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综合分析江西省近年棉花生产状况及变化,进一步了解江西棉花生产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利用《中国棉花景气报告》中江西省棉花生长指数(CCGI)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以及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的监测数据,从种植面积、生长指数、产量、成本和收益等方面对江西棉花生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西省棉花生产种植面积从1994年历史最高的163300hm~2下降至2017年的50600hm~2,近5年下降明显,生长指数年度间变化幅度大;皮棉单产和总产均于2012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790kg/hm~2和15.2万t;种植总成本从2009年15411.8元/hm~2直线上升至2011年的29940.0元/hm~2,且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逐年攀升;籽棉单价从2010年11.3元/kg急剧下降至2015年5.5元/kg,降幅高达51.3%,收益从2010年30100.9元/hm~2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籽棉单价和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与农民种植棉花的收益和积极性密切相关。国家需加大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力度,棉花生产应朝着轻简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提振江西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发展棉花机械化生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胜  田绍仁 《湖北农业科学》2011,(23):4940-4944
介绍了江西省棉花生产概况和发展机械化生产的意义,指出发展棉花机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江西省发展棉花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对策与建议,以实现江西省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环鄱阳湖优势产区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鄱阳湖区是江西省棉花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分布的地区。笔者分析了该区域的棉花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鄱阳湖区域棉花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措施,以保障江西省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农棉2号是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原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和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选育出的国审棉花新品种,适宜在长江流域棉区种植。该品种坐桃均匀,桃大、卵圆形,生长稳健,后劲足,早熟不早衰,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为提高江农棉2号的种植质量,指导棉花制种田的种子生产,介绍江农棉2号的品种特性、亲本特征特性与保存、杂交制种、制种栽培管理及技术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邮编:332105.电话:0792-6840118)选育的棉花新品种“赣棉杂11”.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赣棉杂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多抗棉花新品种.2004年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邮码:332105,电话:0792-6840269)选育的中熟陆地棉新品种“赣47”,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吐絮畅而集中,生育期127天左右,高抗棉花枯萎病,抗逆性强,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籽棉265公斤。棉花新品种“赣47”!江西@辛勤  相似文献   

8.
<正>为研究棉花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我国棉花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全国棉花生产技术座谈会,全国3大棉区15个主产棉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方法]利用GC-ECD检测江西省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DDTs残留。比较了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水平,分析了DDT来源,评价了DDT生态风险。[结果]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平均残留量为0.37μg/g。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s残留量:桔树生长地土壤〉水稻种植地土壤〉茶树生长地土壤〉河滩草地土壤〉蔬菜种植地土壤〉板栗树生长地土壤〉棉花种植地土壤。DDT组分中,仅p.p′-DDT被检出,这表明7种土壤均有新的DDT污染源输入。生态风险评价表明,7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中的DDTs对该地区鸟类、土壤生物及哺乳动物的风险较低。[结论]DDT对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农业》2008,(14):4-5
<正>为研究棉花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促进我国棉花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全国棉花生产技术座谈会,全国3大棉区15个主产棉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8~2010年九江市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棉花大田试验资料,通过相关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江西棉花高产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照、温度、降雨量、病虫害和风灾,并据此提出了获得江西棉花高产的农业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油菜南北异地制种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历年来江西宜春地区须远赴青海省西宁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问题 ,探索了在江西当地选择海拔高 ,昼夜温差大的山区 ,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可能性。重点分析比较了青海西宁与江西靖安中源山区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 :江西靖安中源山区安排在 2月下旬~ 3月上旬播种 ,可能获得两系杂交油菜繁殖制种的成功 ,但产量和纯度得不到保证。而青海西宁的春季升温缓慢、长日照、少雨湿度低等条件远远优于江西山区气候条件 ,制种纯度可靠 ,产量可达 1875kg/hm2 (江西靖安为 60 0kg/hm2 )。因此 ,在青海西宁进行两系杂交油菜制种更合算 ,而江西适于两用不育系 5 0 1 8s的繁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据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指标模型,分析江西省粮食生产发展及地域变化特征;利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模型对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生产地域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 1978—2010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增长—波动—上升”过程;(2) 粮食生产离散程度、区域差异均增大,“粮食产量—人口数”地理联系率总体呈下降之势,粮食生产向吉安、宜春与抚州等地区集中;(3) 江西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江西省粮食作物布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湖南棉花生产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湖南棉花生产发展简史,着重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棉花生产历程,从湖南皮棉总产、种植面积、皮棉单产等方面按年代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了各年代湖南棉花生产特点与波动规律,认为原棉市场需求、植棉经济效益、植棉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全省棉花总产、植棉面积较大,棉花品种改良与更换、棉花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提高是湖南棉花单产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根据湖南棉花生产的新形势对湖南未来棉花生产进行了展望,指出全程机械化是湖南棉花生产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江西省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氮肥施用量大、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从广东引进"三控"施肥技术,在南昌、安福和广昌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平均每667 m2增产稻谷41.9 kg,增幅7.9%,节省农药肥料成本32.05元,增收节支109.15元,病虫害和倒伏减轻。该技术在江西不同示范点都表现节本增产,经济效益好,且易操作,适宜在江西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河北省棉花产量变化的规律,明确今后育种工作的目标和前景,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依据1980~2003年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产量,建立预测模型为:^X(1)(k 1)=38965.718385e0.024221-37990.718385。并在生产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据此模型对河北省棉花生产进行规划性预测,为生产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信息。明确棉花育种的总体目标是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保持适纺中支纱品种选育的优势,重视发展目前市场短缺的长绒和中短绒陆地棉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棉花基质育苗的本土化应用技术问题,通过以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与河沙、草炭不同配比的配方,在田间和室内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籽壳料渣、河沙和草炭的体积比为6∶3∶1的配方3,其三叶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比江西高安生产商品基质增加48.4%和73.5%;其育苗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和实收籽棉产量与对照基质育苗移栽无明显差异;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和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是一种取材方便、节本省工和环保的棉花育苗基质材料,在棉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棉业信息化工程的设想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安徽省棉业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提出了建设以棉花产业信息网络和棉花栽培专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程的设想,论述了"安徽棉业信息网"、棉花栽培管理专家系统(AHCCE)和基于VCD/DVD平台的、简化的多媒体棉花专家系统(AHCCE-VCD/DVD)的主要功能、组成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2012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进行总体评述,通过采用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评价方法,分析了约600个棉花种植户的连续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2012年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棉花生长指数为105,表明棉花生长情况整体略好于2011年;安徽省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较2011年下降11.1%,单产下降0.8%,总产下降11.8%;2012年新棉价格较2011年基本持平,但棉花生产物化和人工成本增加,植棉收益较2011年下降34.7%;棉花生产景气度持续下降,监测显示2013年安徽省植棉面积较2012年下降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