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笼养中华绒螯蟹的蜕壳与生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绒螫蟹养殖业近几年得到很大的发展,很多地区已经把中华绒螫蟹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可是与之相配的中华绒螫蟹基础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生长特性的研究报导很少。中华绒螫蟹的生长与鱼类相比具有跳越式的特点「赵乃刚等1988]。每次蜕壳,中华绒螫蟹的壳宽、体重发生突跃式的增长。汪留全和周婉华「1989」曾对幼蟹的群体平均生长曲线进行过拟合,但未反映中华绒螫蟹个体生长不连续的实际情况。本文旨在通过笼养的方式,研究中华绒整蟹蜕壳与生长的关系、初始规格与蜕壳次数对中华绒螫蟹养成规格的影响等,找出中华绒螫蟹生长的内…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成蟹生长与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高淳县固城湖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区,安装自动气象站的方法,对成蟹蜕壳生长期间的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进行观测并分析成蟹蜕壳生长与温度、日照、降水等主要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蜕壳生长的主要因素;日照通过影响水草生长和水温影响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降水除特大暴雨和严重干旱外,对中华绒螯蟹成蟹的蜕壳生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大闸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螃蟹等,学名中华绒螫蟹.我国的大闸蟹主要来自长江、辽河、瓯汀等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水系蟹苗成活率高,可达80%以上,且生长速度快,成蟹的规格一般大于其他水系.现在大闸蟹一般特指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螫蟹.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在“蟹龙宫”饲养环境中的个体蜕壳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蟹龙宫"饲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一个蜕壳周期的蜕壳与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蟹龙宫"饲养中华绒螯蟹蜕壳后体质量平均增长率为33.19%,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体高的平均增长率为12.12%~14.97%,平均蜕壳间期为59.35 d。蜕壳前平均肥满度达60.84%,头胸甲的色度值(RGB)平均为109.17,蜕皮激素(EH)含量达14.18 IU/mL。试验河蟹在蜕壳前生长性状、EH含量和蜕壳间期长短与蜕壳后的增长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蟹龙宫"的个体养殖系统中,中华绒螯蟹的肥满度达60%,蜕皮激素含量升至14 IU/mL时会启动蜕壳。  相似文献   

5.
石屏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水资源优势,其气候适宜,水草茂盛,食料丰富,非常适合中华绒螯蟹的生长。2005年起石屏县从上海引进中华绒螯蟹示范养殖获得成功。为确保千亩中华绒螯蟹养殖目标的实现,石屏县成立中华绒螯蟹技术指导组,制定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十年,成功培育出中华绒螫蟹“长江2号”新品种.该品种以2003年从荷兰引回的莱茵河水系中华绒螫蟹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个体规格为选育指标,经连续四代选育而成. 中华绒螫蟹“长江2号”头胸甲明显隆起,额缘有4个尖齿,齿间缺刻深,居中一个特别深,呈“U”或“V”形,侧缺刻深,头胸甲上与第3侧齿相连的点刺状凸起明显,第4侧齿明显,具有纯正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904),累计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多项式y=33.336x~2-115.05x+196.14(R2=0.997 8);特定生长率随有效积温的变化曲线最接近幂指数增长关系y=20.926e-0.005x(R2=0.933 3);累计有效积温对壳长、壳宽、体高的相关性极为显著,壳长、壳宽、体高随累计有效积温的增长均呈幂指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云  赵奇  杨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72-9573,9684
研究了规格和颜色特征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关系,运用图像平滑、HSI选取、膨胀与腐蚀、颜色量化等方法对其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中华绒螯蟹的规格和颜色特征,为鉴别中华绒螯蟹的性早熟提供了方便、快捷、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规范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华绒螯蟹的淡水养殖行为,从仔蟹培育、扣蟹培育、成蟹饲养等环节,总结了浦东新区中华绒螯蟹绿色养殖技术,以进一步推行中华绒螯蟹标准化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户科学合理用药、正确投喂饲料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中华绒螯蟹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试选育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的生长性能,于2009-2010年通过在相同养殖环境、相同饲养管理、相同养殖密度的条件下,采用现实生产中先进的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主导模式,进行‘长江一号’中华绒螯蟹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龄蟹种培育的平均规格、存活率,选育系与对照系无显著差异;性早熟比例,选育系分比对照系降低5%;2龄成蟹养殖,‘长江一号’选育系比对照系生长快,平均体重增长快21.64%,呈极其显著差异(P<0.01),单产平均提高21.22%。选育系的平均日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2.73%,平均体重变异系数比对照组降低19.14%。连续2周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江一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养殖存活率高、增产效果明显,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和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四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并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四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长江与辽河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产业,但在养殖过程中中华绒螯蟹发病是令众多养殖户大伤脑筋的事。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中华绒螯蟹发病的原因;乱求医,滥用药,不但不能治好蟹病,有时反而使病害更加严重;二是蟹一旦发病,增收增效可能成为泡影,有的甚至亏损而负债累累。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稻田中华绒鳌蟹养殖,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综合防治稻田中华绒螯蟹病害技术,现简易介绍如下,供广大养蟹户参考。1、稻田选择众所周知,良好的水质环境是中华绒螯蟹健康生长的重要保证。在养殖过程,我们注意到用死水或城镇、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蟹易…  相似文献   

13.
以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为对象,经适宜的低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后,研究对中华绒螯蟹扣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处理后的中华绒螯蟹巯基(-SH)平均含量比对照提高8.5%,谷光甘肽含量提高9.6%~18.8%,蛋白含量提高21.8%~74.4%;羟自由基含量降低33.6%~41.3%;中华绒螯蟹扣蟹生长快,规格整齐,抗逆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是我国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 "长江1号"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生长速度快、养殖产量高,平均规格7.69克蟹种经210天的养殖,平均规格可达170克以上的优质商品蟹,生长速度比普通河蟹提高16.70%.  相似文献   

15.
断肢再生对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为材料,研究人工压力法切断其4个步足(左侧第1、3步足和右侧第2、4步足)后的蜕壳、生长与相关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断肢蟹当期蜕壳的步足再生率为7.6%,第2次蜕壳后的再生率为91.6%;断肢蟹与正常蟹的成活率相当;断肢蟹在断肢当期的蜕壳周期显著长于正常蟹(P0.01),但蜕壳后增质量率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而第2次的蜕壳周期显著短于正常蟹(P0.01),但蜕壳后增质量率与正常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次蜕壳后,断肢蟹与正常蟹的整体蜕壳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表明:断肢蟹与正常蟹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IGF2、维甲类X受体基因RXR、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的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断肢蟹的蜕皮激素受体基因Ec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蟹(P0.05),而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表达量却显著低于正常蟹(P0.05).综上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发生断肢后能在2个蜕壳周期内完成再生,且与正常蟹在成活率、蜕壳周期和蜕壳后增质量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R和MSTN基因对促进中华绒螯蟹再生肢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断肢蟹可在生产上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抗生素和化学消毒剂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对养殖水环境和人类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免疫增强剂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类型,其主要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是一种有望取代抗生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主要以近年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基础,从微生物及其多糖、动植物多糖及提取物、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等几类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抗病力、抗氧化及生长代谢等重要功能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为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期达到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型水库的 10 6 .6 7hm2 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增养殖试验 ,放养 70万只 ,密度约为6 5 0 0只 /hm2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当年收获的蟹规格为 15 0g/只 ,回捕率在 12 %左右 ,实现产值近 10 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中子刺激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抗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甲壳类动物不具备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特点,采用小剂量中子刺激的物理方法启动和调节中华绒螯蟹的生化非特异性免疫,提高其抗逆能力。研究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后,中华绒螯蟹体内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中的巯基含量、谷胱甘肽含量、自由基水平的变化,以期探索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对中华绒螯蟹抗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剂量中子刺激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体内蛋白质含量比对照提高4.99%~22.69%,蛋白质中的巯基(-SH)含量提高23.40%~69.59%,谷胱甘肽提高8.77%~28.58%,自由基水平降低7.67%~32.86%。在试验过程中,对照蟹发生颤抖病,处理蟹未发生蟹病。在处理塘中中华绒螯蟹扣蟹生长快,规格整齐,抗逆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究安徽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状况以及资源混杂程度,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资源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集了中华绒螯蟹4个养殖群体和长江野生群体共170尾样本,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低,盲目捕捞可能造成野生资源衰退。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存在严重的种质混杂。研究探明了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现状,为其科学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东营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性腺发育及营养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地理纬度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养殖性能和常规营养成分差异,通过连续采样和生化分析研究山东东营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生殖蜕壳率、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并进一步比较出肉率(MY)、总可食率(TEY)、肥满度(CF)和可食组织的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1)无论是雌体还是雄体,中华绒螯蟹体质量与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均呈幂函数相关性,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则呈线性函数相关。雌体平均体质量始终小于雄体,且7—9月差异显著(P0.05);雌雄蟹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雌体生殖蜕壳略早于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8—9月,9月中旬成蟹全部完成生殖蜕壳。8—10月,雌雄蟹GSI显著增加,HSI则为下降趋势(P0.05)。9月上市成蟹雌体平均体质量集中于60.00~99.99 g,而雄体则集中于100.00~139.99 g。(3)10月上市成蟹雌体GSI和TEY显著高于雄体(P0.05),而MY和CF则以雄体为高(P0.05)。成蟹雌体可食组织中粗蛋白和总脂含量均高于雄体,而水分含量则以雄体为高,灰分含量两者差异不大。综上,山东东营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生殖蜕壳高峰集中于8—9月,雌雄成蟹总可食率均较高,分别为46.47%和44.81%,可食组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