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鸣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53-54,58
随着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该文就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目的基因、转化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是植物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抗病基因的分类,抗病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并讨论了抗病基因的应用前景.另外,对近几年兴起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研究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植物抗病基因的抗病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成功克隆的基因、抗病基因产物的结构特征及植物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已经克隆了50多个植物抗病基因,大部分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中存在高度保守的区域。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生物信息学在植物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种质库通常有携带抗病基因的植物材料,通过育种的方法将这些抗病基因导入植物是保护植物免于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当前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将有利于高效筛选含抗病基因的植物材料。该文简要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其在植物抗病育种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在辅助选育多基因聚合体,构建抗病基因相关的遗传图谱,抗病基因定位及克隆,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们已经克隆了50多个植物抗病基因。大部分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中存在高度保守的区域。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生物信息学在植物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病基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述了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结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抗病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新的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不断被克隆,科研人员对于植物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中抗病(R)基因和无毒(Avr)基因的结构、功能,作用模式及作用机制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深入研究病原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该文通过对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中植物病原识别受体的组成部分,抗病基因的结构域及种类,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及相互作用的两种模式及具体机制的总结,从植物抗病基因角度探讨了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下植物的抗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的积累和植物抗病性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已作为一种崭新的概念和新技术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近年来,由于对植物抗病反应机制及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植物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经历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反应3个环节后,最终的互作表现为感病或抗病则取决于植物和病原菌双方的特性。所以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可以通过下面不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的策略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隆抗病基因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的分子互作机理,而且为植物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迄今为止,在拟南芥中已经克隆了十几个抗病基因。对拟南芥抗病基因的种类和特性、克隆策略以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定位克隆技术和转座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志静  易图永  冯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42-5344
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抗病基因进行归纳、分类,包括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及分类、抗病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进化,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桃基因组中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抗病基因均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区(LRR)。根据已知的NBS-LRR型抗病基因蛋白质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用以扩增桃基因组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获得一条大小约500 bp的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后得到4个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PNBS1、PNBS2、PNBS3、PNBS4)。推导的氨基酸均具有P-loop(激酶1a)保守区和中间的激酶2a、激酶3a保守区,除PNBS4外,均具有3端疏水结构域。它们与已克隆的N、L6、PRS2 等抗病基因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21 1%~58 8%;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18 8%~41 4%。这些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GA)可做为分子标记筛选桃的抗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麦育种的F1、F2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凡是用抗病品种做为亲本的组合,其F1代表现抗病的几率远较其它组合为高,在抗病亲本具有免疫的情况下,其组合大部分表现显性,且在以后世代分离出免疫植株的几率也大。F2代后代分离免疫与高抗植株的多少与亲本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亲本的免疫或抗病的能力越强,后代出现免疫植株或高抗类型的植株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植物抗病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文章综述了与植物抗病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植物与病原菌的作用机制及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前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利用SNP分子标记对12份番茄种质的Ty-1基因连锁标记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方法,综合评价番茄种质资源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FQSH1、FQSH4、FQSH5、FQSH10、FQSH11和FQSH25为纯合抗病资源(基因型Ty-1/Ty-1),田间表现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FQZJ6和FQSH34为杂合抗病资源(基因型Ty-1/ty-1),田间表现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野生2、FQZJ4、FQZJ9和野生3为感病纯合资源(基因型ty-1/ty-1),其中FQZJ4田间表现为抗病,其他为感病。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植物激活剂苯并噻二唑(BTH)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苯并噻二唑(BTH)是第一个成功商品化的植物激活剂Bion的有效成分。BTH是一种典型的植物抗病诱导剂,离体条件下无杀菌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的免疫活性,起到抗病、防病的作用。现对苯并噻二唑的特点、诱导植物的种类、抗病机制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目前苯并噻二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Uncinula necator is a worldwide serious fungus disease causing annual heavy lost on grapevin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get more informations on defense related EST sequences and help breeding program, we constructed and characterized a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cDNA library with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leaves and control Chinese wild Vitis pseudoreticulata clone Baihe-35-1, which is highly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In the library, the length of 58 EST fragments known as putative functions varied from 130 to 800 bp, and 60% of the ESTs exhibited high similarity to known sequences in database of GenBank with BLASTX analysis. These genes were involved in stress/defense response, detoxification, signal transduction, disease defense, and etc., and 14 ESTs remained unknown or hypothetical proteins, which may be new genes. The experiment provided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ying the disease-resistance mechanism and obtaining the genes for the aim of improving grapevine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