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型的形势下,来到高校课堂的。从年龄上看,初中毕业,正是不安分的“青春期”,在他们身上出现的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都可归属到心理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高校办学自主权:内涵、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西方"大学自治"之精髓在我国的移植,从法律层面讲就是赋予大学正常运行所需的权力与能力,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文化性等特征,其实质是要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实现权力和责任的合理配置,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处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大致经历了"高度中央集权"→"中央向地方分权"→"放权为主体的权力调整"→"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确立高校法人地位与办学自主权"五个不同阶段,政府管理重心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变化轨迹在各历史阶段呈现出了明显的"反向消长关系",落实和完善高校办学自主权目前已成为政府与高校共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双方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从地理学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的定位,在方法论上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研究,在实践上有助于指导解决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间地带"的省属重点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有责任和使命承担部分精英教育,同时省属重点大学也在部分领域具备了培养精英人才的基础。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介绍了省属重点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与实践,并进一步对省级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特别是高校的类型和层次结构十分混乱,由此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有人认为,高校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一种耦合关系,高校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甚至于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等同于就业水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耦合关系很难得到验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根本无法实现。相反,基于国际教育比较,量化分析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宏观目标,正确处理政府、高校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我国高校优化类型与层次结构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潘四群 《现代农业》2010,(7):106-107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激增,高校育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贫困生问题尤其突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已近30%,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了社会问题,并已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帮助高校中的贫困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政府、高校自身和高等教育市场是对高校定位发生作用的三种主要力量.通过分析三种力量构成的院校定位模式的优劣,提出明确三种力量施力场域划分的必要性,认为高等教育市场是决定院校定位的主导力量.在尊重和维护市场的一般性规则的基础上,各个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独立制订其发展战略:政府通过资源资助和立法完善高等教育市场,维护正当竞争,以实现高等教育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是高校与社会结合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出现了精英型、大众型和精英一大众型大学并存发展的格局,办学定位的差异导致其在专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上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数量发展模式,进入一个更加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时期也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代化开始。本文认为,促进高校教学发展是“大众化”新时期运动的根本方式,高校教学的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参与、推动,更需要内部力量的整合。而这一切源自于人们对高校教学发展内涵、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欧美高校产学研协同服务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大学知识核——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网络”、“大学作为连结点的产业带”、“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大学参与体育竞技产业”、“大学内部建立新机构”和“大学孵化企业”等六类典型模式.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以分类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为核心,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链;以对接地方典型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高校分类服务模式;以提升科研应用能力为导向,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激发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概述我国大学评价的几种重要系统和美国大学评价的主要经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建立大学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和大学评价的认识误区,提出了完善大学评价体系及改进大学评价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学评价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宏观监控手段,一直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和导向作用。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大学教学评价政策发展演变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形成发展阶段和稳定规范阶段。这三个阶段变迁的过程中价值逻辑体系主要体现在:从集权管理到逐步简政放权,从主体单一转向主体复合多元,评价内容导向自由,管理和教育双重价值创新。总体来看,我国大学教学评价政策正朝着科学化、社会化、平衡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教育》2006,(4):F0003-F0004
“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保证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为此,沈阳农业大学以教育教学基础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银校合作的金融贷款成为高校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贷款规模过大及高校还贷能力欠缺,也衍生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建议政府和高校积极采取规避贷款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高校、社会和毕业生自身等多个部门和因素,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只有针对不同方面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摆脱目前的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许多教学型大学在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下依然固守“讲授与研究高深学问”的传统,采取过度科研取向的政策,导致当前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发生扭曲,好高骛远,舍本逐末,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冲击。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表明农户实行农业规模经营不仅是为了获得规模报酬效应所带来的收益,而且还是为了获得市场力量效应所带来的收益。利用C-D函数,建立产量与价格增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设定价格增量产量弹性系数概念,构建引入市场力量效应的农业规模经济理论模型,并将农业规模经济分为"规模报酬效应阶段"、"规模报酬效应+市场力量效应阶段"、"市场力量效应阶段"三个阶段。进一步地,利用调研所得的数据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市场力量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业规模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2)普通农户的市场力量效应较弱,处于"规模报酬效应阶段",而规模化农户的市场力量效应较强,并且由于其规模报酬效应仍为正向,因此其处于"规模报酬效应+市场力量效应阶段"。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意群体连绵不断的热情和企业、市场的有效推动,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政府、媒体、社团的协调驱动,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力量。高效整合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我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如何确保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问题.文章围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分析高校教学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以南京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为例,对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70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总体经历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场引导”及“市场主导”等四个阶段,从最开始的各层次人才职业间的明显流动到现今的高层次人才职业内的明显流动,我国高校间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及“优势累积效应”愈发明显。高校教师职业内流动的失衡,主要是由地区发展不均衡累积、评估指标长期量化、教师荣责机制建设不足、地方性支持政策建设缺乏及人才培养内部机制缺失等造成的。基于上述症结,可以考虑从以荣誉感内生责任感、形成校内人才培养机制,以政策支持为依托、规划人才需求与引进,以差异化评估指标为导向、建立分类考核评估机制三方面出发来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20.
质量工程视野下的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和深化内涵发展转变。通过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课程和教材建设在质量工程中的地位的论述,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全面提升课程和教材建设水平的思路、措施与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