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植物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为丰富湿地植物多样性且塑造低养护、持久的良好植物景观,选取不同地形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岸带植物配置模式、水域植物配置模式、浅滩岛屿植物配置模式,并开展了相关试验,选出了适宜湿地植物构建、兼顾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理念的植物配置模式,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养护管理要求低、对环境友好的植物种类,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以木本植物为主、辅以草本植物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在减少湿地植物后期维护成本的同时亦能兼顾植物群落的生态净化功能与景观持久性;以单层和简约型植物为主的配置模式,更能体现湿地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针对不同的湿地生境(环境条件/立地),选择适宜的配置模式,有利于兼顾湿地群落(植被)的生态功能性和园林景观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2.
湿地植物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为丰富湿地植物多样性且塑造低养护、持久的良好植物景观,选取不同地形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岸带植物配置模式、水域植物配置模式、浅滩岛屿植物配置模式,并开展了相关试验,选出了适宜湿地植物构建、兼顾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基于低养护持久景观理念的植物配置模式,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养护管理要求低、对环境友好的植物种类,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以木本植物为主、辅以草本植物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在减少湿地植物后期维护成本的同时亦能兼顾植物群落的生态净化功能与景观持久性;以单层和简约型植物为主的配置模式,更能体现湿地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针对不同的湿地生境(环境条件/立地),选择适宜的配置模式,有利于兼顾湿地群落(植被)的生态功能性和园林景观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岸线环境的设计,是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蒲鸭河自然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26种在湿地景观营造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结合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其运用于湿地景观的色彩设计中,提出湿地景观色彩设计的植物配置模式,最终归纳总结出植物在湿地景观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具有其特殊性。以重庆迎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调查湿地公园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设计原则,对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植物配置模式与景观营造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构建以及景观营造提供科学合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东地区景观湿地内拥有着独特的植物群落资源,经对6 个湿地公园湿地种类调查研究显示,常见湿地 植物有65 种,分别隶属于29 个科、51 个属,湿地景观具有其独特性及多样性。本文作者探讨了该地区湿地植物生态群 落结构、常见湿地植物种类,从湿地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湿地水面、水缘及岸边等不同组成部位植物配置方法两方 面总结分析了湿地景观营造模式,以期为后续华南地区湿地景观设计提供植物配置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8):145-146
随着城市景观的发展,城市人工湿地成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其中,人工湿地景观植物是构成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重要元素,因此研究城市人工湿地景观植物在生态、植物造景、景观群落等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近自然群落理论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与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群落配置模式,并以常州滨水绿地为例,总结适合常州地区滨水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的植物种类,旨在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植被群落是海绵景观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海绵植物景观的营造将由大型陆地、湿地层面衍生到城市组团绿地,如居住区的绿化改造。在居住区的改造中,以植物群落生态自然、涵养净化为核心功能,兼顾观赏作用,渗入当地文化因子,形成一种新型的植物群落模式——生态海绵植物景观。本文介绍了蔚秀园区域植被概况及改造理念,并分析了蔚秀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97-198
阐述了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应用及选择的一些原则,以及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说明了地被植物在景观建设及生态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展望了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临汾汾河流域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植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地域文化背景下植物景观地域性表达的相关问题;提出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的近自然群落造景的地域性表达的主要策略;研究几种当地的自然群落模式,总结了几种适宜于地域性表达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华南地区景观湿地内拥有着独特的植物群资源,同时该保护区还具备各种湿地植物资源和物种资 源。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华南地区景观湿地内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生态资源,并且该地区还有珍稀濒危植物26 种。华南地区景观湿地植物种植必须要切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针对特有的植物生态资源重点打造 出湿地景观和生态科普娱乐项目。本文作者主要在结合华南地区景观湿地植物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湿 地植物生态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在结合湿地内其他文化景观进行湿地景观营造的同时 要注意生态资源保护措施,进而使华南地区景观湿地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济南景观干道植物配置及典型景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市贯通东西的重要景观干道旅游路为例,通过9个样方测定、5类典型性景观分析,探讨了济南景观干道植物配置及景观特征。结果表明:济南市景观干道植物隶属51科98属,以落叶乔灌木为主。植物种类组成丰富,乡土、色叶等树种的选择具有显著的特征。植物配置纵向(沿公路)以自然式植物群落种植为主,形成了整体感强、景色优美、易于养护管理的道路绿化模式,垂直群落以多层优化组合+配合区域特征为主。典型路段的景观特征分析表明,山坡景观以垂直绿化配置为主,隧道口景观以与地形相结合的种植池和垂直绿化景观为主,交叉路口景观以不影响行车的灌木配置为主。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的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金睿    辛欣  宋希强    何荣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3):262-268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质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与社会功能3方面构建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海口市9个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质量整体优良,但优质植物景观群落配置相对缺乏。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植物群落景观配置模式,并提出以“近自然”复层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优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植物景观,突出本土特征,强化景观功能,提高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自然植物景观源于自然,以自然野生植物为材料,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基本演替规律,融合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优点。本文通过平潭岛野外植被调查初步探究了平潭岛近自然植物景观植物,列出厚藤、华南狗娃花、卤地菊等23种具有观赏价值及优良抗性的野生植物,并例举出多例植物配置模式,以期为平潭岛近自然植物景观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绿地斑块,其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观赏与美化功能对城市公园的功能性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西安市环城西苑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西安市环城西苑有各种植物94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乔木50种、灌木24种、藤本4种、草本16种.2)植物配置主要模式有6大类11亚类.3)西安市环城西苑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4.2,其中生态指标得分1.7,艺术构成指标得分0.9,心理指标得分1.6;综合评价指数为85%,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Ⅰ级.4)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增加绿地植物管护和改进绿地基础设施的建议,以期为完善环城西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鹏飞  潘远智  余欢  张郑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18-15220,15223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  方法  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  结果  ①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②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  结论  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19.
张力  黄国林  曾斌  何涛  李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110-112,128
在当前实施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开放式"模式,规避封闭城市居民区的不足,以优化居民区的内容结构,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背景下,以开放式居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为研究对象,根据开放式居住区的特点,分析了开放式居住区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提出了6种生态绿化配置模式,总结了6种生态绿化配置的模式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