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婴幼儿,其中30例采用超声引导法,30例采用传统盲穿法,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时间。结果:采用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穿方法对小儿患者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30/30)和83.3%(25/3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0)和16.7%(5/30)。结论:对于婴幼儿患者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在休克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休克抢救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4例)、C组(22例)3组,其中A组行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C组行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比3组穿刺时间、出血量、静脉通畅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B组穿刺时间均比C组短(P〈0.01),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血量最多,A组出血量最少,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B组通畅率比A、C组低(P〈0.05),A、C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置管是休克抢救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置管在颅脑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45例,分为A组,选行股静脉穿刺的颅脑病人55例,分为B组。分别行穿刺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并发症中,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结论对于颅脑手术病人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安全、有效、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求小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捷径。方法:选10岁以下患儿100例,平均年龄(6.2±2.1)岁,随机分为两组(n=50),Ⅰ组(实验组)用18号短套针直接低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对照组)用传统高位穿插导引置管。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Ⅰ组49例(占98%)、Ⅱ组40例(占8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误穿动脉Ⅰ组1例(占2%),Ⅱ组6例(占12%),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4例首次穿刺未见回血。结论:低位右颈内静脉直接套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的高位穿刺导引置管法,且并发症少,更适用于10岁以下小儿经皮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40例应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关并发症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14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与导管感染有关者3例,导管堵塞2例,脱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操作者在施行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患者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例)采用PIOC置管,B组(47例)采用CVC置管,对比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的长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9%,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12.2±68.7)d,明显长于B组的(48.0±26.2)d(P<0.01);A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B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误入动脉及发生气胸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PICC置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轻微,因此提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扎止血带法对病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静脉采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扎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扎止血带法,均选择肘部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扎止血带后皮肤平展的程度,穿刺时主诉疼痛的次数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次数。结果实验组皮肤平展次数、穿刺时的疼痛感、一次静脉穿刺成功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新扎止血带法用于病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肥胖产妇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采用超声定位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方式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肥胖产妇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穿刺方式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定位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麻醉原因导致的母婴不良事件例数、麻醉前准备时间、麻醉穿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手术麻醉总有效率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有1例麻醉原因导致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准备时间、麻醉穿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产妇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采用超声定位下硬膜外穿刺置管方式进行麻醉,可以减少麻醉原因导致的母婴不良事件,缩短麻醉时间,提高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28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68例)和B组(60例)。A组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儿的神经阻滞效果、氯胺酮用量、苏醒质量、并发症、平均动脉压、心率、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阻滞作用时间长,术后苏醒时间短,阻滞完全率高,术后疼痛出现时间延迟,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开始15、30 min时,A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血压和心率平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PICC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体外负压引流瓶持续引流的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癌症并胸腔积液患者60例,在B超定位后行胸穿,将PICC管置于胸腔并外接体外负压引流瓶持续引流,持续或间断引流5~21d。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一次成功置管,无气胸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PICC管和体外负压引流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提高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正确实施5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45例透析者选择颈内静脉穿刺1次性穿刺成功;2例失败,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余3例因颈内血管条件差直接改为股静脉穿刺置管。结论:此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紧急通路。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的156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行循证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脱出、堵塞、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0.6%、1.3%、0%、0.6%,对照组则分别为5.1%、6.4%、3.8%、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穿刺有气栓、气胸或血胸等危险[1~4]。腹部闭合伤并下腔静脉系统损伤时,大隐静脉输液有加重出血的可能[5]。亦有由下肢所输的血液经下腔静脉破裂口流至腹腔的报道[6]。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途径,1990~1998年我院对44例腹部闭合伤出血休克患者施行高位头静脉切开锁骨下静脉置管抗休克,置管全部成功,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4例,其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7~72岁,平均46岁。全部病例为腹部闭合伤出血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深静脉穿刺置管适宜方法。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依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结果:152例次病人中,一针穿刺成功102例,占67.11%;再次穿刺成功47例,占30.92%;单侧失败改对侧穿刺3例,占1.97%;双侧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并发症:导管阻塞1例,为1例休克病人;穿刺点出血1例,为1例DIC病人。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有特殊要求,要认真做好每个环节,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时放液与不放液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两组,一组(20例)行巩膜外放液,一组(20例)不放液。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冷凝时间及能量,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冷凝反应、术后视力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放液组平均冷凝时间较不放液组短,平均冷凝能量较不放液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放液组视网膜下液第1天的吸收的发生率较不放液组高(95%vs60%,P<0.01)。放液组Ⅱ级冷凝反应的发生率较不放液组高(95%vs55%,P<0.01)。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复位手术时,行巩膜外放液有冷凝时间短、冷凝能量低、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快、术后冷凝反应轻、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轻及复位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超声监视下行绝经期妇女取环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绝经期妇女采用超声实时全程监视引导法行取环术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7年用BELSON700型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引导下对127例(试验组)绝经期妇女取环术的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资料,与2006年采用传统法108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取环成功率为96.1%(122/127),高于对照组的85.2%(9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取环术时间为(2.5±1.3)h、术中出血量为(4.4±1.2)mL,分别(短)少于对照组的(3.3±1.6)h和(5.8±1.4)mL(P<0.01);试验组发生术后IUD残留、嵌顿和断裂分别为1、2、2例,对照组分别为7、10、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超声实时全程监视引导绝经期取环术的成功率高,较少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逆向静脉穿刺法在肥胖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60例静脉输液的肥胖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均选择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应用逆向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向心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分别观察两组穿刺局部液体外渗情况及第1次穿刺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局部渗出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1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肥胖小儿的静脉输液,选择手背下1/3区域的浅静脉进行穿刺时,应用逆向静脉穿刺法,能减少局部渗出,提高第1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方法 35例原发性甲亢患者分别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n=13)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n=22),比较两组术后当天疼痛分级、住院时间、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射频组术后当天疼痛分级、住院时间低于手术组(P<0.01).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差...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创伤性休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 ,测定创伤性休克患者 43例 (创伤休克组 )、创伤非休克者 40例 (创伤非休克组 )及正常对照 30例 (对照组 )血清中 VEGF的水平。结果 :(1 )与正常组的(1 2 .32± 4.1 8) ng/ L相比 ,创伤非休克组及创伤性休克组 VEGF水平明显上升 ,分别为 (67.35± 2 5.2 2 ) ng/ L、(1 53.41± 2 8.1 8) ng/ L,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 )。(2 )创伤性休克组 VEGF水平明显高于创伤非休克组 (P<0 .0 1 )。(3)随创伤休克的病情加重 ,VEGF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P<0 .0 1 )。结论 :创伤后 VE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创伤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灌洗液对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绿激光手术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灌洗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于PVP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24 h内膀胱痉挛次数;并随访患者术后血尿、尿道刺激症状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24 h膀胱痉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月内血尿、尿道刺激症状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前列灌洗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止痛的作用,用于PVP术后膀胱灌注冲洗能很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