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市民农园的出现和发展,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有政府政策的推动。经过50多年发展,日本市民农园已经粗具规模,并且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2.
日本市民农园的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新 《世界农业》2007,(11):42-46
市民农园是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时的产物,也是城乡经济互补的一种有效方式。市民农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耕乐趣的场所。在世界上日本开设市民农园的历史并不是最长,但发展快、效果好。本文介绍了日本市民农园的历史、现状及其功能,并重点说明了日本市民农园的主要类型及其经营管理模式,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市民农园是城市居民短期租赁城郊小块农地,参与农事劳作,享受劳动乐趣,并且收获、拥有农产品的一种都市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结合北京的实际,尽快研究制订市民农园建设经营标准,对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工房用地、附属设施、经营项目、服务内容、节水节地等进行规范,以促进市民农园依法建设、合法发展、高效用地和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德国、丹麦、英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市民农园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上述国家发展市民农园的共同之处:一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农园规模化;二是市民农园提供的食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物危机;三是市民农园成为青少年农业教育、农业技能培训基地;四是政府部门出台法律法规积极扶持市民农园发展。接下来,以德国市民农园协会为例,简要介绍了欧洲市民农园的基本运行机制。提出欧洲各国市民农园发展对于中国的经验借鉴:(1)因地制宜发展市民农园,推进中国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制定市民农园法规和建设经营标准,促进市民农园依法建设;(3)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市场需求及自身优势,确定市民农园功能定位;(4)加强市民农园经营管理,提升市民农园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市民农园是现代休闲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阶段的产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讲,日本开设市民农园的历史并不是最长,但发展快、效果好。本文以北海道札幌市为中心介绍了日本市民农园发展的历史,并重点说明了札幌市市民农园的主要类型及其经营管理模式,旨在为中国现代休闲农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市民农园是都市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在满足城镇居民健康农产品和农事参与体验需求、支撑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市民农园,对于都市化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天津市民农园起源于西青区第六埠村的市民小菜园建设,基于相关调研,对西青区第六埠村市民菜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天津市民农园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都市化地区市民农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日本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有2种:一是市民农园.不少农家的土地,除留有少量自己耕作之外,大部分出租给城市市民业余耕种.市民农园比较注重参与性,市民可以亲自购苗、施肥、种菜、浇水、尝试农田管理,参与农业技术展评会.  相似文献   

8.
海外都市农业对京郊都市农业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日本都市农业的主要作用体现为"食"与"绿".德国都市农业的主旨是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台湾地区的都市农业大致与德国的市民农园相同.京郊都市农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已形成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体验型农业等类型.海外都市农业为京郊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从1993年起,日本开始推进"农山渔村休闲余暇"活动,使绿色观光农业成为日本国民生活的一种新方式.1994年,"农山渔村余暇法"开始实施,各部门大力推进绿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地方政府成为直接的推进主体.此后,以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渐次形成.日本政府扶持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实践,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各国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不同,全球的都市农业发展历程也不同,总体来讲有四种模式。美洲模式以生产和经济功能为主以美国的市民农园为该模式的代表。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农园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目前,美国都市农业占总面积的10%,其价值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市民农园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区域食品供给,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民农园最先在德国兴起,同时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市民农园法律的国家。目前的《联邦市民农园法》为德国市民农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不同城市据此制定当地的市民农园法规。德国发展市民农园具有提供安全食品、满足休闲乐趣、培训农事技能、促进文化融合、营造城市景观等功能。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法律保障;注重需求;生态环保;自主管理等。借鉴德国经验,对北京市发展市民农园的启示:统筹规划,制定建设经营标准;挖掘潜力,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多方营造,美化城市生态景观;形式多样,鼓励多种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2.
小毛驴市民农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民农园是都市居民参与农作的新模式.小毛驴市民农园是市民农园中运营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发展理念、业务内容、管理体系、公共服务、组织模式等方面有创新和突破.为实现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搞好信息公开,适时引入参与式保障体系,开展品牌推广,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随着北京的城市化而产生,是一种逆城市化现象.小毛驴市民农园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产学研基地,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智力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遇到了资金匮乏、人才难留、土地使用冲突、农业技术支持较少、缺乏与其他农场联系等发展困境,需要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市民农园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具有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城乡互动等价值。国外市民农园经历上百年发展表现出休闲功能为核心、价值多元、模式多样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休闲功能演变为核心功能;具有生产、休闲、公益等多元价值;形成欧洲、北美、东亚3种典型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定位、选址、租期、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近年来呈现差异化融合的趋势。与此对照,我国市民农园存在模式单一,过度强调经营性,生产与休闲定位模糊等问题。研究建议,我国市民农园发展应凸显休闲功能,在营利性与公益性间平衡,推进多模式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逐步迈入信息时代,随之出现了一系列人口老龄化、儿童农耕教育匮乏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我国,市民农园是一项新兴的休闲农业方式,学界普遍认同老人和儿童参与市民农园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包括休闲享受、农耕体验以及自然知识的学习等。从休闲社会化的视角综述老人和儿童参与市民农园的社会学属性,提出市民农园在改善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四个层面关系上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6.
郭秋霞  曾雅 《江西农业学报》2013,(5):146-148,155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大连市小毛驴市民农园为调查对象,在分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政策,提出了大连市发展市民农园要加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完善市民农园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以及加入主题教学元素打造多种类型的市民农园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市农业可分为生产型、服务型及体验型三种不同类型。该文介绍了北京市不同形式的都市农业,并以相应的实例说明了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我国都市农业发展多集中在郊区,以观光农业园、设施农业园、市民农业为主要形式,市区内的都市农业多是小范围内的开展,其形式有社区菜园、企事业单位附属农园、家庭阳台与屋顶菜园。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发展形式的都市农业提出可行性建议。观光农业园需确立独特主题与定位,健全管理体制;利用城市废弃地与城市屋顶发展市民农园;整合社区菜园设计同时结合社区园林景观,形成生态景观设计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论市民农园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市民农园的几种主要模式,论述了市民农园在我国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推广对策和建议。发展市民农园是我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保定市城郊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保定市城郊发展多功能农业的优势,城郊现有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认为城郊多功能农业应该由农产品生产模式,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农家乐发展模式,休闲农庄经营模式,市民农园经营模式,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农业教育和科普模式构成;并提出了促进城郊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民农园促进人际互动和谐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善家庭内部关系,改善园内家庭之间的关系到改善园外更大人际网络的关系3个方面,对市民农园促进人际互动和谐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市民农园作为一种农业形式和休闲方式,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有利于克服人际互动关系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缓解社会隔阂日益增长的趋势,对于促进人际互动及构建人际和谐关系方面,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