交育成的植株29株.其他为二倍体等不同倍性植株.三倍体与母本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没有明显差异,而栅栏组织层数差异明显.经过对植株长势和2个亲本资料的综合观察比较,2005年以ZJ为亲本杂交育成的30株三倍体健壮植株进行田间种植结果试验.发现植株生长顶端优势明显,枝条粗壮;2008年开始开花结果,当年控高3m、大枝修剪进入正常栽培管理;2009年开始结果.经过4年结果观察,果实产量逐年增加,品质不断优化.2012年平均单果质量达372g,果皮厚度4.8 mm,可溶性固形物11.3%,总酸1.48%,固酸比7.63,无种子,可食率75.86%.  相似文献   

11.
• In addition to triploid progeny, tetraploid hybrids derived from the fertilization of 2n megagametophytes are frequently regenerated from 2x × 4x crosses that utilize ‘Orah’ mandarin as the female parent. • Data here indicate that ‘Orah’ mandarin is a cultivar that readily produces 2n megagametophytes. • Second division restitution i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2n megagametophyte formation in ‘Orah’ mandarin. Seedless fruits are desirable in the citrus fresh fruit market. Triploid production via diploid × tetraploid interploidy crosses is thought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and widely-used strategy for the breeding of seedless citrus. Although ‘Orah’ mandarin has desirable organoleptic qualities, seeds in the fruits weaken it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o produce new seedless cultivars that are similar to ‘Orah’ mandarin, we performed three 2x × 4x crosses using ‘Orah’ mandarin as the seed parent to regenerate triploid plantlets. A total of 182 triploid and 36 tetraploid plantlets we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ir genetic origins using nine novel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all of the triploids and tetraploids derived from these three crosses were proven to be hybrids. Also, we demonstrated that 2n megagametophyte formation in ‘Orah’ mandarin result in tetraploid production in these three interploidy crosses. These tetraploid plantlets were genotyped using eight pericentromeric SNP markers and nine centromere distal SNP markers. Based on the genotypes of the 2n megagametophytes, the parental heterozygosity rates in 16 SNP loci and all 2n megagametophytes were less than 50%, indicating that second division restitution wa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2n megagametophyte formation at both the population and individual levels. These triploid hybrids enrich the germplasm available for seedless breeding. Moreover, the tetraploid hybrids are valuable as parents for ploidy breeding for the production of seedless citrus fruits.  相似文献   

12.
沙田柚杂交后代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沙田柚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柑橘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材料和理论支持。【方法】利用SSR技术分析沙田柚两个杂交组合159株后代的杂种性质,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后代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结果】4对引物可以从104株沙田柚×强德勒柚的杂交后代鉴定出103株真杂种,鉴定率达到99.04%,且在引物AGC9的扩增图谱中有70个单株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新条带;5对引物可鉴定出沙田柚×红江橙的全部杂交后代均为真杂种,一个纯合显性标记AAT12被发现,在引物GA18和AGC9的扩增结果中出现了亲本位点的缺失;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杂交组合后代群体均出现较显著的遗传变异,两个组合的遗传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SSR标记适合柑橘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是获得柑橘遗传变异株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沙田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Shatian)是中国的特有品种,其愈伤组织难以诱导。为进一步进行细胞工程研究,本研究通过与其它品种杂交的方法获得杂种胚性愈伤组织。【方法】以沙田柚为母本,用体细胞杂种橘柚+无酸甜橙 ([C.reticulata Blanco× C.paradisi Macf.] cv.Nova+C.sinensis [L.] Osbeck cv.Succari)为父本进行杂交,90 d后将幼胚取出,在MT + ME(麦芽提取物,500 mg·L-1)和MT + GA3(1 mg·L-1)两种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幼胚培养约5个月左右,在两种培养基上从胚状体和幼小植株的下胚轴处都长出了可继代保存的胚性愈伤组织,经细胞流式仪和SSR鉴定,该胚性愈伤是三倍体杂种愈伤,继代保存两年后,在MT+乳糖(50 g·L-1)培养基上仍可以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具有较强的胚状体发生能力。【结论】沙田柚与体细胞杂种杂交后,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其杂种的胚性愈伤,对沙田柚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萌发特性,为多倍体甜瓜的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二倍体甜瓜品种及其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变化趋势。【结果】甜瓜二倍体种子发芽率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种子发芽率高;不同倍性甜瓜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大小依次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厚皮甜瓜种子的活力指数较薄皮甜瓜高;胚根长、下胚轴长度和侧根数均表现为随着催芽时间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下降的总趋势。【结论】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甜瓜种子的萌发力并不都是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甜瓜二倍体种子萌发力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种子的萌发力。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受杨树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性影响,通过施加理化处理诱导杨树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授粉杂交获得的三倍体,可能既包括来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形成的2n雌配子(FDR),也有来源于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形成的2n雌配子(SDR),难以进行表型鉴别,而通过分子标记分析可以实现不同类型2n雌配子的区分。本研究以通过高温诱导毛白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所获得的87株三倍体及其亲本为材料,从母本杂合且与父本有差异的SSR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5对适宜于2n配子诱导途径来源鉴定的重组率较低的SSR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这5对低重组率SSR分子标记,开展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诱导途径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相应简单重复序列区域的等位基因配置不同,利用筛选出的5对低重组率SSR标记可以实现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雌配子诱导途径鉴定,其中35株三倍体来源于FDR型2n配子,另52株来源于SDR型2n配子。此外,选用5个位于高重组率位点的SSR引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验证了随机挑选的SSR引物用于鉴别结果是不完全可靠的,只有挑选低重组率的SSR位点才可能准确鉴定2n配子来源。开展毛白杨杂种三倍体的2n配子诱导途径鉴定研究,对于FDR、SDR不同形成途径的2n配子传递亲本杂合性分析,以及毛白杨三倍体育种策略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月季品种‘赞歌’(2n = 4x = 28)和野蔷薇变种粉团蔷薇(2n = 2x = 14)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以现代月季品种‘赞歌’ × 粉团蔷薇的91株杂交后代为材料,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和SSR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对蔷薇属杂交后代鉴定的效率。结果杂交后代的表型参数多介于两亲本之间,变异系数为19.71% ~ 67.13%,变异广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91个杂交后代中有70个三倍体(2n = 3x = 21),18个四倍体,1个六倍体(2n = 6x = 42),2个不能确定倍性;对21个流式细胞仪检测为非三倍体的后代和3个连续开花的三倍体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8个后代的分析结果与细胞流式仪倍性检测结果一致,确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倍性的准确率为93.41%;从2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对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后代进行扩增,结果显示2个四倍体的杂交后代为假杂种,六倍体后代为真杂种。结论在鉴定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时,核型分析和SSR标记法比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更准确。本研究获得的三倍体杂交后代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萌发特性,为多倍体甜瓜的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二倍体甜瓜品种及其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变化趋势。【结果】甜瓜二倍体种子发芽率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种子发芽率高;不同倍性甜瓜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大小依次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厚皮甜瓜种子的活力指数较薄皮甜瓜高;胚根长、下胚轴长度和侧根数均表现为随着催芽时间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下降的总趋势。【结论】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甜瓜种子的萌发力并不都是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甜瓜二倍体种子萌发力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种子的萌发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对不同品种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以广西生产用桑树二倍体杂交组合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2×伦109及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的种子为材料,采用50、100、200、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12或24 h后培养,测定种子发芽率。【结果】随着赤霉素和乙烯利浓度的提高,不同杂交组合桑种发芽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50、100、200 mg/kg赤霉素和乙烯利均可不同程度提高3个二倍体桑树品种的发芽率,而5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浓度抑制桑种子发芽,说明过高浓度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对桑种生理生化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0、100、200、500 mg/kg的赤霉素和乙烯利处理三倍体杂交组合桑特优1号种子24 h的效果明显优于12 h,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在生产上可采用200 mg/kg赤霉素或乙烯利浸泡桑种24 h,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