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全面评价2001~2014年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改良成效,以河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依据,对2001~2014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的96个中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其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河北省审定中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株铃数显著提高,单铃重有所增加,衣分变化不大;早熟性改良效果明显,全生育期缩短,株高和单株果枝数增加,第一果枝节位、子指和霜前花率变化不明显;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性状改良成效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河北省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19972013年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抗虫棉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3个方面对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遗传改良进展进行分述。结果表明,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平均皮棉产量从1997年的790.5 kg/hm2增加到2013年的1534.0 kg/hm2,产量潜力以每年34.090 kg/hm2的速度极显著增长;棉花产量组分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衣分>单株铃数>单铃重。纤维品质中的断裂比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马克隆值呈增高的趋势,上半部平均长度遗传改良进展缓慢;整齐度指数大幅度提高;伸长率变幅不大。品种对枯萎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黄萎病抗性有待提高,对枯黄萎病兼抗型品种缺乏;未来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遗传育种主攻目标是协调产量与品质之间矛盾,找出产量与品质的最佳配置,实现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遗传改良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1997~2013年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抗虫棉区域试验资料为材料,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3个方面对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遗传改良进展进行分述。结果表明,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平均皮棉产量从1997年的790.5 kg/hm2增加到2013年的1534.0 kg/hm2,产量潜力以每年34.090 kg/hm2的速度极显著增长;棉花产量组分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衣分单株铃数单铃重。纤维品质中的断裂比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马克隆值呈增高的趋势,上半部平均长度遗传改良进展缓慢;整齐度指数大幅度提高;伸长率变幅不大。品种对枯萎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黄萎病抗性有待提高,对枯黄萎病兼抗型品种缺乏;未来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遗传育种主攻目标是协调产量与品质之间矛盾,找出产量与品质的最佳配置,实现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近年审定棉花品种的主要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评价了 1 992年以来河北省审定的 42个棉花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 :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有所提高 ;枯萎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黄萎病抗性育种进展缓慢 ;单株铃数、霜前花率略有上升 ;生育期、铃重、衣分相对稳定 ;纤维长度没有明显变化 ,比强度偏低 ,马克隆值基本达标。  相似文献   

5.
抗虫棉抗虫特性及产量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治虫和不治虫2种处理的泗棉3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6个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6个抗虫品种对棉铃虫具有高度抗性,产量性状也表现较好。籽棉产量,除5号品种外,其余5个抗虫棉品种匀优于CK1或CK2;2号,6号和1号品种皮棉产量高于CK2。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从产量、抗性、适应性等综合性来看,品种间差异不是很大。沧198是由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院棉花育种室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2006年11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 材料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 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 d,开花期推迟0.4 d,生育期延长0.4 d,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衣分和单铃质量相差较大.与非抗虫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3个陆地棉抗虫品种在两年间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年份间表现基本一致,而纤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新棉33B在3个抗虫棉品种中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品种与年份的互作极为显著,2002年新棉33B在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2号,而在2003年则与对照品种产量相当。JS166在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等性状上两年间表现均较好,2003年还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99035两年间在产量性状上与对照相比略有提高,但差异并不明显。所有3个抗虫棉品种2002年的纤维品质指标与对照相当,而2003年纤维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6个县245个农户两年的问卷调查材料为依据,对应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以及不同基因来源、不同代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调查所涉及的2002和2003年度,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农药成本、总成本和收益都比非抗虫棉品种高。转Bt基因抗虫棉1代种子比转Bt基因抗虫棉2代和3代种子产量高,但是两者收益之间的差异在两个年度有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区试棉花品种的枯黄萎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评价了近年来河北省区域试验棉花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84 9%的参试品种抗枯萎病 ,65 41 %的品种达抗枯耐黄水平 ,抗黄萎病的品种很少 ,双抗品种更少 ;年度间参试品种抗病性表现为抗枯萎病性达到较高水平后趋于稳定 ,不同类型品种有明显差异 ,杂交种优于常规品种 ,非抗虫棉好于转基因抗虫棉 ,低酚棉抗病性最差。  相似文献   

11.
1978-2007年三大棉区陆地棉品种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棉花品种志(1978-2007)》及品种审定公告,建立了1978-2007年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审定推广的839份陆地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铃重、衣分、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衣分、生育期、马克隆值、铃重在不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差异小,稳定性好,枯、黄萎病抗性、叶色和种植密度在各棉区品种间变化差异均很大。西北内陆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好,长江流域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差,种植密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且相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皮棉产量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有利于发展优质棉,长江流域棉区应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以培育丰产、抗枯黄萎病、抗棉铃虫和纤维品质优异的棉花新品种为育种目标,采用远缘杂交、回交、复交和姊妹交等方法,全程病圃鉴定抗病性,强化筛选抗虫性,定向跟踪检测纤维品质,选育出4个海岛型和6个陆地型优质抗虫品系。优质品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陆地型产量明显高于海岛型;海岛型的株高和子指高于陆地型,单株成铃、铃重和衣分低于陆地型,单株果枝数相差不大;所有品系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异,整齐度指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高,海岛型优于陆地型,但在各品系所属品质类型中马克隆值均偏向高限,马克隆值偏高。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十五"以来审定棉花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评价了"十五"以来湖北省审定的39个棉花品种的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抗枯萎病品种仅占20%,黄萎病抗性没有突破;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有所改善;霜前花率、株高、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呈上升趋势,生育期呈下降趋势,衣分保持相对稳定;杂交棉单株成铃和单铃重优势明显,产量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性状研究及育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01-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杂交棉花品种的性状表现,为杂交棉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等统计方法分析杂交棉花品种的亲本来源、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棉品种亲本多为苏审常规棉与‘GK19’;不同阶段育成品种产量稳步提高,但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单株铃数有渐近增加的趋势;30个白色杂交棉品种中,衣分均高于39.5%,铃重5.9 g以上的品种占60%;纤维品质达Ⅲ型以上品种占93.5%;近50%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达耐病级别;抗虫性有待提高.近期杂交棉育种以改进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稳步提高产量;思路上注重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三系”杂交棉;重点开展病虫抗性和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北疆棉花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北疆特早熟棉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5个有代表性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主要经济性状演变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棉花品种的更换,在其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中,结铃数、衣分、衣指逐步提高,近期品种衣分比以往品种增加7.5%~19.9%;在衣指提高的过程中,子指却在随品种更替明显下降;单铃重表现出与单株结铃数相反的趋势,铃重逐渐减轻,从早期品种的5.9 g下降到近期品种的5.3 g。纤维品质构成因素中,纤维长度增加,近期育成品种纤维长度比以往品种增加0.5~1.8 mm;随着品种的更替,纤维强度、整齐度也有上升趋势;马克隆值普遍偏大,伸长率明显下降,近期育成棉花品种中伸长率较中期下降11.6%。  相似文献   

16.
新疆海岛棉主要育成品种性状特征与系谱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性状表现,研究其遗传基础,为资源利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6年,对58份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资源材料采用同一生态区连续集中种植的方法进行鉴定,研究其性状表现和系谱关系。【结果】枯萎病发病率品种间变异系变数大,达到89.2%,果枝类型次之,为48.6%;株高(13.0%)、始果枝节位(15.0%)、单株铃数(18.0%)、纤维强力(10.7%)、纤维黄度(11.0%)变异系数较高,其他性状变异较小(<10%)。除早期育成的4个品种外,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均为零式果枝类型,平均株高、单铃重、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呈逐年代增加的趋势,2010年后增长较为迅速,较2000年品种分别增加13.4%、9.7%、8.1%、5.5%、9.8%,枯萎病抗性显著提高,衣分增加较慢,絮色变白,近年来主栽品种铃期微增,单株铃数、铃重增加,抗病性变强。从系谱看,新疆海岛棉育成品种主要来源于中亚埃及型,其中8763И、5230Ф和2И3、9122И主要分别用于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品种的改良,不同时期突破性的中间材料的注入是新疆海岛棉纤维品质、抗性提升的基础。性状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一致。【结论】中国新疆海岛棉品种近10a育成品种在主要经济性状方面较之前品种提升迅速,特别是铃重、纤维品质与抗病性改良作用显著。育成品种骨干亲本主要来源于中亚国家,早期品种遗传基础狭窄,2010年品种遗传背景较为复杂。海岛棉育种应在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前提下,寻求扩大资源来源途径,挖掘种质潜力,丰富品种类型,为新疆海岛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抗虫杂交棉纤维性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棉29号、湘杂棉3号杂交棉为试验材料,采用关联度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棉纤维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性状、产量性状之间存在一系列相关关系和关联关系;在品质育种中选择纤维长度同时注重低马克隆值、高比强度材料定向选择与培育,可获得优质棉组合;在产量育种中注重株结铃数、铃重、衣分等性状选择与培育,可获得高产棉组合.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与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以及抗病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与衣分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R单 =-0 .870 、R偏 =-0 .972 ) ,与衣指存在显著负相关 (R单 =-0 .62 9 、R偏 =-0 .889 ) ,与籽指存在显著正向单相关 (R单 =0 .71 8 ) ,与株高、果枝数、结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之间相关不显著。抗虫性增强对纤维品质的不利相关效应有 :整齐度变差 (R偏 =-0 .988 )、伸长率下降 (R单 =-0 .680 )、气纱品质变差 (R偏 =-0 .992 ) ;对纤维品质的有利相关效应有 :反射率表现增强 (R偏 =0 .897 )。抗虫性与黄萎病病指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R单 =-0 .868 、R偏 =-0 .90 0 ) ,但与枯萎病病指之间不存在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