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诱变的效应 ,结果表明 :高空处理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的萌发率有明显的影响 ,但未出现遗传变异的突变体。经生育期观察 ,高空处理的 19号满江红品系生长速率明显提高 ,且表现出一定的耐荫性。可望利用高空诱变作为满江红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诱变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空处理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的萌发率有明显的影响,但未出现遗传变异的突变体。经生育期观察,高空处理的19号满江红品系生长速率明显提高,且表现出一定的耐荫性。可望利用高空诱变作为满江红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满江红产生孢子果如同高等植物产生种子一样,都是生物体用来抵抗不良环境、保存自身、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可是满江红不同品种产孢的条件各不相同,在福州的自然条件下,只有少数满江红品系能够结孢。目前,满江红产孢诱导条件尚未掌握,人工诱导产孢技术尚未形成,所以,想要把满江红有性繁殖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如资源保存,有性杂交等),则必须用最有效的贮藏方法把有限的孢子果贮藏妥当,以供利用。然而,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的贮藏方法为水介质贮藏法[1],在实际工作中已发现该法贮藏时间短,发芽率降低很快。为了获得贮藏满江红孢子果的合适方法,本试验采用不同温度和介质组合6种贮藏方法进行处理试验。  相似文献   

4.
芝麻空间诱变品系(种)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孙建  涂玉琴  张秀荣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696-2701
 【目的】揭示芝麻空间诱变品系(种)的DNA水平上的变异,探讨芝麻空间诱变的分子机理,以期为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次应用AFLP标记对芝麻空间诱变的3个品系(种)及原始对照种豫芝4号(未搭载处理的留地种子)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随机组合的30对AFLP引物对原始对照种及3个空间诱变品系(种)进行扩增,共获得117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25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53.15%,每对引物均扩增出多态性,并且每一个空间诱变品系(种)与原始对照种间均扩增出多态性DNA谱带。利用NTSYS软件进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发现3个空间诱变品系(种)明显地聚在一起,与原始对照种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通过空间诱变能够在DNA水平上导致芝麻遗传物质变异,空间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AFLP是一种研究植物空间诱变材料的高效率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水杨酸(SA)处理及其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的4个抗性不同的辣椒品系体内木质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SA诱导的供试品系与未经诱导的相同品系相比,木质素含量增高,PPO、POD、PAL活性增强,其中木质素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挑战接种后两者相比,SA处理的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和PPO、POD、PAL活性的增强幅度更大,其中抗、耐病品系的增加早且增加幅度高于感病、高感品系。值得注意的是,经SA诱导的各供试品系接种后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也呈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上述变化趋势与SA对各品系的诱抗效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瘟病菌菌株97-151a的菌丝细胞壁激发子(CWE)和玉米小斑病菌孢子悬浮液处理3个品种的玉米幼苗,研究CWE对玉米体内抗病防御酶变化及玉米小斑病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WE处理后,各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CWE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幼苗。经CWE处理后,玉米叶片上的病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且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坏死型病斑。  相似文献   

7.
用显微解剖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羽叶满江红、蕨状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以及它们的无藻萍的茎尖、叶腔和腺毛。对蕨状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正在萌发的大孢子果和胚的微形态也作了研讨。在满江红的茎尖或胚即有腺毛发生,未分化的鱼腥藻或厚垣孢子总是有选择地附着于腺毛上。每片叶片至少有两个初生分支腺毛。它们是鱼腥藻由茎尖进入叶腔的桥梁。腺毛除了具有运输的功能外,很可能是蕨体用来吸收和识别共生藻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温度、光照(包括紫外光)对白僵菌加拿大1号菌株菌落、产孢、孢子萌发等的影响.方法:将加1孢子接种到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的培养皿中观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产孢密度及经紫外照射后孢子萌发率的变化.结果:培养14d后,全光照处理菌落直径最小,孢子密度最大;全黑暗处理菌落直径最大,孢子密度最小;前6d黑暗后8d光照处理的产孢量最大.28℃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14d时菌落直径最大,产孢最多;而19℃对菌丝生长最慢,14d时菌落直径最小,产孢最少,22℃条件为孢子产生的最适宜温度,产孢密度最大.紫外光对孢子活力均有显著影响,随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照射2h后,孢子完全失活.结论:黑暗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能促进孢子产生;28℃有利于菌丝生长,22℃有利于孢子产生;紫外光照能显著抑制孢子活力.  相似文献   

9.
将淮安市城南菜园分离出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用等离子辐射诱变处理筛选,其孢子悬浮液处理二叶期番茄幼苗,能够促进番茄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提高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POD、PPO、SOD活性。稀释50倍的孢子悬浮液(1.28×107个/ml)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小叶黄杨叶斑病病原进行形态鉴定及ITS和TUB2序列分析,并在不同温度、p H值、光照周期、碳源、氮源等条件下的生长及孢子萌发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测定了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菌效果,为该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不同光照条件处理下的菌落生长无明显差异,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NO-3态氮的利用最有利于菌落生长,而在不同碳源条件下,其菌落生长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8,抑菌效果最好的是百菌清。  相似文献   

11.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抗稻瘟病遗传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3个诱变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频率各不相同,在不同染色体的突变频率也不相同。【结论】空间诱变可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抗病品系的基因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用108cfu/ml颉颃细菌B100菌株处理甜椒幼苗,测定了甜椒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100能明显提高甜椒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B100处理后1d和9d,甜椒叶片中POD活性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77.76%和153.9%,根部的POD活性在处理后7d,与对照处理相比,POD活性较对照提高了80.34%;同时,在B100处理后5d,PPO活性出现明显的提高,且与对照差异明显,其中叶片中的PPO活性较对照处理的提高了152.68%,根部的则提高了107.47%;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B100处理与对照之间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硫苷特性与对菌核病抗性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择硫苷性状差异较大、农艺性状和其他品质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967L.04068.4和246009.2为材料,探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油菜硫苷特性与对菌核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高硫苷品系967H,246009.2的病情指数均极显著小于低硫苷:品系967L,04068.4.高硫苷品系在苗期保持较高的SOD,POD,CAT和PAL等保护酶活性,较低的PPO活性和MDA含最.接种菌核病菌后,各品系MDA含量以及SOD,POD,CAT和PAL活性增加,而PPO活性下降,但是高硫苷品系MDA含量和SOD,POD,CAT和PAL活性增幅比低硫苷品系低,PPO活性降幅比低硫苷品系大.菌核病对高硫苷品系防御体系的影响比低硫苷品系小,酶活性增加幅度(或降低幅度)与感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寄主诱导剂处理大白菜幼苗,测定幼苗体内多酚氧化酶(PPO)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同时测定幼苗体内木质素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大白菜幼苗体内PPO与PAL的活性均比对照明显提高(P<0.05),幼苗体内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诱导剂处理能显著增强大白菜对软腐病的抗性,而且主要是通过提高幼苗体内与抗病性相关的酶的活性以及幼苗体内木质素和总酚含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速冻对猕猴桃果丁酶活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速冻过程中猕猴桃果丁PPO和PG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冻结速率会引起猕猴桃果丁PPO和PG的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对速冻猕猴桃果丁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冻结速率为20℃/m in的速冻可保证产品具有较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果榛子白粉病的发生规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对大果榛子白粉病病菌无性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氮源处理中最适于大果榛子白粉病病菌无性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甘氨酸、硝酸铵;中性条件下适于孢子的萌发;孢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为20℃;24h全光照条件下更适宜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5 mmol·L~(-1)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酶活性,降低CAT酶活性,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70%,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93%,CAT活性比对照降低43.3%。6种浓度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5.0 mmol·L~(-1)水杨酸的诱抗效果最好,达到59.6%,诱抗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水杨酸(SA)对枣树缩果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应用水杨酸(SA)及其添加KH2PO4和微量元素的溶液(SA+),采用喷施和输液方式处理感染缩果病枣树,开展了SA诱导枣树抗缩果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A处理对于枣缩果病有防效,1mmol/L喷雾处理时防效不明显,3mmol/L、5mmol/L的防效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SA+喷雾施用无防效;SA输液处理对枣缩果病的防效明显,SA+输液处理无防效。对不同处理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各处理样品PAL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SA和SA+2种药剂不同浓度经过喷施处理,枣果样品PPO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输液处理枣果样品的PPO活性显著增强;采用3mmol/L SA输液,以及喷施1、3和5mmol/L均使枣果样品的POD活性显著增加,而SA+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出现差异显著性。可见,SA通过输液比喷雾更能促进枣树吸收,并提高枣树抗缩果病的能力,POD酶活性增强是枣树抗病性提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亮光和暗光饲养条件下一龄红白品系锦鲤幼鱼皮肤(含鳞片)、肌肉和肝胰脏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布变化情况,旨在探索光照对锦鲤体内色素含量分布可能产生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0~30d的养殖过程中,锦鲤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分布情况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出现显著差异,光照不足会导致锦鲤体内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的减少。不同光照条件下锦鲤皮肤、肌肉和肝胰脏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显示,在光照不足情况下锦鲤皮肤和肌肉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速率显著快于肝胰脏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速率。锦鲤各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皮肤肝胰脏肌肉。  相似文献   

20.
王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04-705
[目的]探讨了满江红对Ce^3+胁迫的生理生化应答反应机制。[方法]以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叶绿素含量、光舍放氧速率和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随Ce^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Ce^3+浓度的升高,SOD、CAT、P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性升高,而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光合放氧速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在低浓度Ce^3+处理下,满江红通过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提高了其对Ce^3+胁迫的抵抗力;但随着Ce^3+浓度的加大,满江红的抗氧化能力逐渐减弱.表现出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