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选取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大渡岗农场6个不同栽培模式茶园的鲜叶分别制成晒青、烘青、红茶和白茶4个茶样,通过测定其理化成分并结合感官评审,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态和野放3个栽培管理模式在加工白茶、烘青、晒青和红茶等产品上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从适制性上来说,有机栽培模式的鲜叶适合加工秋季白茶、秋季晒青、秋季红茶,野放栽培管理模式的鲜叶适合加工秋季白茶、秋季烘青、秋季晒青和秋季红茶。  相似文献   

2.
花香型红茶红螺春加工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花香型红茶红螺春的加工新技术,包括鲜叶采摘、晒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干燥等技术要点,研究了不同做青强度、发酵时间及不同初烘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4.
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品质成分。本研究将金观音、黄观音、福云6号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春梢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并分析比较了鲜叶原料及其所制茶类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的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供试茶样(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可将4种茶类及其鲜叶原料划分成3个主要类群: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乌龙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鲜叶样;红茶样。鲜叶原料采摘标准是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供试茶样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的靶标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可进一步比较白茶与其他茶类化学轮廓的模式差异。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简单儿茶素较酯型儿茶素更易趋于氧化减少,萎凋工序则有助于白茶游离氨基酸(苏氨酸和亮氨酸)的形成或保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6.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作为一种被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茶叶品种,在当前我国茶叶市场建设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想提升我国茶叶市场发展质量,就应该针对其整个生产加工中的生产加工工艺分析。不同晒青、摇青等处理方式会对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造成不同的影响,要想在这种背景下,更好的展示出我国茶叶市场生产质量,就应该对其生产中的影响管理分析,这样才能通过影响关系分析,将茶叶生产质量提升。鉴于此,本文针对不同晒青、摇青对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茶多酚影响研究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不同晒青、摇青对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茶多酚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级别的晒青茶和烘青茶茶叶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加工方式、茶叶等级与茶叶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烘青茶和晒青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都随着茶叶等级的降低而降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与茶叶等级呈正相关;烘青茶和晒青茶灰分、茶多糖、茶褐素含量随等级的降低而升高,随着茶叶等级的降低茶叶中所含的粗老茶叶增加,灰分、茶多糖、茶褐素含量与茶叶等级呈负相关;同一等级烘青茶的水分、灰分含量小于同一等级晒青茶,而同一等级烘青茶的干物质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则高于同一等级晒青茶。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4个茶类,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野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野生茶红茶花果蜜香浓郁,白茶清香带花蜜,乌龙茶清香带青花香,绿茶较清香带栗香花香。4个茶类野生茶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苦感,其中绿茶滋味浓厚、苦涩味最明显;白茶味浓醇、甘爽,稍带苦;红茶的滋味浓醇、厚带甜,回味甘,微苦;乌龙茶滋味浓醇、爽口,微苦涩。审评得分:红茶(90.8分)白茶(87.5分)乌龙茶(86.5分)绿茶(84.8分)。分析认为,采用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野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不同茶类间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茶类香味风格特征明显,体现漳州野生茶多茶类适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加工金毫红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茶的品质及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的综合效益,采用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将轻晒青、轻摇青、分段干燥方法与红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加工出形美质优的金毫红茶产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乌牛早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加工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将晒青、控制发酵工艺与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制成的红茶条索紧直,显金毫,甜香高而较持久,滋味醇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说明新加工工艺对乌牛早红茶品质有较好的提高作用,品质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夏、秋季鲜叶在相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红茶品质.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均可加工成适合当地消费者要求的柔性红茶;但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白化茶鲜叶加工的红茶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夏茶优于秋茶,黄金芽品种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技术》2009,(8):63-65
乌龙茶属青茶类,是半发酵茶。初制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也较高。前阶段用红茶工艺加工,经过晾青、晒青、摇青和做青4道工序。后阶段用烘青绿茶初制工艺加工,经过杀青、初揉、初烘(毛火)、复揉、复烘(足火)5道工序。乌龙茶制法综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工艺特点,其品质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品饮后回味甘鲜、齿颊留香、神怡身轻,给人特殊的享受。根据其制法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上思县公正乡引进种植茶树良种金牡丹,观测其种植成活率、生态适应性等,并以金牡丹茶鲜叶为原料,开展乌龙茶、红茶和白茶加工研究,通过成品茶内含物分析、感官审评及市场销售等方式评估确定各项加工新工艺流程和工艺指标,探索出一套适宜当地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流程指标,旨在为广西茶叶的品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花香型白茶工艺特点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新品种,按白茶标准采摘茶叶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鲜叶→萎凋→烘制→成品)兼融绿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晾青做手→杀青→揉捻→烘制→成品)特点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  相似文献   

16.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明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采用相同鲜叶原料,同时加工成六类茶样,分别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以绿茶中最高,红茶中最低。氨基酸、黄酮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则以白茶中含量最多,红茶中最少,这些差异与加工过程中影响生化成分变化的机制有关。认为以茶多酚的氯化程度作为中国茶叶分类的依据比较合理。为有效利用茶叶中的营养、保健成分,饮用白茶和绿茶最好,红茶不及青茶(乌龙茶)和黄茶;若加工液体茶饮料,采用各类茶的在制品为原料最佳。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的做青环境条件下,以相同等级的铁观音鲜叶为原料,比较了采用摇3次青、摇4次青、摇5次青3种不同做青处理方式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摇4次青、摇5次青2种做青方式加工而成的茶叶品质明显优于摇3次青加工而成的茶叶;摇4次青与摇5次青加工而成的茶叶品质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从成本与效益上分析,摇4次青做青方式更能以较少的投入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种植的茶树良种‘黔茶1号’分别试制绿茶、红茶和白茶3个产品。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广西龙州茶区气候条件下适合加工绿茶、红茶及白茶等产品,且生产出的茶叶产品在香气上都具备着浓郁的毫香,滋味甘甜滑口。  相似文献   

19.
蒸青固样方式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蒸青时间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本身的内合成分,客观、科学、充分地反映茶树品种固有的生化品质,采用福鼎大白茶、鄂荼5号、农抗早3个茶树品种的二芽2叶为原料,进行了不同蒸青时间处理鲜叶试验,并测定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不同蒸青时间对茶叶水浸出物的影响较大,对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影响较小,最宜茶叶蒸青时间控制在4~5min,茶叶中内含成分尤其是水浸出物含量的保留量最大.  相似文献   

20.
影响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茶树品种、季节及发酵体系中温度、pH、悬浮液浓度等因素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福鼎大白茶夏季鲜叶可制作优质的悬浮发酵红茶;较低的发酵温度、pH 和悬浮液浓度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