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28,自引:12,他引:128  
 根据5个玉米杂种优势群和9个亚群的划分结果,总结探索出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的10种主体模式、16种子模式,其中改良Reid群×四平头杂种优势群、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Mo17亚群×四平头群和Mo17亚群×自330亚群4种子模式利用最多,且均有很大潜力;改良Reid群×Suwan亚群,改良Reid群×综合品种选亚群和改良Reid群×自330亚群3种子模式有明显发展趋势。对各子模式组合的主要表现、应用地区及其主要性状的改良进行了评析,并对模式的运用、改良和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自330亚群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 0世纪70年代至今,自330亚群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自交系自330、oh4 3、4 46、2 0 0B、3H - 2、黄C等,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京杂6号、77×自330 (七三单交等)、丹玉6号、铁单4号、四单16、桂顶1号、农大10 8等,在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自330亚群与Lan群Mo17亚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和其他综合种选亚群等。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9年20年间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年种植面积前5位玉米杂交种的常用自交系遗传基础和种植面积在1.0万ha以上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种质基础有从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向4大系统发展的明显趋势.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80年代以综合种选亚群×外杂选亚群和综合种选亚群×Mo17亚群为主,90年代以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唐四平头群×Mo17亚群模式为主.反映出黑龙江省玉米杂优模式单-,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和杂优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9年20年间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年种植面积前5位玉米杂交种的常用自交系遗传基础和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种质基础有从外杂选育亚群、综合种选亚群向4大系统发展的明显趋势.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80年代以综合种选亚群×外杂选亚群和综合种选亚群×Mo17亚群为主,90年代以改良Reid群×Mo17亚群和唐四平头群×Mo17亚群模式为主.反映出黑龙江省玉米杂优模式单一,种质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来源于先玉335杂交种、6WC×郑58和PH6WC×郑58×E003基础群的4个改良系以及13个国内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关系类群划分。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自交系可划分4类群,第Ⅰ类群为Reid群,改良系J1207、J1401、8W131、J2067均属于Reid群,B73、6WC、掖478亦属此群;第Ⅱ类群包括两个亚群:丹340、8F1658属旅大红骨亚群,齐319、J666属PN亚群;第Ⅲ类群是No-Reid群,包括Mo17、B1M、4CV;第Ⅳ类群是塘四平头群,包括黄早四、昌7-2。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4~1998年辽宁省审(认)定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分析表明:辽宁省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主要有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Lancaster群、综合种亚群。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为: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基于这一分析,提出适应本省的更高一级的杂交模式配对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自交系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 9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 5个代表中国温带主要杂优群的自交系为材料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NC -Ⅱ遗传设计的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温热杂交组合掖 478×CML31 0、Mo1 7×CML1 0、黄早 4×CML1 0 7、旅 9×CML31 0、自330×CML31 2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 ;根据SSR标记遗传多态性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分为 6个杂优类群 :第 1类群包括CML1 0、CML2 65 ,第 2类群包括CML2 7、CML96、CML2 95、Mo1 7,第3类群包括CML32 3、黄早 4 ,第 4类群包括CML31 0、CML31 2、自 330、丹 340 ,第 5类群包括CML1 0 7,第 6类群包括掖 478;SSR标记的分类结果与产量配合力及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代表我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B73、丹340、Mo17和黄早四)和来自5个热带的玉米群体Suwan1、Pop21、Pop32、Pop28及Antigua种族的25个典型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100个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群包括丹340和黄早四,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第四大类群包括除M9以外的24个热带自交系,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可再分为亚群1和亚群2,其中亚群1包括除除M15以外的Pop21的4个自交系;亚群2包括M15和M17两个自交系;B群是硬粒型种质,可再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属于Suwan1种质,包括自交系M1、M2、M3和M5;亚群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包括自交系M6、M7、M8、M10和来自Suwan1的M4;亚群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包括来自Pop32的M16、M18、M19和来自Pop28的M22、M24;亚种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包括来自Pop32(ETO)的M20和来自Pop28的自交系M21、M23、M25。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 1 994~ 2 0 0 0年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的统计分析表明 ,河南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是以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四大系统为主。其中改良Reid群利用水平逐年上升 ,Lancaster群明显下降。将河南省的玉米种质划分为五大杂优群8个亚群 :即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 (Mo1 7亚群 )、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群 (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Suwan亚群和其它低纬度种质亚群 )。总结出 7种主体杂优利用模式 ,1 3种子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群的4个标准测验种(B73、丹340、Mo17和黄早四)和来自5个热带玉米群体Suwan1、Pop21、Pop32、Pop28和Antigua种族的25个典型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100个杂交组合,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景洪、德宏、保山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再根据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并结合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将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丹340和黄早四,属国内玉米种质类群;第二类群包括Mo17和来自Antigua种质的M9,属Lancaster种质类群;第三类群包括B73,属Reid种质类群;第四类群包括除M9以外的24个热带自交系,属于热带玉米种质。第四类群又可分为A和B两个杂种优势群,其中A群属于马齿型的Tuxpeno种质,可再分为亚群1和亚群2,其中亚群1包括除M15以外的Pop21的4个自交系;亚群2包括M15和M17两个自交系;B群是硬粒型种质,可再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1属于Suwan 1种质,包括自交系M1、M2、M3和M5;亚群2属于黄色硬粒型的Antigua种质,包括自交系M6、M7、M8、M10和来自Suwan 1的M4;亚群3基本属于硬粒型的ETO种质,包括来自Pop32的M16、M18、M19和来自Pop 28的M22、M24;亚群4基本属于Antigua种质,包括来自Pop32(ETO)的M20和来自Pop28的自交系M21、M23、M25。划分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113对多态性SSR引物研究了来源于8个基础材料的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分属6个杂种优势类群的20个普通玉米骨干自交系的种质关系。在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01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6个,多态性信息量为0.068~0.217,平均遗传距离为0.357。利用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46个供试自交系分为爆裂和普通玉米自交系两大类;2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8个类群,高杂种优势组合的双亲自交系均属于不同类群,而在同一类群自交系间尚未组配出具有高杂种优势的组合;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分类结果与以往研究和育种实践相一致,表明SSR标记技术可以用于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同类群爆裂玉米自交系与各类群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9~0.672,应根据两类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对爆裂玉米自交系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群改良。  相似文献   

12.
赵新亮  陈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21-1922,1938
以河南省常用的2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群进行划分,对河南省主要的审定玉米品种亲本间遗传距离及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9个玉米自交系比较丰富多态,可分为四大类群,7个亚群,分析结果与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均小于类内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类合理.SRAP标记可用于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确定其亲缘关系远近,为糯玉米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84个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71个SSR标记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与SSR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150对SSR引物中有71对在糯玉米自交系中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34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11个数目不等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为0.249~0.876;糯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02~0.32,均值为0.178,4个自交系可划分为8个组别;玉米10个连锁群上71个SSR位点的2 485个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共检测出21个SSR座位与10个产量、农艺性状显著相关。[结论]该试验阐明了所选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为有目的的组配糯玉米杂交种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terotic groups is essential to maize breeding because knowledge of heterotic groups could be interest to both the combination of outstanding hybri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lite inbred lines. RFLP has provided a powerful tool to assign maize inbred lines into heterotic groups. In this investigation, 45 inbred lines, used widely in south and southwest China, were chosen for RFLP analysis,among which 4 lines came from American, representing different heterotic groups in U.S. corn belt. 54 RFLP core markers covering 10 chromosomes of maize were used. A total DNA of each sample was digested with EcoR I, BamH Ⅰ and Hind Ⅲ . The procedure of RFLP was employed as described by a manual from maize RFLP lab at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A total of 860 bands were detected among 45 inbred lines based on RFLP analysis, which were involved in 212 loci. Alleles at each locus ranged from 2 to 9 with an average of 4.06. In total, The 45 inbred lines were classified into 6 heterotic groups according to RFLP data with Ward‘s method. 3 heterotic groups, including Mo17, B73 and Oh43 respectively, seemed to be the same to U. S. heterotic groups. 21 inbred lines, most of which derived from Chinese local germplasm, were classified together into two heterotic groups, indicating domistic germplasm was different from U. S.germplasm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ze hybrid production in China. Two inbred lines from tropic germplasm were assigned in the same group. These results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our understanding maize heterotic groups and heterotic patter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黑龙江省1982~1994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的分析表明,年种植面积在1.5万hm2以上的杂交种共计51个,涉及64个自交系。应用最多的为M017、甸骨11A、东46,分别组配了8,8,3个杂交种,面积约占自交系总面积的26.5%,说明黑龙江省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比较狭窄。选系的方式以二环系和改良系为主,外引系和一环系直接组配的杂交种逐渐减少。骨干系按其血缘关系大致可分为美国Lancaster血缘(约占23.42%);大黄血缘(约占10.99%);桦甸红骨子血缘(约占10.62%);铁岭黄马牙血缘(约占10.65%);美国M14血缘(约占13.06%);冬黄血缘(约占3.18%);前苏联血缘(约占7.12%)等7大基本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6.
“四字号”玉米杂交种遗传基础的分析与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字号”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分析结果看 ,其遗传基础主要来源于塘四平头、美国Lancaster、ReidYellowDent、旅大红骨子等系统。而Lancaster选系及其衍生系在“四字号”玉米杂交种中占主导地位。 30个玉米杂交种有 14个是具有Lancaster血缘的亲本所组成 ,而ReidYellowDent血缘系的应用近年上升为主导地位。 80年代初期以英 6 4、oh4 3、M14、吉 6 3为主 ;80年代后期以Mo17、黄早 4为主 ;90年代初期以丹 340、792 2为主 ;90年代后期以改良Reid系为主 ,并开始应用785 99的改良系。“四单号”、“四密号”、“四早号”玉米杂交种的育成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及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现状和存在问题,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抗性,探讨了通过改良现有优良自交系,引进外来种质资源等技术来选育新的抗病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再组配出抗玉米丝黑穗病杂交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简要概括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山西省主推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9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2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2对引物在35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85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变异3~8个,平均4.4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307~0.881,平均0.634。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研究结果为山西省玉米进一步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对杂交种组配和自交系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性状表现的特点;结合育种现状,分析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商业化育种的要求,杂种优势模式将逐渐简化,最终将归结为A×B模式,即Reid×非Reid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接种串珠镰刀菌,利用建立的玉米抗苗枯病鉴定指标体系,进行玉米苗枯病抗性鉴定,从47份玉米自交系和2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了2份高抗自交系和3份高抗杂交种,15份抗病自交系和7份抗病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