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根据1996—2008年全国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我国制定建设用地的调整方向和利用目标提供决策依据。从建设用地利用结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省级尺度为评价单元,从不同评价指标出发,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8年,我国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和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利用效率存在下降趋势,同时各省份评价单项指标的集约利用幅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我国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总体趋势为东南沿海区高于西北内陆区,经济发达区高于经济落后区;针对不同省份,未来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应根据时空变化规律着力于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北京市主体功能空间分区的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方法,分析主体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的空间变化差异,并提出基于空间功能相匹配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调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主体功能区中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别处于高度集约区、中度集约区和低度集约区之间,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处于低度集约区;相关指标评价中,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提升潜力,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负荷超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内的全部建设用地为评价对象,研究各区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类型.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12个区县中,1个区县为人口集约扩张型,3个区县为经济集约扩张型,8个区县为双低效扩张型,且存在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熵值法计算耕地集约利用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出耕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并分析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影响湖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重要的因素为机械化率、动力投入、化肥投入、粮食安全系数和劳动力投入指数。湖南省各市州耕地集约利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的特点。高度集约利用区主要是位于长株潭和环洞庭湖地区;中度集约利用区主要分布在湘中南地区,低度集约利用区主要分布于湘西地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过半阶段,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58.52%,工业化方面也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4.6%。持续的结构变迁与用地走向改革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并造成耕地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为了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正态转变,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探究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现状并分析其空间影响因素,以期为平顶山市政府规划管理和政策引导提供支持与依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整体集约度较高,研究区处于中部地带各县(市、区)存在区域差异性较明显,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南部地区递减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是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6.
人口聚集、经济增长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化发展。基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视角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遵义市为研究对象,从利用强度、增长耗地、用地弹性三个子系统出发对其人口—经济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得出三个子系统的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并判断其耦合协调类型,运用GIS技术将评价成果空间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中,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系统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化特征;遵义市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度,三个子系统都呈现区域差异化特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科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该研究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15个副省级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排名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各城市发展不均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春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值为0.260,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14位,集约度等级属欠集约。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婷婷  葛兆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6-22108
分别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经济产出等3个方面构建了3级15个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江苏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格局。从江苏省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来看,可将江苏省分为高集约地区、中集约地区和低集约地区3类。其中高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中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中和苏北部分地区;低集约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以南北差异为主,东西差异为辅,长江成为江苏省土地利用集约差异的南北分界线。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动态分析和弹性系数判定法对其进行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探讨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及下辖区(县、市)基于人口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本级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下辖的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为集约趋势型,其余区(县、市)为粗放趋势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石漠化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挖潜是重中之重;遵义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动态分析和弹性系数判定法对其进行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探讨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决策方向。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及下辖区(县、市)基于人口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皆为粗放趋势型;遵义市本级基于经济的土地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趋势型,下辖的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为集约趋势型,其余区(县、市)为粗放趋势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关注的焦点,石漠化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挖潜是重中之重;遵义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74-8376
首先建立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地耗”指标体系;然后以164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因素评价方法和熵权法评价2003~2011年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后分析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以期对制定和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土地政策和实现区域间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07年农用地集约利用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差异,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农用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四川省农用地集约利用度整体水平不高;②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度最高的成都市是集约度最低的甘孜州的4.5倍。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域分异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17个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2003~2006年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TATISTICA软件为手段,进行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时空差异评价,得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2003~2006年间新疆17个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结果为基础,通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通过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在4年中变化不大,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地域分布上空间特征十分显著,呈现出一个梯度:从东向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呈下降趋势.这充分反映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城市用地效益水平综合测度及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市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障碍度诊断。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主导障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区域经济障碍因子各具特色。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规划与管理、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重视城市环境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素  周勇  郧文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07-690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区位条件是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发展趋势总体良好,但是拥有"开发区"和"园区"的区域,其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较其他区域低,表明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区域产业用地评价的基础工作。因现阶段我国产业用地的定量评价成果较少,作者从区域土地和工业用地评价等相关研究入手,以期在评价空间层次划分、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对区域产业用地有所启示。通过比对得出结论:区域产业属于宏观层次评价;对区域评价单元评价应能反映区域产业用地情况,考虑应以区域内一个城市产业用地整体作为评价单元;当前我国产业用地评价多集中在政策制定研究的定性考察方面,应着力挖掘产业用地内涵,加强对区域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考虑产业用地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新时期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轴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市为研究区,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法对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城市驱动因子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4个城市在2010-2015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为了加强横向对比,分别求取了4个城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河子市(0.546)、乌鲁木齐市(0.524)、克拉玛依市(0.503)、昌吉市(0.479);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分别对4个城市从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与强度、社会人文状态和生态持续性4个方面归纳出了影响城市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66-8768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利用效益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研究建立了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in-max标准化法和TOPSIS法,对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2011年建设用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群城际之间建设用地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2009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分析计算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度平均水平为0.1417,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县市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为0.14,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特征;耕地利用集约度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主要地级市(包括加格达奇区)及其周边县市,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部和东部;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主要受区位条件、自然特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