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蚜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蚜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统称,有桃蚜(烟蚜)、萝卜蚜、甘蓝蚜3种。是河南省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河南省以桃蚜为主,萝卜蚜和甘蓝蚜也有一定的数量。桃蚜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为害番茄、马铃薯、辣椒、菠菜等蔬菜及多种果树、花卉。萝卜蚜和甘蓝蚜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前者喜食叶面毛多而蜡质少的蔬菜,如白菜、萝卜,后者偏嗜叶面光滑蜡质多的蔬菜如甘蓝、花椰菜。  相似文献   

2.
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是蔬菜蚜虫的重要天敌。为了明确菜蚜茧蜂对我国常见4种蔬菜蚜虫的控制作用,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菜蚜茧蜂对萝卜蚜、甘蓝蚜、豌豆蚜和蚕豆蚜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菜蚜茧蜂对萝卜蚜和甘蓝蚜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放蜂后21 d,其寄生率多在20%以上;对豌豆蚜的寄生作用较弱,放蜂后21 d,寄生率最高不超过10%;对蚕豆蚜寄生率最低,多在1%左右,只有极少数蚜虫被寄生。  相似文献   

3.
菜蚜又叫腻虫、蜜虫等,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总称。其主要种类有萝卜蚜(菜缢管蚜)、甘蓝蚜和桃蚜。三种蚜虫均属同翅目蚜科,以成虫和幼虫在  相似文献   

4.
1977年~1990年在杭州市郊菜区对菜蚜数量消长状况先后进行了7年的大田调查。结果表明,杭州郊区的菜蚜基本上只有桃蚜和萝卜蚜两种(夏秋季节偶尔有少量瓜蚜),常混合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两种菜蚜混合种群的发生数量一年中有两个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和11月前后。但由于温度适应能力等特性的差异而使两种菜蚜的季节消长规律有明显不同。每年隆冬和春初以桃蚜占绝对优势,夏季和秋初以萝卜蚜占绝对优势,而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两种蚜虫的比例则交错变换。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表明,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有翅型出现的百分率与生殖温度、生长温度、母蚜类型、寄主叶老化有密切关系.将在15℃恒温下由无翅成蚜出生的萝卜蚜饲养在15℃,20℃,25℃恒温下,有翅蚜率分别为 69.2%,58.6%和33.4%.当生殖温度为15℃,生长温度为25℃时,有翅蚜后代的有翅型率(11.8%)显著低于无翅蚜后代的有翅型率(33.4%).当生殖温度为20~25℃时,有翅蚜后代的有翅型率仅为4.7%~6.9%.在老化叶片上出生和生长的蚜虫的有翅型率高达93.1%,若将新出生在老化叶上的若蚜转移到嫩叶上生长,有翅蚜率降为22.3%.在20~25℃恒温下,有翅蚜若蚜期为8.0~9.8 d,有翅成虫寿命17.6 d,每雌产蚜37.9~39.0头.  相似文献   

6.
有翅型萝卜蚜的产生及其生长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表明,萝卜蚜(Lipaphins erysimi)有翅型出现的百分率与生殖温度、生长温度、母蚜类型、寄主叶老化有密切关系。将在15℃恒温下由无翅成蚜出生的萝卜蚜饲养在15℃,20℃,20℃恒温下,有翅蚜率分别为69.2%,58.6%和33.4%。当生殖温度15℃,生长温度为25℃时,有翅蚜后代的有翅型率(11.8%)显著低于无翅蚜后代的有翅型率(33.4%)。当生殖温度为20-25℃时,有翅蚜后代的有翅型率仅为4.7%-6.9%。在老化叶片上出生和生长的蚜虫的有翅型率高达93.1%,若将新出生在老化叶上的若蚜转移到嫩叶上生长,有翅蚜率降为22.3%。在20-25℃恒温下,有翅蚜若蚜期为8.0-9.8d,有翅成虫寿命17.6d,每雌产蚜37.9-39.0头。  相似文献   

7.
蚜虫俗称腻虫、蜜虫,体型小,长1~2毫米,是无公害蔬菜发生量最大、危害期最长的害虫.危害蔬菜的蚜虫主要有甘蓝蚜、萝卜蚜、桃蚜,均属同翅目蚜科.其寄主植物达352种,除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外,还危害马铃薯、烟草、大豆、瓜类及桃、杏、李等果树.菜蚜还是白菜病毒病的传播者,由此造成的损失往往比蚜虫本身危害还重.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内,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是以不同虫龄、不同翅型和不同体色蚜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小麦拔节-孕穗和乳熟期以绿色有翅蚜为主,扬花-灌浆期以绿色无翅蚜为主.抗感两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在数量、翅型、虫龄和体色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抗蚜品种上麦蚜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感蚜品种;小麦灌浆期,抗蚜品种上成蚜比例和无翅蚜比例均显著低于感蚜品种.蚜虫自然种群体色结构分析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更喜取食感蚜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寄主生育期和寄主品种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 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甘蓝蚜、桃蚜、萝卜蚜统称菜蚜、俗称腻虫、蚊子等,瓜蚜别名棉蚜,土名腻虫、蚁牛、油 (一)寄主及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杭州东郊于秋冬季节对菜蚜在青莱、甘蓝植株内不同叶位上的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桃蚜和萝卜蚜两种菜蚜,主要在嫩叶和老叶的背面取食,成叶背面也有一定数量,但萝卜蚜在成叶上的发生比率较桃蚜明显要高。混合种群在各类叶上的发生比率则依作物种类和生长期、两种蚜虫的发生比率及季节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蚜虫疠霉对云南省不同地区烟蚜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新蚜虫疠霉对云南4个不同地区的烟蚜接种进行定量生物测定(25℃,光周期为L:D12:12,RH85%),每组包括8个剂量(0.32-51.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烟蚜60头,逐日观察记录死亡数至第8d。结果表明,无论从剂量效应还是时间效应看,新蚜虫疠霉均具有强毒杀蚜特性。接种的前3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第4~6d是对烟蚜的致死高峰期。新蚜虫疠霉引发不同地区烟蚜死亡的起始时间差别不大,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表明,4地区烟蚜处理的LD50值差异不大,随时间变化趋势线在斜率和截距上也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供试菌种对来自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的毒力无明显差异,目前尚不存在抗性烟蚜种群。  相似文献   

12.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超剂量应用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大量天敌被杀死,环境被污染,同时人类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研究了医用消毒剂双氧水(H2O2)对保护地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0.6%的双氧水三次用药后发病率降到24.54%,防治效果达到67.94%,比0.5%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1.44%)好。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双氧水施用次数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苗期喷施0.6%的双氧水2次,即可减少2 ̄3次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化学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为华北地区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蔬菜产业是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规模化蔬菜基地土壤质量退化、连作障碍频发,已成为制约浙江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为探明浙江省规模化蔬菜基地连作障碍发生情况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了8个地级市24个县市区的65家规模化蔬菜基地,采集101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土壤理化性状和部分样品中2种典型土传病害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调查表明,浙江省规模化蔬菜基地种植年限长,46.2%以上的规模化基地种植年限大于10 a,连作现象较为普遍,平均土传病害发病率达到17.82%,平均减产达到22.12%,部分基地重病年份甚至绝收。当前,浙江省部分规模化蔬菜基地土壤退化严重,土壤pH值≤5.0的样品占比33.7%,土壤电导率>1 000 μS·cm-1的样品占比42.6%。土壤中养分大量积累,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达到184.30 mg·kg-1和387.20 mg·kg-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间存在显著(P<0.05)相关性。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速效养分和病原菌的大量积累等成为当前规模化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退化与连作障碍频发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省规模化蔬菜基地连作障碍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萝卜蚜、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和玉米蚜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在高剂量82.42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萝卜蚜、桃蚜和玉米蚜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2.75±3.54)%、(73.33±4.32)%、(93.75±4.53)%、(98.21±5.46)%、(92.00±5.63)%;致死中分别为(2.3±0.42)、(3.2±0.35)、(2.7±0.35)、(2.6±0.32)、(3.5±0.25)d;接种处理后第7 d致死中量分别为1.61、1.72、1.63、1.53、1.59孢子/mm2。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省6个蔬菜主产区的根结线虫发生与危害程度进行系统调查,根结线虫在各主产区均大量发生,土样中根结线虫检出率为58.02%。采用雌虫会阴花纹形态、Mdh Est同工酶以及ITS PCR技术,将采自甘肃省内13种蔬菜上的18个根结线虫种群鉴定为两类,在茄子与芹菜上发生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其余作物上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南方根结线虫占检测种群的88.89%。在田间进行9大类共23个蔬菜主栽品种和嫁接砧木的根结线虫抗性鉴定,参试辣椒品种、番茄品种“金鹏M215”和茄子砧木“托鲁巴姆”在田间未发生根结线虫病害,其余蔬菜各品种均为感病类型。  相似文献   

17.
间作对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流行危害引起番茄产量大幅度下降,番茄间作其它作物,可减轻媒介昆虫传毒,是综合防治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有效方法之一。番茄间作黄瓜、玉米、菜用大豆、黄秋葵、红薯后对发病情况及白粉虱虫口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定植58d后,病害发生达高峰期;白粉虱成虫迁飞高峰在1月份,1月中旬至2月中旬白粉虱幼虫虫口密度最大;定植后37、47、58、78d,不同间作作物上白粉虱幼虫虫口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黄瓜、菜用大豆是白粉虱偏爱的寄主植物;番茄间作菜用大豆、玉米、红薯、黄瓜对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18.
泰安地区虫霉目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两年对泰安地区蔬菜上虫霉流行情况的调查,鉴定出虫霉目真菌8种,分别隶属于2科4属,它们是: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毛蚊虫疠霉(Pandora bibionis)、块耳霉(Conidiobolus thromboides)、普朗肯虫生霉(Entomophthora planchomana)、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eae)、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蝽虫瘟霉(zoophthora pentatomis)。其中有5种为山东省新记录种(标者)。同时,已分离纯化获得菌种4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蔬菜产量及蔬菜地土壤水分渗漏量的影响,为蔬菜生产中合理灌溉提供指导。【方法】通过3年田间试验,利用TDR连续监测土壤含水量,运用田间定位通量法计算土体水分渗漏量,分析不同水分处理下蔬菜产量和土体水分渗漏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传统水分处理下蔬菜地水分累积渗漏量为982mm,其中蔬菜生长期内累积渗漏量为748mm,占蔬菜生长期内供水量的36%;优化水分处理和充分水分处理下蔬菜地水分累积渗漏量230mm和468mm,其中蔬菜生长期内水分累积渗漏量分别144mm和293mm,占各处理下供水量的9%和17%。除2002年优化和充分水分处理下花椰菜产量高于传统水分处理下花椰菜产量并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年份蔬菜产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保持土壤含水量在蔬菜生长有效土壤含水量50%~80%的优化水分处理在蔬菜生产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5、10、15和20年蔬菜地及玉米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研究,查明该区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标、组间聚类及多维度排序分析法,对不同菜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获到土壤动物3 957头,隶属于6门16纲34目,其中弹尾目(44.45;)及真螨目(13.82;)为优势种群,这二类占采集总捕获量的58.27;,而寄螨目(7.33 ;)、三肠目(6.7;)、蛭态目(3.39;)、垫刃目(3.36;)、膜翅目(1.67;)、后孔寡毛目(2.3;)、近孔寡毛目(1.34;)、鞘翅目成虫(2.5;)、等足目(1.06;)及鞘翅目幼虫(2.27;)等10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31.92;;其余的22类土壤动物均属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9.85;.对不同种植类型蔬菜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析表明:5 a菜地>20 a菜地>玉米田>10 a菜地>15 a菜地,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15 a菜地>10 a菜地>20 a菜地>玉米田>5 a菜地.垂直分布分析表明蔬菜地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类群数的季节动态分布不太明显(P<0.05),但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分布已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秋季土壤动物数量有增加.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5种不同种植蔬菜地类生境分为3大类型.[结论]5种不同种植类型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不同,反应了菜地土壤动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