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供给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紧张。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是促进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并实现其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基于D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柳州市2003~2005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借助ESDA理论与方法,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等4个方面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多属性群体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郑州市2007—201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其土地利用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根据郑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7年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有所提高,综合绩效贴近度从2007年的0.367 0上升到2017年的0.740 3,绩效水平也从中级阶段达到了良好阶段;从准则层的单项绩效贴近度来看,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但绩效水平和上升幅度有所差别;从准则层指标的障碍度看,2007—2016年生态可持续性和土地利用程度障碍度呈增长趋势,年均幅度分别为24.30%、11.26%;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障碍呈负增长趋势,年均幅度分别为12.67%、29.58%。从指标层因子的障碍度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综合容积率、人均道路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以及建成区人口密度等成为未来影响郑州市土地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地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推动城市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3个方面构建了盐城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盐城市2009和201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江苏省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比较13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间土地利用效益差距悬殊,空间分布呈由南到北整体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效益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外部溢出效应明显,其中苏南地区为热点区域,苏北地区为冷点区域;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均处在失调发展阶段,苏南地区多数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而苏北地区多数处于高度失调阶段。【结论】各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间未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以保定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志波  许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76-4578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结构与布局、土地投入程度、利用强度、利用效益及持续发展趋势5个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保定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科学评价。通过量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研究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有助于遏止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实现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广西为例,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划分为4个集约利用梯度区。从整体上说,广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应加大对城市土地的投入,努力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但随时间不断提高;(2)土地投入偏高导致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较低;(3)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浪费严重是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5)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和强化政府干预职能是提高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壮金  周兴  左志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20-61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某一时点、某一区域的城市土地中,在获得城市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前提条件,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等途径,来获得土地的最佳综合效益。按照系统性、适宜性、可量化等原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体现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该研究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社会效益、土地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构建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以株洲市2006~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加权函数法求得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分值,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结果表明: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得分逐年递增,土地利用的协调度较低,分为基本协调和不协调两类。据此提出了提高株洲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继续稳步提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土地利用三效益的综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叶刚  王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16-8720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突变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省14个市2003~2011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上升的,但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表现为以沈阳、盘锦、大连为中轴线向东西两侧降低,且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部;②从经济区域规划来看,沿海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已进入一般集约利用阶段,其次为沈阳经济区处于粗放利用水平,最差的为辽西北地区,一直处于高度粗放利用水平;③运用基尼系数判断辽宁省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距变化,结果显示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距整体上减小,但分布曲线呈"U"型,从2009年开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进行评价,提出确保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的对策,以化解土地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2000年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处于风险级,2004年处于基本安全级,2008年维持在基本安全级,但状况进一步好转.2000~2008年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准则层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呈上升趋势,而数量安全、结构安全、效率安全和价格安全均呈下降趋势.[建议]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土地资源循环经济机制,盘活存量用地;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确保土地社会安全;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大宣传和数育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经济安全意识,以确保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化评估不同地区耕地利用效益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选取分别处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市彭阳县三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不同地区2001—2018年耕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各地区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青浦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体较高;长沙县生态效益较高,但经济效益低于青浦区;彭阳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处于较低水平;社会效益方面,各地区总体呈上升趋势。2)经济水平较高和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青浦区耕地利用效益水平最高,而经济水平较低和自然条件恶劣的西部彭阳县最低,中部的长沙县则处于中间水平。3)东部青浦区的社会效益是制约其耕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主要因子,其2016—2018年耕地利用效益的主要障碍指标为人均农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和土地生产力;长沙县和彭阳县主要影响因子为经济效益,长沙县2016—2018年主要障碍指标为农业机械化效率、劳动生产率等和人均粮食产量,彭阳县则为农业机械化效率、灌溉指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因此,东中西地区应做到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自身主要障碍因子对耕地利用效益水平的影响,从而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菁华  许皞  邓红蒂  左玉强  苏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48-11851
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SR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份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受土地资源条件、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及经济效益影响,开发区所在母城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也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特别重视土地使用面临的压力和反馈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信息熵、非期望产出的SBM窗式分析模型与因子分析法,测度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度、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与城市化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协调水平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两者呈波动增长的趋势,提升潜力较大。2)江苏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较大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及协调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江苏南部地区;2006—2017年耦合度及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空间演变特征明显。本研究可为江苏省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城市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土地循环利用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采用AHP法和实证研究法构建区域土地循环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四川省土地循环利用的总体趋势处于上升阶段.障碍因素诊断分析结果认为,实现四川省土地循环利用的重点在于提高土地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66-8768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利用效益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该研究建立了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in-max标准化法和TOPSIS法,对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2011年建设用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群城际之间建设用地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唐瑭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23-14724,14727
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了1998~2008年四川省地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改善环境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提高二者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