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室内吡虫啉汰选法,对烟粉虱种群进行了连续14代的抗性筛选。结果显示:在筛选初期(16代),吡虫啉抗性增长较为缓慢,从第8代起抗性增长速度加快,到第14代时抗性达到8.64倍,且毒力回归方程中的斜率由1.772降低为0.838。此外测定了烟粉虱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结果显示:抗性种群的CarE和MFO活性分别是敏感种群的2.35和1.20倍,表明CarE和MFO活性增强是烟粉虱对吡虫啉抗性增加的重要原因;而两个种群间GSTs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阈状分析法分析了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噻虫嗪的抗性遗传力,同时测定了抗性种群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汰选20代后,对噻虫嗪的抗性上升5.34倍,在药剂选择压力40%~60%下,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048。交互抗性结果显示,抗性种群对吡虫啉和啶虫脒分别产生了3.70倍和3.43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噻虫嗪产生10倍抗性,需要选育26代,表明新疆MEAM1烟粉虱隐种对噻虫嗪产生抗性风险较小,同时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交互抗性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活力测定法分析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苘麻、番茄、茄子和黄瓜4种寄主植物中,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是取食番茄的2.64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SOD活力的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取食茄子的B型烟粉虱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是取食苘麻的3.13倍,且差异显著,取食苘麻与番茄的B型烟粉虱种群之间的POD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4种寄主上的B型烟粉虱种群的羧酸酯酶(CarE)活力以取食茄子的最高,其次为苘麻、番茄,最低为黄瓜;取食黄瓜的与取食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之间差异极显著,取食苘麻与茄子的B型烟粉虱种群GSTs活力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阿维菌素对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解毒酶及抗性的变化,在室内测定了不同增效剂对阿维菌素的影响及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药剂连续选育15代后,种群抗性倍数达到8.17。3种增效剂对敏感、抗性种群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抗性种群中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作用显著,增效倍数分别为2.34、1.94。3种解毒酶的测定表明阿维菌素对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有显著提升作用,说明MFO、CarE的增强可能是番石榴实蝇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新疆主要农区烟粉虱生物型分布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新疆烟粉虱有效防治及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mt COI)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技术进行烟粉虱的生物型鉴定,利用浸叶法和着卵浸渍法测定新疆伊宁、和田、莎车、吐鲁番和昌吉烟粉虱种群对11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生物型鉴定显示Q型烟粉虱在测试的5个田间种群中均有分布,和田烟粉虱是以B型为优势种的混合型种群,伊宁、莎车、昌吉和吐鲁番种群均为Q型;抗性监测表明吐鲁番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达到57.67倍的高抗水平,伊宁种群仅对吡丙醚具有抗性。吐鲁番、莎车、和田、昌吉种群对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和啶虫脒产生了低到高水平的抗性(RR 5.53~57.67倍),对吡蚜酮+异丙威具有低到中等水平的抗性(RR 5.14~31.92倍);吐鲁番和昌吉种群对阿维菌素及溴氰虫酰胺都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RR 31.67~32.73倍,RR 10.93~29.57倍),对氟啶虫胺腈为低到中等水平的抗性(9.7~11.66倍);莎车、吐鲁番及伊宁种群对吡丙醚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7.96~31.33倍)。【结论】测试的5个烟粉虱种群以Q型为主,B型仅有少量分布;不同烟粉虱种群对常用药剂的抗性水平不同,对吡虫啉抗性水平最高,应根据当地的抗性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连续对南京、吴江和安庆3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吡虫啉的抗性动态监测,并对相关的室内筛选品系进行了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虽然2005年以来国内已经较少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并没有显著下降(由26.6~147.8倍到37.4~87.3倍).然而通过构建褐飞虱不同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其适合度显著下降,仅为敏感品系的0.191,表明褐飞虱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在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田间抗性会逐步下降.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讨论分析认为,目前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没有显著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吡虫啉,主要用于早期防治白背飞虱;另一方面目前使用的某些替代防治药剂可能与吡虫啉具有某种交互抗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后对其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为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对吡虫啉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25代以及用吡虫啉对黑肩绿盲蝽连续诱导25代,每隔5代分别测定黑肩绿盲蝽的敏感性和酶活性。【结果】SNCF_(25)种群的敏感性变化不大;RNCF_(25)种群的LC_(50)值是原来的1.53倍;诱导(INCF_(25))种群LC_(50)值是原来的1.66倍。SNC、RNC和INC的黑肩绿盲蝽种群F_5、F_(10)、F_(15)、F_(20)、F_(25)代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变化与抗性倍数的变化不一致,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抗性倍数的变化较一致。【结论】黑肩绿盲蝽对吡虫啉的抗性发展较慢,其抗性发展与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的活性变化无关,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及抗药性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就采自江苏省句容、南京、高邮三地褐飞虱的生物型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三地稻褐飞虱类型已趋向生物型 ;采用浸苗法 ,对药剂扑虱灵进行了褐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抗药性监测 ,对药剂吡虫啉进行了抗药性筛选 ,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褐飞虱对扑虱灵的抗性是 1993年的 14 .8倍 ,属中抗水平 ,且抗药性仍在上升 ;经连续筛选 8代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指数为 2 .5 ,属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07-1010
对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其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侵染烟粉虱成虫后,烟粉虱成虫体内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都受到明显影响;SOD,POD,CAT,GSTs和CarE活力在感病前期均有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在接菌48~60 h时酶活力达到最大,然后酶活力开始下降,至84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见,玫烟色棒束孢的侵染严重影响了烟粉虱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几种常用杀虫药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黄瓜大田内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扑虱灵均是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杀虫剂,其中以吡虫啉效果最佳,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72,表明吡虫啉施用区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只相当于对照区的4.72%,其次为阿维菌素和扑虱灵,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19和0.1551.由于烟粉虱对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及乐果对天敌的杀伤,乐果施用区内烟粉虱出现大量发生和猖獗危害现象,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1.0762,即烟粉虱种群数量为对照区的1.0762倍,因此应该停止使用这类杀虫剂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