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印度谷螟幼虫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低温(-10、-5、0和5℃)、化学药剂(甲酸乙酯、乙醇)和生物源药剂(生姜精油、薰衣草精油、大蒜精油、花椒精油)等分别处理印度谷螟幼虫,低温处理后统计幼虫死亡率,其余处理统计幼虫羽化率,采用SPSS软件的Duncan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数据.[结果]20 d内-10 ~0℃幼虫死亡率超过80;,5℃条件幼虫死亡率在50;左右;0℃及其以下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之间差异不显著;乙醇处理后其羽化率始终低于30;;甲酸乙酯处理羽化率在15;左右,两实验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花椒精油和大蒜精油处理组羽化率维持在20;,生姜精油实验组羽化率50;,熏衣草油组羽化率60;,对照组达到80;,花椒精油、大蒜精油、生姜精油幼虫羽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印度谷螟幼虫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性,在0℃及以下的低温对幼虫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化学药剂处理(甲酸乙酯和乙醇)和生物源药剂处理(大蒜精油或者花椒精油)对幼虫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温湿度对松墨天牛越冬幼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墨天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森林害虫,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者。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松墨天牛寿命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相对湿度为40%时,在25℃的寿命要长于30℃时的寿命,在30℃的羽化率(20.6±4.9)%和25℃的羽化率(14.8±4.3)%无显著差异;当温度为25℃时,相对湿度90%的寿命要长于相对湿度40%的寿命,相对湿度40%的羽化率(14.8±4.3)%和相对湿度90%的羽化率(24.0±4.9)%差异不显著,说明高湿可以增加越冬幼虫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3.
土壤含水量对番石榴实蝇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含水量对番石榴实蝇蛹羽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土壤对番石榴实蝇蛹的羽化率、羽化历期和羽化高峰期都有显著影响。当土壤含水量在20%~100%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羽化率逐渐降低并差异显著;当土壤含水量达到100%时,番石榴实蝇蛹都不能羽化。番石榴实蝇蛹在土壤含水量为10%~70%时,羽化高峰期在第13 d,土壤含水量为0、80%~90%时,羽化高峰期在第11 d。在相同含水量条件下,番石榴实蝇蛹在两种类型土壤中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在培养温度为20℃、光周期10L:14D和14L:10D条件下,分别饲喂白杨毛蚜和菜缢管蚜,观察异色瓢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食物因素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都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光周期因素的影响较大。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在长光照(14L:10D)下比在短光照(10L:14D)下显著延长,饲喂白杨毛蚜延长雌虫1.0d、雄虫1.5d,饲喂菜缢管蚜延长雌虫3.6d、雄虫3.1d。在短光照下,食物对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在长光照下,异色瓢虫的发育受食物变化影响显著,取食白杨毛蚜的异色瓢虫比取食菜缢管蚜的发育快。根据异色瓢虫的羽化率、雌雄比、产卵前期和羽化后20d的单雌产卵量的变化,表明其羽化后发育主要受光周期影响,受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蝙蝠蛾蛹生存和羽化的通风、光照条件以及培养基质。[方法]分别对蝙蝠蛾蛹羽化的通风条件(分别设置室内微风、室内无风2个处理,以自然条件为对照)、光照条件(分别设置散射光、LED灯光照射2个处理,以直射光照射为对照)和基质种类(分别设置泥炭土、水苔和椰糠3个处理,以草甸土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蛹死亡率和羽化率,探索蝙蝠蛾蛹羽化的最优条件。[结果]室内微风处理有利于蝙蝠蛾蛹的羽化和健康成虫的获得;散射光处理可显著提高蝙蝠蛾蛹的羽化率;以椰糠与草甸为培养基质,蛹羽化率和健康成虫获得率上差异均不显著,两者在培养蝙蝠蛾蛹时效果相似,且优于泥炭土和水苔基质。[结论]室内微风和散射光照处理有利于提高蝙蝠蛾蛹的羽化率,椰糠可作为蝙蝠蛾蛹的替代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6.
大麦虫Tenebrio molitor蛹是繁育花绒寄甲Dstarcus helophoroides重要的替代寄主。通过建立"花绒寄甲幼虫—大麦虫蛹"寄生系统,测定花绒寄甲幼虫在1~7 d日龄大麦虫蛹上发育历期的变化及羽化成虫的体长、体宽、单头重、总重等指标,分析大麦虫蛹日龄对花绒寄甲发育历期及成虫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虫蛹日龄的增加显著延长了花绒寄甲的幼虫期,对结茧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大麦虫蛹日龄超过4 d时,花绒寄甲的茧期显著降低,成虫羽化率显著增加。大麦虫蛹日龄对花绒寄甲成虫的羽化数量无显著影响,但明显降低了花绒寄甲成虫的体长、体宽、单重和总重。大麦虫蛹日龄的增加减缓了花绒寄甲幼虫的发育,降低了羽化成虫的适合度。为指导用大麦虫蛹繁育花绒寄甲的接种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6种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鲍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6-3736
研究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发育历期、蛹重和蛹羽化率均差异显著,取食铁苋菜、青菜和甘薯的幼虫发育历期短,蛹较重,蛹羽化率较高;取食大豆和棉花的幼虫历期较长,蛹较小,蛹羽化率偏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临淄区2017年至2022年间春尺蠖羽化情况和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春尺蠖在该地区的羽化规律。临淄区春尺蠖羽化始见期发生于2月中、下旬,近几年有发生期提前的趋势,平均羽化历期为28天;羽化高峰期集中于3月上旬,且最高单日诱捕量大时,往往最终成虫诱捕量也偏大。临淄区春尺蠖成虫羽化历期与气温、雨天数无显著关系;在羽化历期的各阶段中,始见期至始盛期所需天数和高峰期至盛末期所需天数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气温越低,两个阶段所需天数越长,反之则越短。对春尺蠖幼虫防治的最佳时机在3月底至4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低温冷藏(T=4~6℃、RH=70±10%)不同时间对蛹的发育历期、羽化率和成虫产卵量、卵的历期、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冷藏5、10、15 d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冷藏20 d以上蛹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冷藏15 d以上的蛹的羽化率比对照显著降低,冷藏20 d的羽化率仅为29.50%,冷藏30 d不能羽化.低温冷藏对成虫的生殖力也有影响,冷藏5 d其成虫的产卵量、卵的孵化率与对照无差异,冷藏10、15和20 d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22.54、115.85和18.3粒,孵化率分别为92.25%、88.35%和65.25%,比对照(309.76粒和97.50%)显著降低,但卵的发育历期均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4~6℃、RH70±10%条件下,亚洲玉米螟蛹低温冷藏最佳时间为5 d,最长时间不要超过15 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漂浮烟苗规模繁育烟蚜茧蜂僵蚜的最佳收集时机及收集和包装方式,为僵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低密度(25株/盘)漂浮烟苗繁蜂方法,在僵蚜大量形成期,逐日调查统计僵蚜及其羽化数量,分析总僵蚜与有效僵蚜间的关系;在有效僵蚜形成高峰期,采取不同的僵蚜收集(毛笔、试管刷和电动僵蚜刷)和包装(僵蚜盒、僵蚜卡和僵蚜叶片盒)方式,测试不同收集方式的收集效率及其对僵蚜的损伤率、不同包装方式对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的影响.[结果]接蜂后第11 d僵蚜快速形成,第18 d达最大值(23800.34头/盘),其羽化率也达33.49%,有效僵蚜只有15830.17头/盘;而接蜂后15~17 d羽化率在10.00%以下,有效僵蚜保持在20000.00头/盘以上;采用电动僵蚜刷每人每天(8 h)可收集僵蚜40700.00头,其羽化率为86.67%;采用僵蚜叶片盒和僵蚜盒方式包装僵蚜,其羽化率分别为93.92%和83.3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僵蚜卡包装僵蚜,其羽化率为66.72%,与对照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0~30℃条件下以25株/盘的漂浮烟苗繁蜂,接蜂后第15~17 d的僵蚜利用率较高,为僵蚜最佳收集时机;采用电动僵蚜刷收集僵蚜的效率高、损伤低,能更好地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僵蚜包装成僵蚜叶片盒和僵蚜盒对僵蚜羽化和成蜂扩散均无显著影响,是僵蚜适宜的包装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对西方蜜蜂工蜂不同虫态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分析,揭示与工蜂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为深入解析工蜂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西方蜜蜂工蜂的3日龄幼虫、1日龄蛹和1日龄羽化工蜂3个虫态为研究对象,利用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筛选不同虫态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基因,然后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经转录组测序,在西方蜜蜂工蜂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筛选出4823个差异表达基因(51.86%上调,48.14%下调),在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筛选出3295个差异表达基因(57.51%上调,42.49%下调),在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筛选出5267个差异表达基因(52.95%上调,47.05%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3个GO功能条目,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5个GO功能条目,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4个GO功能条目,主要涉及细胞过程、细胞部分及结合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有2905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2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17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和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有1644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1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45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氧化磷酸化、生热作用和胰岛素分泌等;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有2958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7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14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核糖体、蛋白酶体和胰岛素分泌等。6个随机挑选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即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结论】昆虫激素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调控与西方蜜蜂工蜂各虫态JH滴度变化规律一致,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则与各虫态的营养摄入和活动行为相关,而胰岛素分泌通路涉及各虫态的营养调控、脂肪体合成及细胞凋亡。可见,昆虫激素生物合成、胰岛素分泌和氧化磷酸化3种信号通路在西方蜜蜂工蜂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同配比的葵花粉和黄豆粉饲料饲喂蜂群,测定后代工蜂的初生重。结果显示,饲喂100%葵花粉和饲喂"75%葵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所育工蜂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与饲喂"70%葵花粉+30%黄豆粉"、"65%葵花粉+35%黄豆粉"和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花粉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3、6、9、12、15、18、21、24、27、30日龄意蜂工蜂取毒后,其寿命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缩短.3-30日龄取毒的工蜂总体寿命缩短9.47%,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利用意蜂生产蜂毒,应考虑工蜂寿命缩短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蜂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鹌鹑,试验分为4组。组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组Ⅱ~Ⅳ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7,0.86,1.14g/kg蜂胶制剂。试验结束时测定免疫器官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鹌鹑的脾脏重、脾脏指数、法氏囊重、法氏囊指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组II的胸腺重与组I、组III相比差异显著(P<0.05),组II的胸腺指数与组I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II的免疫球蛋白G含量与组I相比差异显著(P<0.05);组II的补体C4含量与其它两个蜂胶制剂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I的补体C3含量与其它3个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3个蜂胶制剂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选择健康的90日龄雌性黑貂60只,平均体质量(0.862 1±0.086 6)k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重复,研究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冬毛期雌性黑貂(Mstula vision)蛋白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毛皮质量的影响。各组水貂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6%(Ⅰ组)、28%(Ⅱ组)、30%(Ⅲ组)、32%(Ⅳ组)、34%(Ⅴ组)和36%(Ⅵ组)。结果表明:Ⅱ组水貂的采食量和粪干物质排泄量显著高于与Ⅲ组 (P<0.05),Ⅲ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P<0.01);净蛋白利用率指标上,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 (P<0.01),Ⅰ组、Ⅳ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Ⅱ组水貂(P<0.01),Ⅲ组显著高于Ⅵ组水貂 (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水貂皮长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30%(Ⅲ组)时,水貂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最好,基本满足冬毛期雌性黑貂对蛋白质的需求;饲料中的蛋白质低于28%(Ⅱ组)时,水貂的皮张面积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撒坝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762头撒坝猪的ESR和FSH-β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两个基因座位的基因型及其合并基因型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撒坝猪ESR基因座位的BB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FSH-β基因座位的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在初产胎次的产仔数上,ESR基因以AA型最多(P<0.05或P<0.01),FSH-β基因则以BB型最多(P<0.05或P<0.01),呈现显著的加性遗传效应(P<0.05);在经产胎次的产仔数上,ESR基因以AB型最高(P<0.05),表现出显著的显性遗传效应(P<0.05或P<0.01),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ESR与FSH-β合并基因型为AABB型的母猪,其初产总仔数及活仔数最多(P<0.05或P<0.01);AAAB型母猪的经产总仔数与活仔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或P<0.01)。ESR和FSH-β基因确实与猪产仔数存在一定关联,但ESR基因对产仔数的效应与前人关于ESR BB型为猪产仔数增效基因型的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集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2种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培育下的蜜蜂(Apis L.)群各3群。参照Ruttner提出的38个蜜蜂形态指标进行测定,每群测定15只工蜂,每只测定40个指标。结果显示,18个跟蜜蜂体型大小相关的指标中,有15个指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其中跗节长、第三腹板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吻长、胫节长、跗节宽、第三腹板蜡镜长、第三腹板蜡镜斜长、第三腹板蜡镜间距、第六腹板长、第六腹板宽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控制蜂王在特定区域产卵的方法能使其后代工蜂的体型增大;而试验组的肘脉a和肘脉b都减小,11个翅脉角中有7个减小,后翅翅够数也减小,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翅型和翅脉的变化,但多数差异不显著。在8个跟蜜蜂体色相关的指标中,试验组的小盾片颜色K、颜色B和喙的颜色Lab1均大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试验组第四背板颜色小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体色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表明,不同的人工育王方式能使后代工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蜜蜂受精卵和封盖王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32、33、34、35、36℃下观察,蜜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8、3.40、3.00、2.81、2.74d.35、36℃下蜜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温度条件下发育历期差异均极显著(P<0.01);蜂王封盖期分别为8.80、8.19、7.93、7.04、7.08d,除35、36℃下蜂王封盖期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温度下的封盖期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蜂王在37℃下发育,封盖期比35℃延长11h,差异极显著(P<0.01).封盖期在32-36℃之间,蜂王初生重为226.7-228.5mg,各温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温度升高到37℃时,蜂王的初生重(205.2mg)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9.
棕榈酸对牛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棕榈酸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酸添加量分别为1.5%、3.0%及4.5%的纤毛虫活力沉淀的试验时间比对照组分别延长11.39%、26.77%及32.46%;瘤胃液的pH分别升高1.75%、2.71%及4.30%;瘤胃液Ca2+质量浓度分别下降9.51%、26.32%、28.83%(P<0.05);Mg2+质量浓度分别下降5.52%(P>0.05)、22.81%(P<0.01)、24.54%(P<0.01);NH3-N质量浓度分别下降3.28%(P<0.05)、23.03%(P<0.01)、24.02%(P<0.01);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分别下降3.28%(P<0.05)、23.03%(P<0.05)、24.02%(P<0.01).  相似文献   

20.
密林熊蜂出归巢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野外试验和观察的方法,进行产卵前、后熊蜂王、工蜂出房后但未成大群的蜂王和工蜂以及成群后蜂王、工蜂出归巢情况的研究。发现:产卵前蜂王40%蜂王不出巢,60%出巢但不归巢;产卵后的蜂王20%能归巢,80%不出巢;工蜂出房后但未成大群的蜂王和成群的蜂王不出巢,工蜂出归巢状况良好,熊蜂野外过夜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