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组不同体重的玉山黑猪屠宰测定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玉山黑猪种质特性,试验选取2组玉山小黑猪,在相同半放养饲养条件下进行肥育试验,在试验猪只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2个不同(A组103 kg 及B组75 kg)级别时按NY/T825-2004方法进行屠宰测定,结果显示宰前体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胴体斜长、平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瘦肉率、脂率、骨率等指标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肉质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表明:对玉山黑猪体质量在75 kg屠宰比100 kg以上屠宰更科学.  相似文献   

2.
野猪与南阳黑猪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野猪与南阳黑猪杂交生产野家杂交猪的可能性 ,通过野猪与南阳黑猪杂交所生产的野家杂交一代猪的饲养与育肥试验 ,对野家杂交猪的饲养管理和育肥屠宰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 :野家杂交猪保留了野猪明显的野性和耐粗饲性 ,瘦肉率、后腿比率和屠宰率等性能方面高于南阳黑猪 ,脂肪比例低于南阳黑猪 ,但生长速度低于南阳黑猪  相似文献   

3.
以30只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15只、母羊15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重、屠宰性能以及各体尺性状,并分析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平均体重43.57 kg、母羊38.93 kg,公羊宰前活重极显著大于母羊(P<0.01),公羊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及管围均显著大于母羊(P<0.05).公羊体尺性状与体重中有11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中有3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有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母羊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骨肉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屠宰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腰部出肉率与体高、体长和胸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腿出肉率与体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体长、胸围、胸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羊屠宰率与体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胸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母羊在体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罗平黄山羊肉用性状的选育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邦德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对杂交F1代羔羊(简称邦甘细)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生长观测表明,邦甘细初生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12月龄体质量分别比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组(简称甘高细)高14.14%、17.90%、28.17%和33.97%(P0.01)。4月龄前平均日增量、4~6月龄平均日增量、12月龄前平均日增量极显著高于甘高细(P0.01)。屠宰结果表明,邦甘细4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胴体质量和屠宰率均高于甘高细,且各年龄段胴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以邦德羊为父本对甘高细进行杂交改良的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6,(3):73-76
为评定不同体重长白山野猪的肌肉营养成分,采集(80±5)kg和(100±5)kg体重的长白山野猪背最长肌,分别利用甲醇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情况,比较了80 kg和100 kg体重的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高体重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5),游离水含量显著低于低体重个体(P0.05),肉豆蔻酸、棕榈酸相对含量极显著低于低体重个体(P0.01),而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1);高体重个体鲜肉中棕榈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极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显著高于低体重个体(P0.05)。上述结果说明:屠宰体重对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酸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测定112日龄笼养金定鸭母鸭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并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选择金定鸭的选育性状,充分发挥和利用金定鸭的资源优势。结果表明,在体尺性状中,以胸宽、胸深和髋骨宽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7.97%、8.15%和7.25%;在屠宰性状中,胸肌质量、胸肌率、腿肌质量、腿肌率、瘦肉质量、瘦肉率、皮质量和皮脂率的变异系数均在11%以上,腹脂质量和腹脂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50%;龙骨长与胫长、龙骨长与半净膛质量、胫长与半净膛质量、胫围与腹脂质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斜长与半净膛率、体斜长与腹脂质量、胫长与皮脂率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宰前体质量与屠体质量、屠体质量与半(全)净膛质量、屠宰率与半(全)净膛率、胸(腿)肌质量与瘦肉质量等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前体质量与屠宰率和半净膛率、体斜长与胫围等性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雏鹰黑猪与确山黑猪两品种间血液生理指标差异,并探索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为寻找显著关联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关键血液指标,研发新型育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雏鹰黑猪15头(101.60±6.96) kg和确山黑猪9头(105.50±6.54) kg进行了血液生理指标、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测定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确山黑猪相比,雏鹰黑猪瘦肉率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5),脂肪率、背膘厚、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血液指标方面,雏鹰黑猪的RDW和MCHC极显著高于确山黑猪(P0.01),HGB、PDW显著低于确山黑猪(P0.05),性别对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雏鹰黑猪和确山黑猪HGB指标与瘦肉率及肉色呈显著正相关(P0.05),HCT指标与脂肪率、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LT指标与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HGB与瘦肉率、肉色,HCT与脂肪率、大理石纹评分、肌内脂肪含量,PLT与眼肌面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豫南黑猪的生长性能,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利用杜洛克、巴克夏和苏太猪分别与豫南黑猪开展杂交试验。以纯繁豫南黑猪F1代为对照,比较3种杂交组合F1代(30~95 kg)的生长、胴体和体尺性状指标的杂交效果。结果显示,豫南黑猪的体尺性能最优(P0.05);巴豫猪的平均日增重和胴体屠宰率最高(P0.05),料重比最小、胴体左板油重最低(P0.05);杜豫猪的胴体瘦肉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肋骨数指标最高(P0.05),平均背膘厚最小(P0.05)。因此,豫南黑猪与巴克夏和杜洛克杂交可以提高豫南黑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野鄂杂交一代猪与鄂西黑猪胴体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纯种野猪(♂)×纯种鄂西黑猪(♀)的杂交猪和鄂西黑猪为研究对象,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80 kg屠宰,测量其体重、皮厚、背膘厚度、胴体长、胴体重、眼肌面积、花板油比例等胴体性状,研究比较野猪血缘对肉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比较野鄂杂交一代猪和杜长大猪肌肉中Cu、Fe、Ca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鄂杂交一代猪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皮厚、瘦肉率方面比鄂西黑猪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野鄂杂交一代猪在背膘厚度、腿臀比例、花板油比例、脂肪率方面比鄂西黑猪低(P<0.05);野鄂杂交猪在胴体长度上比鄂西黑猪要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野鄂杂交一代猪和杜长大猪在pH值、熟肉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都属于正常范围;野鄂杂交一代猪在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高于杜长大猪(P<0.05)。野鄂杂交一代猪肉中的Ca、Cu、Fe等元素的含量比杜长大低,其中Cu和Ca元素的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Fe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哈萨克马体尺指标与产肉性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12匹哈萨克马进行屠宰,并对反映其产肉性能和体尺指标的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供宰马的平均活重(332.93±18.51) kg、屠宰率48.90;、净肉率38.30;、肉骨比3.64:1、眼肌面积68.60 cm2.体高、体长、体长率、管围和管围率与胴体重、净肉重等屠宰指标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体高、管围与宰前活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胸围与屠宰率、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胸围率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屠宰率、净肉率、骨重和眼肌面积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哈萨克马的胸围、胸围率对其屠宰指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择体重30Kg左右的野杂猪,野×丹(18头),野×长×丹(18头),野×丹×丹(18头),野×野×丹×丹(18头)分4组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野×长×丹组和野×丹×丹组的日增重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另外两组;野×野×丹×丹组次之,极显著(P〈0.01)高于野×丹组;野×丹组最低,仅为521g;野×长×丹组与野×丹×丹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白山野猪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与野猪的血缘比例呈负相关,随着野猪血缘比例的降低,生长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特种野猪的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特种野猪的肉质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含75%野血的特种野猪与家猪的肉质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含75%野血的特种野猪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与家猪肉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总含量高、肌内脂肪含量少、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性别对商品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2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了性别对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组的腹围、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均显著低于公猪组(P<0.05);母猪组的平均膘厚和皮脂率均极显著低于公猪组(P<0.01);母猪组的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活体瘦肉率、瘦肉率分别比公猪组提高11.52%(P<0.05)、2.80个百分点(P<0.01)、2.97个百分点(P<0.01);肉质性状母猪组与公猪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μ-钙蛋白酶(μ-calpain,CAPN1)是动物体内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主要酶,为了揭示其基因变异与瘦肉率和嫩度的关系,文章以野猪、家猪及野家杂种猪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序和PCR-RFLP方法对CAPN1基因3′UTR进行了SNPs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7个SNPs,分别是C114T,G220C,C344T,T380C,G501A,T543C,T610C;对G220C/T380C两处突变建立了基于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AlwNⅠ的PCR-RFLP检测技术;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在这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在不同品种(品系)猪中的分布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野猪和民猪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并且HinfⅠ位点的B等位基因频率具有随着品种瘦肉率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该结果为寻找高瘦肉率的分子标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野猪杂交利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长白山野猪生存的自然环境、长白山野猪的性能、长白山野猪的分布,详细介绍了长白山野猪的杂交和利用情况。并就目前饲养野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长白山野猪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肉质的开发利用及其野猪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野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麻城黑山羊选育效果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方法]选用四川简阳大耳黑山羊公羊和麻城黑山羊母羊进行1次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自群繁育时,建立1个育种核心场与几个育种场,形成育种繁育体系,2006年对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指标进行观测。[结果]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公、母羊初生、3月龄、12月龄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分别比选育前提高了6.29%、7.78%、9.57%和5.71%、9.23%、8.97%,体尺指标也有提高;产羔性能十分突出,产双羔以上母羊比例高达82.30%,平均年产羔率达到346%;经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12月龄屠宰率为51.4%、净肉率为34.8%、肉骨比为3.88,与选育前相比,屠宰率有明显提高(P<0.05);繁殖性能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选育后的麻城黑山羊的各项生产性能均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野猪与家猪杂交野杂种猪的屠宰性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野猪与家猪杂交产生野杂种猪的可能性,通过野猪与家猪杂交所产的一代野杂种猪的饲养和肥育试验,对野杂种猪的饲养管理和肥育屠宰性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野杂种猪耐粗饲,背膘厚度明显低于当地家猪,但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不同比例民猪血统(民猪血统比例为1,1/2,1/4,1/8,0)的商品仔猪60头,在同一营养水平下,研究民猪血统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猪与引入猪种杂交后,含不同比例民猪血统的杂种猪各阶段生产性能均显著高于民猪(P<0.05)。综合考虑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生产性能表现的优劣顺序为:杜×大长猪、1/8民猪、1/4民猪、1/2民猪和民猪。结果显示,试猪在100 kg左右屠宰,1/2民猪、1/4民猪、1/8民猪的瘦肉率分别比民猪提高3.70%,7.23%和11.85%。眼肌面积分别提高32.35%,58.56%和57.79%,背部4点平均膘厚分别降低6.55%,17.38%和21.66%。杜×大长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特性与民猪及含民猪血统的杂种猪差异显著(P<0.05),随民猪血统比例的增加,杂种猪的屠宰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逐渐降低,背部4点平均膘厚、板油率和皮下脂肪率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Myostatin, with a highly conservative gene among breeds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muscle. The 3' coding regions of wild boar and crossbred pig myostatin were cloned by RT-PCR and sequenced respectively. The homology of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between wild boar and crossbred pig was 100%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is region compared with pig myostatin gene of Genbank. 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t change of gene sequence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