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纽带科(Hoplolaimidae)两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了两种纽带科线虫:松拟盘旋线虫及双宫螺旋线虫。松拟盘旋线虫为我国新记录种,分离自上海植物园细辛根围。双宫螺旋线虫为上海常见的螺旋线虫之一,根据观察认为双螺旋线虫的形态与具膜螺旋线虫一致,故提出具膜螺旋线虫为双宫螺旋线虫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2001~2004年,对中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线虫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分离鉴定出7个纽带亚科线虫,其中6个是马铃薯上的新记录种。笔者对其中4个种:松树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Mamiya,1968)、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Steiner,1914)Golden,1956]、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Cobb,1890)Sher,1961]和明茨螺旋线虫(H.minziSher,1966)的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荔枝树根际的两种拟鞘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采自云南省果树根际的隶属于环科[Criconematidae(Taylor,1936)Thorn,1949]、环亚科(Criconematinae Taylor,1936)的两种线虫荔枝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 litichi Edward & Misra,1963)和紧鞘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 stricta the catus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各地2773份植物根际土壤线虫标本中鉴定出半轮属线虫5个种,描述了其中的3个新记录种:加利福尼亚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 califronianus)头部唇盘略突出,尾圆锥形,尾末端钝圈,尾端双层体鞘分离充分,口针较短(72—78μm),v=90.2%—94.2%;拟台湾半轮线虫(H.parataiwanentis)头部唇盘突出,头环2条后翻,尾圆锥形,尾竭急剧缢缩,末端钝尖且环纹不清,口针较长(76—80μm),V=89%—90.3%;变环半轮线虫(H.varionodus)头部平截,唇区不突出,尾圆锥形、末端逐渐钝尖,双体鞘分离不充分,口针相对最长(78—88μm),V=81.4%—91.5%。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在云南宾川葡萄栽培区采样鉴定的中国植物寄生线虫新纪录种2个:花烛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 anthurii BaujardGermani,1985)和阿穆尔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edes amurensis EroshenkoVolkova,198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深圳市观赏植物线虫病的发生和动态,从2006年至今,对深圳市观赏植物线虫病害进行了持续的调查监测,在生长不良的观赏植物根际采集了根系和土壤样品,用改良贝曼漏斗法从这些样品中分离出多种植物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这些线虫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其中,从宝安区、光明新区和南山区的袖珍椰子(Chamaedorea elegans)和孔雀竹芋(Calathea koyana)根际样品中分离鉴定出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Cobb,1890)Sher,1961]和假强壮螺旋线虫[H.pseudorobustus(Steiner,1914)Golden,1956]。这2种线虫的形态测量值和特征分别被记录和描述,其中双宫螺旋线虫雌虫体长557.5~657.5μm,口针长22.5~27.5μm,尾长12.5~17.5μm,尾端无尾尖突;假强壮螺旋线虫雌虫体长647.5~740.0μm,口针长25.0~30.0μm,尾长17.5~22.5μm,尾端有一个尾尖突。这是首次报道双宫螺旋线虫和假强壮螺旋分别发生于袖珍椰子和孔雀竹芋根际。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栽培圃地调查松褐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并取样镜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揭示日本五针松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可能性和扩散风险,为开展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本五针松圃地采集枯死或濒死的日本五针松植株,采用分离镜检法检测枯死或濒死日本五针松木质部的线虫种类;剖木检查天牛危害,观察留在日本五针松松枝上的补充营养伤口,同时鉴定天牛幼虫特征,解剖检验羽化的天牛成虫携带LⅣ状态。【结果】在枯死或濒死6株日本五针松枝条样本中有3株样本分离到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50%,其中1个样本检出纯松材线虫,1个样本检出纯拟松材线虫,1个样本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混合寄生,检出率各为33%。侵入枝干的天牛幼虫为松褐天牛幼虫,该幼虫能在日本五针松上顺利羽化为成虫,并携带松材线虫L_(Ⅳ)型耐久型幼虫。【结论】日本五针松能被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危害并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加强检疫管理,杜绝通过人为调运苗木扩散传播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8.
太谷菜园植物寄生线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谷县境内种植的白菜、甘蓝、番茄、辣椒、茄子、黄瓜、丝瓜等各类蔬菜田植物寄生线虫种类的调查,共从150份不同菜田根际土样和病株根系中分离鉴定出8个属10个种的植物寄生线虫。其中,普通丝尾线虫(Filenchus vulgaris)、甘蓝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brassicae)、马舒德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shhoodi)、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扰乱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nfuses)等为山西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2011-2012年,在中国山东省泰安泰山和枣庄峄城石榴园产区,采集石榴(Punica granatum L.)根及根际土壤样本147份,对石榴的根际土壤寄生线虫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采用线虫比较形态学的方法,从石榴根际分离和鉴定了3种环亚科(Criconematinae Taylor,1936)线虫:畸形环线虫(Criconema aberrans)、畸形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informis)和芒果拟鞘线虫(Hemicriconemoides mangiferae),并发现石榴是畸形小环线虫和芒果拟鞘线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若干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从台湾省引进的 4个木亡果品种爱文、台农 1号、金煌、四季木亡果及我省本地土木亡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若干生理生化的变化 .结果表明 :木亡果受冻的临界低温因品种而异 ,为 - 2 - - 3℃ ,从台湾引进的 4个品种在 - 2℃经 6h即已受冻 .低温持续时间不同 ,木亡果受冻的临界低温也不同 ,本地土木亡 - 2℃经 18h与 - 3℃经 6h叶片的相对电渗率相同 .木亡果品种间耐寒性差异与叶片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相关 ,土木亡上述诸项值均高于从台湾引进的 4个品种  相似文献   

11.
混种非洲狗尾草对紫茎泽兰表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是我国最具入侵性的外来杂草之一,现已在西南大部分地区造成危害。研究了紫茎泽兰和非洲狗尾草在重度、中度和轻度3个不同入侵程度的土壤和未入侵土壤中单种和混合种植时的表型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混合种植时非洲狗尾草的长势明显强于紫茎泽兰,混种非洲狗尾草可明显降低紫茎泽兰的生长势。混种区的紫茎泽兰株高、节间距、节数、单株叶片数、绿叶率、叶绿素含量和根长均小于单种区,其中株高、节间距和叶绿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非洲狗尾草对紫茎泽兰生长的抑制作用随其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在非洲狗尾草植株数量3倍于紫茎泽兰时抑制效果最大,紫茎泽兰株高只有其单种的1/3,节间距只有单种的1/2,叶绿素含量不足单种的1/2。对不同入侵类型土壤中的替代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相同种植比例下,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非洲狗尾草对紫茎泽兰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在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等比种植时,重度入侵土壤中的紫茎泽兰节间距和单株叶片数与轻度和中度入侵土壤中的紫茎泽兰节间距和单株叶片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轻度入侵土壤中开展紫茎泽兰的牧草替代控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竹丛枝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竹生香柱菌即是其中的一类,包括竹香柱菌(Epichlo bambusae)和箬竹香柱菌(Epichlo sasae)两种。日本学者Tanaka 根据形态结合分子的研究结果,将其更名为箣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 bambusae)和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 sasae)。该文作者于2007年5月底从安徽省广德县的短穗竹上采集到1种异香柱型丛枝病标本,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箬竹异香柱菌,而不是先前认为的箣竹异香柱菌。鉴于国内有关其他寄主上的竹生异香柱菌的描述模糊,并且绘图非常简单,因此建议对我国竹生的异香柱菌形态学和寄主范围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福建龙眼根部寄生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从福建省龙眼根部和根际土壤样本中鉴定出11种线虫.刻尾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renacauda)及短镖针线虫(Paratylenchusveruculatus)为国内新记录种.除指标剑线虫、芒果半轮线虫外,所有种在我国龙眼上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试验于2007年对云南省丘北县辣椒田的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其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桃蚜、烟青虫、棉铃虫和斜纹夜蛾;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桃蚜的发生高峰期在8月上旬,平均每株11.3头;斜纹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在8月中旬,平均每株虫量3.9头、斜纹夜蛾3.0头。主要捕食性天敌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8月中上旬和8月下旬,平均每株虫量七星瓢虫0.82头、异色瓢虫1.3头。由于田间桃蚜种群数量处于较低水平,秋季辣椒生长期间对桃蚜可不采取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5.
 用大蒜原液(A)、原液稀释5倍(B)、原液稀释10倍(C)、原液稀释15倍(D)对芒果花期主要害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CK2防治扁喙叶蝉效果与CK1相比,在1%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P<0.01)。处理A, B防治花蕾蛆的效果与CK1相比,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处理B防治褐蓟马的效果与CK1相比,在1%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P<0.01);处理B,C,D防治茶黄蓟马的效果与CK1相比,在1%水平上差异达极显著(P<0.01);处理A,CK2防治茶黄蓟马效果与CK1相比,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25种南亚热带植物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耐阴性,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其种类包括目前正在推广的园林植物和采自森林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用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片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Φ)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25种植物可分为3类: 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硬枝老鸭嘴、百两金、野芋、桢桐、板蓝根、狮子尾、红背桂、虾脊兰、宫粉郁金和黑骨蕨等10种,第2类为耐阴性中等的石柑子、大花鸳鸯茉莉、北江砂仁、崖爬藤、合果芋和华南胡椒等6种,第3类为耐阴性相对较弱的可爱花、鸡爪兰、咖啡、扇蕨、棕叶九尾草、草果、千年健、大叶仙茅和虎舌红等9种.Pn与Chl a/b值和R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hlb呈显著的负相关;LCP与LSP呈显著正相关;Chl b与Chl a和Chl a+b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Chl a/b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A呈显著正相关,与LW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辣椒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RAPD标记对从国内外收集的灯笼椒、长椒、圆锥椒和簇生椒等1年生辣椒(CapsicumannuumL.)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个随机引物、22个参试材料共扩增出1258条带,其中多态条带比率(PPB)接近50%,表明供试辣椒之间的遗传基础较窄.D=0.69时,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灯笼椒,圆锥椒,第三类包括簇生椒(朝天椒)和长辣椒(牛角椒);D=0.75时,供试材料分成4类,将簇生椒和长辣椒区分开来;D=0.77时,进一步区分长椒的杂种一代和自交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辣椒变种中,簇生椒与长椒亲缘关系较近,与圆锥椒次之,与灯笼椒最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双列杂交方式研究带有eui1、eui2基因的4种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株高、分蘖及叶面积动态.结果表明:带有eui基因的e-杂交稻的株叶形态与对应的非eui基因杂交稻相似,但含有eui基因使杂交稻株高增高,分蘖略有减少,成穗率却有所提高,有效穗与原杂交稻相当;eui1基因效应大于eui2基因,同时含有eui1、eui2基因的e-杂交稻十分相似于含eui1基因的e-杂交稻.不同类型杂交稻比叶重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旺盛期,含有eui1基因的e-杂交稻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含eui2基因的e-杂交稻和不含eui基因的对照,含eui2基因对杂交稻叶面积的增大作用不显著.生长后期,e-杂交稻叶面积减小较快,使e-杂交稻叶面积指数逐渐降至或低于对照水平.eui基因表现的效应呈现如下顺序:eui1≈eui1+eui2>eui2.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0只绿孔雀和5只蓝孔雀的mtDNA细胞色素b基因516 bp序列, 结合已发表的孔雀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数据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以雉鸡和家鸡的同源序列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蓝孔雀群体内遗传差异程度低于绿孔雀,绿孔雀和蓝孔雀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数为21.417,净遗传距离为0.039±0.01,推断出绿孔雀与蓝孔雀的分化时间至少为2.96百万年,从而在分子水平揭示出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重建的系统树将所有序列聚为支持率较高的绿孔雀与蓝孔雀2大类群,显示云南的绿孔雀至少存在两种类型,且这两种类型可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而白孔雀和杂色孔雀在分类上则属于蓝孔雀类群。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原寄主枝条挥发物趋向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4种不同寄主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对原寄主气味和复叶槭气味的趋向差异不大。这表明在没有嗜好寄主气味的前提下光肩星天牛可以识别原来寄主气味,但是如果有嗜好树种气味存在,光肩星天牛就不趋向原来寄主树种的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