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樟子松的外生菌根为材料,采用形态解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及研究,并将所测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19种,担子菌15种,子囊菌4种,分别来自于丝膜菌属(Cortinarius)、丝盖伞属(Inocybe)、牛肝属(Suillus)、蜡壳耳属(Sebacina)、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棉革菌属(Tomentella)、黏滑菇属(Hebeloma)和空团菌属(Cenococcum)、块菌属(Tuber)、口蘑属(Tricholoma)。表明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相对较高,且与利用地上子实体鉴定的外生菌根真菌种类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板栗菌根真菌侵染机理研究以及菌根真菌的实际生产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氮源(蛋白胨、KNO3、(NH4)2HPO3、酵母浸出液)对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存在差异,大红菇(Russula alutacea(Pers.)Fr)、黄丝膜菌(Cortinarius turmalis Fr.)、淡紫红菇(Russula lilacea(Quél.))和空柄小牛肝菌(Boletinus cavipes(Opat.)Kalchbr.)属中温菌,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而褪色红菇(Russula decolorans(Fr.)Fr.)、多根硬皮马勃(Scleroderma polyrhizum(J.F.Gmel.)Pers.)和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 W.F.Chiu)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属耐高温菌。7种菌在pH为5~6时长势良好,最适环境为偏酸性。大红菇、褪色红菇、黄丝膜菌和多根硬皮马勃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蔗糖、甘露醇和麦芽糖,其他3种菌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多数菌根真菌在以有机氮和铵态氮为氮源条件下的长势好于硝态氮。【结论】初步确定了7种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板栗共生菌根真菌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调查能与板栗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有13属29种,分布的优势真菌有马勃属(lycoperdon)、须腹菌属(Rhizopogon)、秃马勃属(Calvatia)、红菇属(Russula)、牛肝菌属(Boletus)、鹅膏属(Amanita)、松塔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等。外生菌根真菌与板栗共生关系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真菌种类,马勃类和须腹菌与板栗共生菌根发育最好,其次为红菇属及牛肝菌属。不同真菌发生的规律不同,但子实体“潮”的出现与降雨最为密切。土壤通气性好、湿度较大有利于菌根真菌子实体发生,新开展育苗的苗圃地菌根种类不甚丰富。菌根的生长伴随着板栗新根的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檀桥’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Tanqiao’)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板栗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檀桥’板栗家系苗为材料,采用经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所获得的中华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 LY-8)、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LY-9)、硬皮马勃属未知种1(Scleroderma sp. 1,LY-17-2)和未知种2(Scleroderma sp. 2,MB)进行接种,比较了接种和未接种‘檀桥’板栗幼苗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指标(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光合指标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1)接种4个月后,4种外生菌根真菌均能成功侵染‘檀桥’板栗,接种LY-17-2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真菌,达86.40%。(2)接种4种菌根真菌均能显著提高‘檀桥’板栗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和苗木质量指数(SQI)。其中,接种LY-17-2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LY-9,达12.61 g/株;接种LY-8的幼苗总根长、表面积、体积、根尖数显著高于接种...  相似文献   

6.
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对贵州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采集及鉴定研究(不完全统计),初步调查了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ectomycorrhizal edible fungi)的种类、共生树种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现有食用真菌126种,隶属担子菌亚门2纲7目14科27属,其中待发表的新种1种[冬白蘑(Tricholoma brumale He et L.Zhang)].共生树木2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2属7种;被子植物7科12属19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秦岭山区的大型真菌资源,采取实地调查与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调查了秦岭紫柏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结果表明,秦岭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有大型真菌4纲4目15科26属38种,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食用真菌(22种)、药用真菌(10种)、食药兼用真菌(10种)、毒菌(9种)、腐生菌(包括11种木生菌和24种土生菌)、外生菌根菌(7种)和寄生菌(1种)7类.  相似文献   

8.
卢中科    李敏    丁贵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51-158
为了解不同外生菌根真菌的抗旱能力及机制,筛选具有较强抗旱性的优良菌株。选取琥珀乳牛肝菌(sp)、粘盖乳牛肝菌(sb)、橙黄硬皮马勃(sc)3种外生菌根真菌,采用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2种方式,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EG-6000浓度下,sb菌丝生长速率一致,sp在0~21 d的菌丝生长速率较高,sc则在14~28 d才呈现速生期;轻度干旱胁迫(PEG-6000浓度为10%~20%)有利于sb和sp生物量的积累,增加sb对H+的分泌,并提高sb的SOD活性,降低sb的MDA含量,而sc的生长则受到PEG-6000的抑制;在PEG-6000处理下,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形态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随PEG-6000浓度升高菌丝形态损伤进一步加重,但sb菌丝形态结构完整度高于sp与sc。因此,轻度干旱胁迫利于sb的生长,3种外生菌根真菌抗旱性强弱为:sb>sp>sc。本研究结果可为外生菌根真菌抗旱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旱菌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蹯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 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外对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量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菌种分离和鉴定及菌根菌剂应用等方面,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研究数量非常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目前报道的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20属50种,并从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与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林业生态综合治理高效乡土菌剂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功能挖掘的研究和应用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樟子松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和收集,建立野外调查和长期监测体系,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分布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建立从分离、筛选、评价到菌根菌剂产品所需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为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高效乡土菌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西藏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09年至2014年,采用样地法和随机踏查方法对色季拉山不同海拔各种林型下的外生菌根菌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结果表明:该区域已知外生菌根菌247种,分别隶属于9目22科37属;科、属、种数分别约占国内已知外生菌根菌的44.9%、27.8%和41.1%。优势科(≥10种)有5科,分别为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鹅膏菌科(Amanit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5种)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牛肝菌属(Boletus)、粘盖牛肝菌属(Suillus)、蜡伞属(Hygrophorus)、口蘑属(Tricholoma)、丝盖伞属(Inocyb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和鸡油菌属(Cantharellus)。主要分布于海拔2 400~3 900m的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其中食用菌171种、药用菌70种和毒菌64种。  相似文献   

12.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它们拥有对环境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联合体,菌根共有三种,即外生菌根、外内生菌根和内生菌根.VA菌根是内生菌根中的一种,属真菌门、接合菌亚门、毛霉目、内囊霉科.侵入根组织后,在皮层内形成菌丝、孢囊和丛枝状吸胞,菌丝的一部分延伸到土壤中,在幼根的表面形成菌丝网.  相似文献   

14.
蒙古沙冬青伴生植物AM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伴生植物丛枝菌根(AM)真菌遗传多样性特征,于2013年7月随机取样采集内蒙古乌海、磴口和乌拉特后旗3个样地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根围土壤,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AM真菌群落结构、生态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共分离鉴定球囊霉属(Glomus)、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和根内球囊霉属(Rhizophagus)3属AM真菌,其中,Glomus为所有样地和土层共有优势属,G.coronatum(AJ276086.2)和G.sp.(KC558550.1)为霸王根围优势菌种,Uncultured Funneliformis(HG004455.1)和Uncultured Rhizophagus(KC797139.1)为白刺根围优势菌种;G.coronatum(FR773145.1)是乌海特有菌种,G.sp.(AJ315521.1),Uncultured Rhizophagus(KF386282.1)和Uncultured Glomus(HG972422.1)为磴口特有菌种。(2)不同宿主、样地、土层AM真菌具有不同的DGGE图谱特征,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呈现蒙古沙冬青霸王白刺;同一样地,0~30cm土层高于30~50cm土层;同一土层,乌海、磴口均高于乌拉特后旗样地,其中乌海20~30cm土层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16和2.06。(3)土壤速效磷与AM真菌多样性显著正相关,碱解氮、碱性磷酸酶与AM真菌群落多样性显著负相关。可见,AM真菌能与宿主植物形成良好共生关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宿主植物、环境因子对AM真菌群落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集板栗园中板栗外生菌根,对其进行真菌的分离、鉴定,并与植物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筛选出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方法】以板栗外生菌根为材料筛选单菌落真菌,并利用真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筛选长势良好的真菌与15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四点对峙试验。【结果】从板栗菌根中分离并鉴定了螺旋木霉、钩状木霉、生赤壳等15个属的20个菌种。通过四点对峙试验发现,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病原菌种类在13种以上,具有广谱性。【结论】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效果较好,可作为候选菌种进行生防菌剂生产。  相似文献   

16.
巨桉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巨桉人工林外生菌根(EC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为菌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赣南地区6个不同林龄的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鉴定分析巨桉根系EC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本研究共得到1 929个OTU,隶属于2门2纲10目22科30属。革菌属(Thelephora)、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棉革菌属(Tomentella)为研究区内优势菌属,总相对丰度超过80%。三大优势菌属在不同林龄林分中分布情况明显不同,相似性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林龄林分EC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 a和7 a林分ECM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表现为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较高;3 a和6 a林分ECM真菌物种数量差异大,3 a和9 a林分ECM真菌种类差异大。表明巨桉人工林ECM真菌群落主要由3种丰度较高的优势菌属与多种低丰度菌属共同组成,林龄是影响巨桉人工林ECM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测定非菌根苗(对照),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和豆马勃属(Pisolithus sp., PS)接种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幼苗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显著提高(P<0.05)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接种Cg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PS接种苗(P<0.05)。研究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但不同菌种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薄壳山核桃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功能和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开展思茅松菌根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为促进思茅松的生长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思茅松菌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再对分离得到的菌根内生真菌进行形态显微结构观察及r 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思茅松菌根中共分离得到67株菌根内生真菌,隶属于13个属16个种。17株为Penicillium sp.,12株为Umbelopsis sp.,10株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分离比率分别为25.37%、17.91%、14.93%。思茅松菌根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Penicillium sp.、Umbelopsis sp.、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可能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9.
为云南双柏县鄂嘉镇大型真菌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实地踏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对双柏鄂嘉镇大型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39种,隶属于2门4纲9目21科25属,其中,子囊菌仅1科1属1种,担子菌18科24属38种;≥4种的优势科有3个,占总科数的14.29%;≥3种的优势属4个,占总属数的16.00%;按生态类型可为木生真菌、土生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3类,木生真菌11种,占总数28.21%,土生真菌4种,占总数10.26%,外生菌根真菌24种,占总数61.54%;按利用价值分为食用、药用及毒菌3类,食用菌18种,药用菌12种,毒菌7种,其中食药兼用菌7种,未知种9种。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冬明    袁德义    邹锋    张旭辉    朱周俊    谭露曼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2):195-200
明确3种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锥栗外生菌根真菌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方法,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的直径,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氮源(KNO3、(NH4)2HPO4、NH4NO3、蛋白胨、酵母膏)对3种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锥栗外生菌根真菌最佳生长条件差异不大,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属中温菌;3种外生菌根真菌在pH4.0~8.0均能生长,鸡枞菌(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和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最适生长pH为6.0,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为7.0;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碳源均为甘露醇,最适氮源均为KN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