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单环刺螠繁殖生物学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环刺螠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天然资源量日益减少,亟待开展单环刺螠人工增养殖。本文对单环刺螠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育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单环刺螠的苗种繁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结合流式细胞术对单环刺螠体腔液细胞进行聚类,并对体腔液细胞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流式细胞术将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的Percoll各细胞层与全部的体腔液细胞对比,将单环刺螠体腔液细胞聚为3个亚群,分别为白色透明细胞、红色颗粒细胞和半颗粒细胞。体外试验发现,单环刺螠体腔液细胞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能力,可以减少大肠杆菌引发的溶血现象,能通过呼吸爆发的方式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抑菌率为22.36%;但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甚微。单环刺螠体腔液细胞分类及抗菌活性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单环刺螠基础生物学内容,完善单环刺螠的育苗、养殖的基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单环刺螠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人工养殖条件下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摄食节律,试验中将粉末状饲料与水按1∶10混合均匀后形成浊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浊度变化,通过计算每个时段投饵1 h后养殖水体因单环刺螠摄食造成浊度的改变值,来获得各时段单环刺螠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单环刺螠不同时段的摄食强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一天中单环刺螠摄食最高峰出现在18:00,次高峰为6:00,且6:00、18:00两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5);摄食最低峰出现在3:00,次低峰为21:00,此2个时段的摄食强度显著低于其他时段(P0.05),单环刺螠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单环刺螠的投喂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单环刺螠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就单环刺螠对环境的适应性、消化道组织构成及配子发生、营养组分、代谢调节、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单环刺螠幼体生长及摄食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饵料(微绿拟球藻、2/3微绿拟球藻+1/3螺旋藻、1/2微绿拟球藻+1/2三角褐指藻)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体质量约0.5 g)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结果表明:用混合饵料投喂可显著提高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P0.05);在一定盐度范围内,单环刺螠幼体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盐度为20~28时幼螠清滤率和滤食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幼螠的清滤率为(262.16±3.90)mL/(ind.·h),摄食率为(123.41±0.74)×10~4cells/(ind.·h);温度对幼螠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5~25℃时,清滤率和滤食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水温为20℃时幼螠的清滤率最高,为(251.33±10.16)mL/(ind.·h),水温为25℃时幼螠的滤食率最高,为(159.11±4.35)×10~4cells/(ind.·h)。研究表明:在较为理想的外界环境下,单环刺螠幼体的增重率与食物来源相关性较大,以混合饵料投喂效果最好;盐度和温度对单环刺螠幼体的摄食有显著的影响,幼体摄食的最适水温为20~25℃,最适盐度为28。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单环刺螠体壁制备海鲜调味基料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单环刺螠体壁为原料,将物理抽提法与酶解法相结合制备海鲜调味基料,分析单环刺螠体壁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结果]采用风味蛋白酶进行酶解,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料液比1:4、加酶量7000 U/g、酶解时间5 h.在该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38.23%,所得酶解液风味较好、分子量较低.[结论]将酶解液过滤后与蒸煮所得上清液复合即得到鲜味浓郁、营养丰富的单环刺螠海鲜调味基料,可用于进一步复配加工成相关海鲜调味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在室内模拟了4个盐度梯度(1.5%、2.0%、2.5%、3.0%)对2种规格(0.28±0.08 g、1.36±0.31 g)及4种底质类型(泥底、泥沙混合底、40目沙底、60目沙底)对2种规格(0.30±0.16 g、1.30±0.25 g)单环刺螠幼螠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盐度2.0~3.0%的条件下,规格为0.28±0.08 g的单环刺螠幼螠增重率显著高于1.5%盐度处理组(P0.05),在盐度2.5%~3.0%的条件下,规格为1.36±0.31 g的单环刺螠幼螠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 0.05);2种规格均在盐度2.5%~3.0%的条件下成活率较好,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0.05);(2)单环刺螠幼螠规格为0.30±0.16 g时,底质环境对其生长有显著影响(P 0.05),泥质底增重率最低,40目沙底增重率最高;幼螠在规格为1.30±0.25 g时,4种底质中,40目沙底组增重率显著高于泥底组(P 0.05),泥底组增重率显著高于泥沙混合底组的增重率(P 0.05);4种底质对2种规格幼螠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 0.05),但60目沙底时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海肠,学名单环刺螠,属于螠虫动物门,我国仅渤海湾的烟台地区出产。它是长圆筒形海洋动物,浑身无毛刺,粉红或浅黄色。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富含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为15℃、pH值为8条件下,测定由初始盐度2.5%变化至不同盐度(1.5%、2.0%、3.0%、3.5%)对单环刺螠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血细胞密度、SOD和ACP活力、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后,血细胞密度在48 h内和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试验组SOD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MDA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且MDA含量与SOD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0.969,P0.05);ACP活力则呈现2种变化趋势,盐度1.5%和2.0%2组先降后升再降,盐度3.0%和3.5%2组先升后降。至处理96 h,盐度1.5%和3.5%2组的血细胞密度、SOD和ACP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盐度2.0%~3.0%为单环刺螠较适宜的环境条件,盐度1.5%和3.5%条件下其免疫力显著下降,以低盐环境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半刺厚唇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半刺厚唇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及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总结其人工繁育技术,并展望了半刺厚唇鱼的养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亮点:分析鼠尾藻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今后应大力开展鼠尾藻人工育苗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展鼠尾藻海上养殖及刺参池塘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2.
生态养殖是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综述了水产生物饵料的数量和质量、溶解氧、氨氮、二氧化碳含量等水质因素和养殖生物密度等限制水产养殖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并根据养殖生物的食性、空间位等方面,探讨了不同种类之间混养和综合养殖等水产养殖模式确立的原则,以期为优化生态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和保护养殖环境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养殖是水产养殖的必经之路,建立工业化养殖保险,为工业化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是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必要部分。工业化养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不受气候约束性使得其保险的条件较为简化,但由于工业化养殖尚未完全发展、保险公司参与性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工业化养殖保险至今尚未开始发展。为有效促进工业化养殖保险的开展,提出了促进工业化养殖发展、成立工业化养殖保险科研项目、尝试互助保险并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长牡蛎养殖的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其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期对于指导海水贝类养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翘嘴鳜、斑鳜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问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寻求生态高效水产养殖新模式对于素有“鱼米之乡”的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了河蟹与小龙虾混养、河蟹与青虾混养和河蟹单养模式的3种不同养殖模式,探讨不同河蟹养殖模式下的产量、产值及成本利润率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河蟹与小龙虾混养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较少,经济效益最好(4515元/667m2),成本利润率最高(82%);其次是河蟹与青虾混养模式;河蟹单养模式下最低。笔者认为河蟹与小龙虾混养这一生态养殖新模式符合当前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可在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鼠尾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鼠尾藻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经济褐藻,营养价值较高,藻胶含量少,是海参的最佳天然饵料。随着海参、鲍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野生鼠尾藻的产量渐渐满足不了生产需求。鼠尾藻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正在各地悄然兴起。鼠尾藻在医药、保健及化学工业等行业中又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综述了影响鼠尾藻生长、繁殖、营养等多种条件及关于鼠尾藻营养成分、种群遗传、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鼠尾藻的研究发展趋势,旨在为鼠尾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有着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目前区域内地热资源主要用于供暖和洗浴,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还可进行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东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研究的重点,藉以促进东营市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条件、市场前景三方面共计选取22个评价因子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德尔菲法(Delphi)与AHP法相结合确定各层评价因子权重,形成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相关统计数据及地图的搜集,将数据标准化形成评价模型的基础地图,模型的运算结果将天津市淡水养殖用地分为四个适宜性等级,分别为非常适宜、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可用于淡水养殖的区域共计63 142 hm2,主要为适宜和一般适宜地区,分别占42.38%和56.56%;非常适宜地区占0.62%,主要分布在宝坻区南部;不适宜地区最少,占0.44%,主要分布在东丽区南部。通过养殖面积现状和可用面积的对比得出天津市发展淡水养殖潜力较大的主要有宁河县、滨海新区、西青区以及静海县;武清区、宝坻区、北辰区的淡水养殖发展相对充分,但仍具备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从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各个区县的养殖发展前景,并给出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扩展适宜性评价应用领域,共享研究成果,还整合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开发了基于Arc GIS的桌面版和网络版水产养殖规划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已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 a来,我国畜牧水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使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为实现我国畜牧水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水产业。为此,从我国畜牧水产业的实际出发,阐明了发展节粮型畜牧水产业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发展节粮型畜牧水产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