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静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32-4535
[目的]对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护地微型马铃薯幼苗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结合逐日天气变化和保护地内逐小时温湿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保护地微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高峰日的日温度变化在11.5~24.0℃之间,日最低相对湿度高于95%,日降雨累积时间至少8 h以上。[结论]设施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呈跳跃式发展,气象条件合适时,病原菌会在1 d之内大量产孢和严重侵染。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围场县马铃薯生长季节气象条件对晚疫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围场1994-1998年晚疫病的流行情况和主要气象资料,分析了生长季节6-8月气象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是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的关键因素。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在72%以上且保持3-4d,晚疫病病斑将在10d内出现。相对湿度高峰值之后是晚疫病的侵染期,相对湿度高峰值出现越早,晚疫病的侵染也早,保持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主要条件是降雨和雾、露天气。因此,气温不是这期间影响晚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997年做了田间试验用来评价影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关键天气条件.在Reckenholz做了2个试验研究晚疫病的潜伏期和侵染速率.结果表明,当累计有效积温达到2346.5℃·h时,孢子囊开始在马铃薯叶片出现.温度是影响晚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病害侵染的重要条件是温度超过10℃并且在连续6h内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降雨在病害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PhytoPRE和CWC两个决策支持系统所采取的病害防治取得了较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山地环境下马铃薯晚疫病等农业病虫害预报应用场景对近地空气相对湿度数据资料的切实需求,本研究以连续性空气温度、湿度数据集为基础样本,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的准确性,讨论以环境温湿度条件为协同参照指标的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的质量控制有效性。以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为例,论证基于露点法空气相对湿度估算的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露点法空气相对湿度估算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决定系数、平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44、8.07%、0.11%、0.97,但在实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存在明显的高估。不同环境条件对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准确性的影响不同,估算准确性随环境湿度增大而提高,实际空气相对湿度为60%以上时,准确性较高;估算准确性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表现为环境温度在10℃以上时,准确性较高。应用露点法估算的空气相对湿度对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进行预报,预报漏报率普遍在30.0%以下,最低为16.7%。结合作物病害发生与防控的实际情况,露点法估算空气相对湿度在马铃薯晚疫病始发期预报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9年黔东南州春季气候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黔东南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季节的气温、降雨、空气湿度,找出了2009年黔东南州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高于2008年的气候原因,即在气温条件满足的情况下,2009年的降雨、空气湿度条件均比2008年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多雨、高湿天气也是黔东南州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主导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的选育、生产布局以及选择防治的最佳时机提供参考,根据2007和2008年在贵州西部地区水城的玉舍(海拔1950 m)、盘县的四格(海拔2250 m)和六枝的堕却(海拔1610 m)各3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贵州西部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气象因子和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上旬至中旬,若日平均温度低于20 ℃,且连续3 d相对湿度超过75 %,同时连续降雨日超过5 d的情况下,一般在15~20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因此,建议以此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预警指标,以便在预警指标出现后的3 d内积极组织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0~2015年威宁马铃薯晚疫病资料和气象因子资料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威宁县马铃薯的发生、流行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8月,晚疫病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一定区间内的温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降水增加,相对湿度越大,气温适宜,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发展。天气晴好,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空气流动快,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当其他条件可控时,气象因子是造成马铃薯晚疫病易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跟气候因子息息相关,本文通过为期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积温、累积降雨量无明显相关系;与相对湿度≥80的天数和发病前高湿天气持续的天数相关性较大,尤其是发病前高湿天气持续的天数,当连续高湿天气持续10天以上时晚疫病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