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高原犊牦牛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高原犊牦牛养殖的稳定发展,提升犊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对高原犊牦牛的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高原犊牦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本文结合实际,对高原犊牦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高原犊牦牛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牦牛牛皮蝇又称蚊皮蝇,一般是指于牦牛皮下寄生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症,此种寄生虫学名为牛皮蝇,此种病症对牦牛的生产性能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牦牛蝇在长期的寄生过程中对牦牛的产奶量及牦牛品质均会造成损失,因此,在养殖牦牛的过程中,对牛皮蝇的预防和控制对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牦牛牛皮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高寒牧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母牦牛受胎率不高,所生产的犊牦牛成活率低,且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为做好孕产期母牦牛的护管和犊牦牛的培育,笔者于2001~2004年期间在四川省红原县阿木乡玛莫草场,对孕产期母牦牛及犊牦牛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犊牦牛的繁殖成活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天祝县牦牛肥育生产的现状是肥育牦牛占当年出栏牦牛的4.8%,肥育牛肉占牦牛肉总量的5.6%,牦牛肥育未形成规模效益。本丈通过分析当地的牦牛育肥现状,要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必须对海拔高,枯草期掉膘严重:肥育的牛源单一;农牧民对科学肥育的重视不够;牦牛野性大,防止牛只应激反应得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对市场前景予以展望。建议通过对肥育方式、肥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牦牛肥育生产。  相似文献   

5.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群体聚为两大类,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牦牛分为两个类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4月底,河北省以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总代理揭牌为标志,西藏高原之宝牦牛奶正式进人唐山市场。西藏高原之宝牦牛奶产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因牦牛奶资源稀缺、营养丰富而成为奶中珍品。牦牛奶进入唐山市场,丰富了当地的奶制品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高端奶品的需求,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健康、营养、安全的奶制品。据悉,为支持公益事业,每售出1盒牦牛奶将为西藏青少年基金会捐献0.10元。  相似文献   

7.
青海牦牛业的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世界共有牦牛1400万头左右,中国拥有的牦牛头数达1300万头左右,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0%以上,其余近10%的牦牛主要分布在蒙古、俄罗斯、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等国家。在中国,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等地,其中青海占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在青海草食家畜总头数中,若按自然头数计,牦牛头数仅次于羊只数,居第二位;若按标准羊单位计,牦牛头数则遥遥领先,位居第一。牦牛业产值在全省牧业产值中占居着1/3左右的份额。因此,牦牛业对青海牧区的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具…  相似文献   

8.
畜牧养殖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对疫病的防治,在牦牛养殖中牦牛脑包虫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分析牦牛脑包虫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与病原体及临床症状,针对牦牛脑包虫病制定治疗与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9.
牦牛疥螨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最近几年,随着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扎麻什乡牦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牦牛疥螨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地区的牦牛养殖产业的安全发展。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伊维菌素治疗牦牛疥螨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伊维菌素治疗牦牛疥螨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甘南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Bos gruniens是世界上广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家畜,能在其它牛种难以生存的高寒、低氧环境中健康生长和繁衍后代,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的种群。关于牦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报道较多,如卢福山等对青海高原型牦牛、李莉等对互助牦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鉴定吉拉牦牛血清学特征,分析不同种群栖息地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39项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胆汁酸含量和尿素氮/肌酐2项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余37项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有17项指标隆噶尔乡牦牛显著高于吉拉乡牦牛(P<0.05),有2项指标显著低于吉拉乡牦牛(P<0.05),表明不同栖息地的生境条件可能对牦牛的血清学指标造成影响。本研究可为该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乳蛋白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09头麦洼牦牛和100头九龙牦牛乳蛋白多态性进行分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乳蛋白多态性与泌乳性能及乳蛋白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β-CN、κ-CN和α-La呈单态,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BB型;而αs1-CN和β—Lg呈多态,αs1-CN D基因为优势基因,在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中的频率分别为0.8073和0.600O,β—Lg座位优势基因为β-Lg E,在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中的频率分别为O.977O和O.970O;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021和0.1867;在2个品种牦牛群体中,除αs1-CN基因座对九龙牦牛乳脂率有显著影响外,其余乳蛋白基因座对泌乳性能及乳蛋白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9头麦洼牦牛和100头九龙牦牛乳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品种牦牛乳中LDH在凝胶上仅显示出由4个H亚基组成的LDH11条区带。试验共检测到4种LDH1的遗6传变异体,按迁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A、B、C、D,其中D型仅存于九龙牦牛中,C型在两品种牦牛中均占明显优势。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LDH1表型频率分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阿里地区改则县半野血牦牛与家养普通牦牛之间肉质特性差异,促进当地牦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的。对当地十六头牦牛进行肌肉化学性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半野血牦牛鲜肉肉质理化性质总体上与当地家养型牦牛鲜肉肉质理化性质无显著性差异(t=0.2381 df=7,P?0.95),但是半野血公牦牛各理化性质均优于其他类型,而半野血母牦牛各理化性质均弱于其他类型。总体上讲,根据FAO/WHO模式提出的EAA/TAA标准为40,半野血牦牛与家养牦牛必须氨基酸与总量氨基酸的比值EAA/TAA分别为40.69和40.75均高于FAO/WHO模式提出的标准,说明两品种牦牛肉内蛋白质均为优秀蛋白质,营养价值显著。本研究为我们指导当地牦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通过营养方式调控牦牛生长速度,充分发挥其质量增加潜力,2014年6月8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对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进行了体质量测定,选取其中部分牦牛进行了初步的夏初精料补饲试验。测定结果显示:(1)在现有放牧管理方式下,高原型放牧牦牛当年犊牛、1周岁、2周岁、3周岁牦牛体质量分别为:(21.44±8.43)、(60.60±9.54)、(86.7±12.23)、(129.17±24.14) kg;(2)夏初当地雨雪天气较多,归牧后圈舍泥巴较多,这不仅增加了放牧牦牛诱食难度,延长了预饲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导致正试期开始后精料的采食量较低,达不到试验要求;(3)通过夏初短时间的精料补饲,生长期各年龄段牦牛的平均日增质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1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496.53±116.62)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206.25 g,2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51.39±107.40)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543.06 g,3周岁牦牛日增质量达(804.17±113.11) g,每日比对照多增质量177.19 g。结果表明:玉树州生长期高原放牧牦牛的体质量较其他地区同等年龄的牦牛偏低,自然放牧状态下平均日增质量偏低,在夏初对其进行精料补饲能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当地牦牛饲养条件较差,科学管理也是提高牦牛生长速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巴州是全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州,号称“华夏第一州”,是新疆的牧业大州,也是新疆牦牛的主产区。本文通过对巴州牦牛产业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巴州牦牛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鉴定阿里牦牛血清生化指标及其临床诊断参考范围,实验分析了69头阿里拉牦牛的39项血清指标并完成了阿里牦牛39项血清生化指标95%置信参考范围。结果显示,数值最高指标主要包括: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渗透压,数值最低指标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同时在不同饲养模式下,阿里放牧牦牛和舍饲牦牛的39项生化指标比对分析显示,舍伺牦牛的4项指标(总蛋白[TP]、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β -2微球蛋白[β2-MG])显著高于散养牦牛(P<0.05)。另外,舍饲牦牛群体的肌酸酶同工酶(CKMB)、二氧化碳(CO2W)、尿素(BUN)和尿素氮/肌酐(BUN/Cr)指标均高于散养牦牛群体(P<0.01)。本研究不仅构建了阿里牦牛成年健康个体生化指标评价体系,同时对处于不同饲养模式条件下极端高海拔的案例牦牛群体的生化指标改变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今后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数据参考,同时也为今后建立和优化牦牛血清学检测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牦牛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检测其在成年牦牛和胎牛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究该基因在牦牛育种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美仁牦牛的心脏组织为试验材料,PCR扩增FABP3基因,对得到的编码区序列(CD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ABP3基因在成年牦牛和胎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肌肉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牦牛FABP3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402 bp,编码133个氨基酸;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主要是β 转角和延伸链;牦牛FABP3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和信号肽,属于具有一定亲水性的稳定蛋白;牦牛FABP3基因CDS区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FABP3基因在牛属动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牦牛与野牦牛和瘤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RT-qPCR结果显示,FABP3基因在成年牦牛和胎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胎牛肝脏、脾脏、肾脏和肌肉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成年牦牛,在成年牦牛肺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胎牛。【结论】克隆了牦牛FABP3基因,探究了FABP3基因在牦牛中的组织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牦牛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保证牦牛养殖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使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对牦牛主要消化道线虫治疗的抗药性进行检测试验,以期可以为消化道线虫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粪便虫卵减少试验,选择40头牦牛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数量相同的4组。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按照不同的剂量标准给予阿苯达唑,作为试验组。第4组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组。在投药之后利用直肠采粪以及饱和盐水漂浮的方法进行检查,对比4组牦牛在给药7d和给药14d奥斯特和马歇尔线虫粪检EPG结果和虫卵减少率。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奥斯特、细颈线虫和马歇尔线虫都没有对该药物出现抗药性,可以作为牦牛线虫治疗的药物,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牦牛养殖业是青海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是多数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牦牛寄生虫病作为牦牛养殖过程中的多发疾病,给牧民养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青海省刚察县的牦牛养殖业进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指出牦牛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提高牦牛养殖的技术,减少牧民的损失。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传统的养殖牲畜之一,由于其耐劳、耐寒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青藏地区得到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