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认识黄颡鱼染色体组特征、建立种质标准和人工驯化养殖提供基础参数资料.以肾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体内肾细胞培养法和空气干燥法对鄱阳湖黄颡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黄颡鱼的2倍染色体数为2n=52,核型公式为2n =20m+ 14sm+ 14st +4t,染色体总臂数(NF)为86.比较分析认为,黄颡鱼在鱼类进化史上属于低位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2个黄颡鱼群体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沅水和澧水的黄颡鱼在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高、头长/吻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相同,其染色体数2n=52,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10T,染色体臂数为84。[结论]研究结果对洞庭湖水系野生黄颡鱼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2个黄颡鱼群体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沅水和澧水的黄颡鱼在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高、头长/吻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相同,其染色体数2n=52,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10T,染色体臂数为84。[结论]研究结果对洞庭湖水系野生黄颡鱼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84-2285
[目的]比较黄颡鱼不同器官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方法]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钼酸铵比色法,测定黄颡鱼6种组织(心脏、肝脏、鳃、肠、眼、肌肉)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对各器官的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2种测定方法得到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一致性,且黄颡鱼6种组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心脏、肝脏、鳃、肠、眼、肌肉。[结论]黄颡鱼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明显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几种组织的组织蛋白与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黄颡鱼雌、雄性别的肝、肾、脾、心、肌、腮、生殖腺等组织进行了组织蛋白和酯酶同工酶(EST)的电泳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雌、雄性别几种组织的组织蛋白、EST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以它作为遗传标志,能够将不同性别的黄颡鱼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2种鉴定黄颡鱼三倍体个体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Becton Dickinson FACs calilbur)测量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计数2种方法,对随机选出的黄颡鱼鱼苗样本进行三倍体个体的鉴定和筛选.第1种方法是采取黄颡鱼血样,经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倍性,结果14尾中有8尾黄颡鱼的DNA相对含量约是对照样本(二倍体)的1.5倍,证明为三倍体个体.染色体计数采用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经鉴定,相同样本中有8尾是三倍体,此结果验证了用流式细胞仪所测定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在多倍体育种工作中,尤其是诱导率不高的情况下.采集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鱼体倍性是一种准确、迅速的方法,同时能够避免杀死鱼体,可以用来批量筛选多倍体鱼苗.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水域,黄颡鱼属中与黄颡鱼相似的种类常见的有瓦氏黄颡鱼(江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细黄颡鱼.目前人工养殖多是黄颡鱼,少数为江黄颡鱼.黄颡鱼与其它几种黄颡鱼的主要区别是,其它几种黄颡鱼(除长须黄颡鱼外)胸鳍鳍棘外缘光滑,内缘有锯齿.而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胸鳍鳍棘内外缘均有锯齿,但长须黄颡鱼体色青黄,须长且鼻须呈黑色.另外,光泽黄颡鱼、江黄颡鱼、细黄颡鱼的鳍棘均有毒,人被刺后伤处红肿、剧痛,而黄颡鱼的鳍棘基本无毒.现将黄颡鱼的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DNA等4个层次简要概述黄颡鱼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黄颡鱼属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稀缺,供不应求。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难以获得规格整齐、数量充足的鱼苗,阻碍了黄颡鱼的规模生产。我们在1999~2002年经过试验摸索,基本上掌握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现将其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黄颡鱼的人工繁殖1.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本文从黄颡鱼养殖方式、黄颡鱼苗种培育、黄颡鱼成鱼培育、黄颡鱼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黄颡鱼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对不同移栽基质、生根时间、移栽前预处理方式、空气湿度控制方法等因素对大肉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高效而稳定的移栽炼苗体系,为大肉姜组培苗在大田的成功移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与珍珠岩比例为2:1组成的移栽基质为最佳,生根时间为25 d的大肉姜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最高,大肉姜组培苗进行移栽前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时成活率明显提高,移栽后用小拱棚遮盖一层遮阳网时的湿度最合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这一困扰石斛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题,从假植苗床的选择、基质配方筛选、主要原料的发酵处理与基质的配制、组培苗的室内炼苗适应与假植后的管理等方面创新现有组培苗的假植技术,发明的"一种石斛组培苗的假植炼苗方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组织块法与消化法对山羊耳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5~7d有细胞生长,15~18d长满单层;消化法培养的细胞,通过简化酶作用时间及用量的调控,可得到较为单一的成纤维细胞,且经过4~7d生长后能形成单层.同时对细胞培养过程中常遇到的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动物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能教会学生常规的实验操作,但学生毕业工作后查阅、参考并使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方面的英文资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针对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作者改变了原来的中文授课方式,基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碧桃组织培养中褐化及其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桃单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接种时间和不同抗氧化剂对碧桃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碧桃组织培养的最佳取材时期是春季,采用75%酒精消毒30s,流水冲洗2遍后再用0.1%的升汞消毒10min为最佳消毒方法;使用5g/L Vc浸泡碧桃茎段30min后接种,并在培养基中附加2g/L的活性炭,能有效抑制碧桃褐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对山羊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离,对分离的表皮干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并对其进行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得到山羊表皮干细胞,其中组织块培养法简单易行,组织块可重复利用,但原代细胞脱出时间较长,平均为8 d,且培养季节对细胞脱出时间、原代传代时间、传代数有显著影响;酶消化法周期短,8 d左右即可传代,不同培养季节对细胞克隆形成时间、细胞传代时间和传代数无显著影响,但处理过程繁琐。EGFP基因在转染表皮干细胞24 h后大量表达,转染率达20%~30%,72 h时转染强度最大,荧光可持续5周;转染使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萱草园艺品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萱草园艺品种众多,是园林中具重要应用前景的宿根花卉。分析研究了萱草园艺品种不同的繁殖方法——分株、组织培养、茎芽繁殖和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的最佳时间是在春季萱草露出土面的部分明显可见时;对部分常规繁殖较困难的优秀萱草品种如一些三倍体萱草,采用组织培养;对于那些能形成芽繁殖体却不能快速形成大丛的稀有萱草品种或生长季节长的品种采用茎芽繁殖;二倍体萱草品种更易产生种子,萱草种子在播种前需要一个冷处理阶段以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8.
组织培养是椰子快速繁殖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椰子组织培养技术尚属世界性难题。综述了国内外椰子胚培养和未成熟花序、嫩芽、嫩叶等外植体无性繁殖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指出了椰子组织培养的研究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为椰子组织培养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s a retrotransposon, TOS17 was a useful tool for rice genetic and functional genomic research. To ascertain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a TOS17 insertion mutation library in the rice cultivar Shishoubaimao, the genetic and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S17 were analyzed. We made solid and suspension tissue cultures and confirmed the copy numbers of TOS17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both tissue culture processes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 Three primary copies of TOS17 were detected in naturally grown Shishoubaimao. TOS17 was activated by tissue culture, and the copy numbers of TOSI7 increased along with a prolonged tissue culture time in both the Nipponbare and the Shishoubaimao cultivars. Therefore, Shishoubaimao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constructing a TOS17 insertion mutant library. Compared with Nipponbare, TOS17 was more active in Shishoubaimao during tissue culture. Higher copy numbers of TOS17 were obtained with the suspension tissue culture process than with the solid tissue culture process over the same time courses. We concluded that 3-4 months of suspension tissue culture time is suitable for constructing a TOS17 insertion mutant library in Shishoubaimao.  相似文献   

20.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材料为内蒙古包头市美岱召协力气村采收的蒙古黄芪的种子,蒙古黄芪无菌苗的叶片、子叶和下胚轴。试剂:0.1%升汞溶液、MS培养基、1mol/LNaOH、1mol/LI-ICI、琼脂、蔗糖、2.0mg/ml6-BA、2.0mg/ml NAA、0.1mg/ml NAA、LS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