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认识河北省的土地生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选取28个评价指标,构建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差距较大.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承德市、唐山市、保定市和邢台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邯郸市、衡水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为例,从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方面因素中选取了18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2000、2004、2008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0和2004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属于Ⅱ级水平,为较差状态(风险级);2008年属于Ⅲ级水平,为一般状态(敏感级)。总体上看,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年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针对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和农民人均收入等23项变量指标;提出了不安全指数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汶南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汶南镇土地生态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通过重庆市区域概况分析,建立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认为,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等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安全、城镇环境安全、辖区农村环境安全和城乡资源利用4个系统层指标着手,把土地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相结合,细化研究层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完备性等检验,最终选择了24项元指标,构建了适合小城镇特征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功效—安全度函数模型的评价方法,并以泰安市大汶口镇为例,进行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汶口镇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也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为实证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法,把评价的标准分解为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社会生态安全系统,6个状态层,18项具体指标,构建出评价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计算出铜仁市2010年和2013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685和0.703。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3年铜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均处于安全水平,且生态安全状况较2010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6):852-856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铜川市实际状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入手选取17项指标建立铜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铜川市2008—201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铜川市土地生态安全值从2008年的0.285 1上升到2012年的0.755 7,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也从2008年的Ⅰ级(恶劣级)提高到2012年的Ⅲ级(敏感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得到改善,土地状况逐年好转,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铜川市土地生态向安全和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煤炭资源型城市1999~ 2011年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初步分析河南省煤炭资源型城土地生态承栽力现状.结果表明:1999~2011年平顶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安阳市土地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鹤壁市土地承载力一直处于低等水平,情况较严峻;焦作市土地承载力水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在四个城市中土地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态势和变动特征。[方法]以人类活动扰动较大的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生态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遴选人口密度、公路密度、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第三产业比重等16个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2种客观权重赋权法分别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恩施州各县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定。[结果]恩施州的生态安全度大多处于预警状态,其中建始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恩施市与巴东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结论]当地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科技、教育投入等多方面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泉州市为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泉州市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进而以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底图,叠加地形图等相关图件,考虑泉州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探讨了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引下的城镇发展、农业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空间划分。结果表明:泉州市优化开发区为鲤城区、丰泽区;重点开发区包括了石狮市、晋江市、洛江区、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县以及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等的部分乡镇;其余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业生产空间为部分重点开发区,生态保护空间主要布局在重点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3.
分析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常熟市、奉贤区、江都市和阜南县为例,利用807份农户调查问卷,选取区域差异、农户家庭区位、户主基本状况、农户家庭特征、土地资源禀赋、土地产权稳定性等因素,采用二元Logit模型,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地区、户主年龄、土地经营面积对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2)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随经济发展水平递增,经济相对发达的奉贤区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阜南县的5.5倍;3)户主年龄增加会减小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年龄每增加1岁,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率减少3.1%;4)农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随农户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而减小,经营面积每增加1 hm2,土地利用变化发生率减少68.7%;5)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土地利用变化有一定影响,土地产权越不稳定,土地利用变化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钟小兰  彭文甫  黎秋阳  李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55-11858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都市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数值逐年升高,区域差异显著;在其所辖的9区4市6县中,中心城区生态赤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态赤字增幅以双流县、崇州市、青羊区最为显著,且高生态赤字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扇状分布;成都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足迹数值在空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5.
廖阳  陈瑜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19-7320,7390
对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高陵县和周至县等地的农地流转现状进行调研,实证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获得合法化的制度认可之后,仍然面临着制度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非农就业机会少等局面,导致农民流转意愿不强。要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推进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建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同时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梦  姜世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204-208
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由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要素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物元模型对重庆市2005~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3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关联度都为负值,均在(-1,0)区间,表明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均未达到所在的等级,但都具备转化为所在评价等级的条件,2005~2007、2009~2013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安全转化,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能够向基本安全转化,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大致发展趋势是向较安全级别转化,与重庆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1991~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1~2010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不断下降;1991~201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并伴有集聚趋势;影响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耕地废水、单位耕地农药用量、单位耕地化肥用量以及单位耕地的废渣堆放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确保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对策,以促进南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南宁市辖区处于生态安全风险区,其人口密度过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与之脱节,同时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也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市区生态环境恶化;隆安县、马山县、横县处于生态安全敏感区,其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发展均处于一般水平;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处于生态安全良好区,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相对合理,在粮食自给、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相对较好.[建议]编制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制定土地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公众土地生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用地管制;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以确保南宁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0年滁州市TM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生物资源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滁州市耕地承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滁州市人均耕地减少16.4%,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2010年滁州市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远低于全球水平,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减少与人口数量增长呈负相关关系;2000—2010年滁州市耕地生态承载等级从富富有余转变为超载与平衡临界状态,琅琊区耕地生态承载等级由富富有余转化为过载,南谯区耕地生态超载等级变化较小。划定基本农田范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发展现代农业,提高耕地整体性和机械化水平,是缓解滁州市耕地生态超载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珍铭  徐超平  夏斌  高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5-11197,11212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东营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东营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3~2008年,东营市生态安全指数由等级Ⅲ提高到等级Ⅳ,即由土地生态安全的一般状态改善到良好状态;次一级的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显示,东营市土地自然安全指数和土地社会经济安全指数提高较快,而土地环境生态安全指数提高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