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摸清达乌尔鼠兔在乔川林区的种群密度和繁殖状况,为乔川林区达乌尔鼠兔防治提供参考和思路,2021—2022年在乔川林区布设12个监测样地进行研究。发现达乌尔鼠兔的洞口密度为0.04个/hm2,有效洞口系数为0.51;估算种群密度为80只/hm2,雌雄比约为1.1∶1,平均怀胎仔数为5只,大多数为4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害鼠的繁殖特征、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灾变规律,对云霄县下河乡四坂村2015年农区害鼠情况进行调查及监测,结果发现:全年共捕获害鼠144只,总密度为2.94%,其中:褐家鼠有73只,占49.65%,为优势鼠种;黄毛鼠54只,占38.30%;黄胸鼠17只,占12.06%.根据鼠密度消长规律,提出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桐庐县21年农区鼠情逐月监测和2005年鼠情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仍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但褐家鼠种群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农舍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农田害鼠密度年际内呈现2个明显的数量高峰,分别为11-12月和6-7月;农舍鼠密度也出现2个明显发生高峰,分别为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和8月份。近年来,农田鼠密度已呈明显下降,大部分区域总体鼠密度偏低,但农舍鼠密度偏高且分布区域仍较广。农田鼠密度年际消长与主要粮食作物鼠害损失率消长动态相一致。针对当前农区害鼠发生分布特点,提出了要明确灭鼠重点区域及工作重点,进一步改进控防措施,实行鼠害综合治理,以消除鼠患重点,不留鼠患死角。  相似文献   

4.
蒙阴桃产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区第一。杂草是桃园的重要生物因子,对桃树生长影响很大。本试验采用"W"九点取样法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桃园杂草的种类、出土规律以及自然消长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蒙阴县桃园杂草共28种,隶属于12科,其中菊科杂草的发生种类最多,马唐、牛筋草、鸭跖草和鳢肠等发生的频度及密度较高;阔叶杂草全年有3个出土高峰,禾本科杂草全年有1个出土高峰;桃园总杂草数量从3月份开始保持增长状态,直到8月份达到最大峰值。  相似文献   

5.
2016-2017年在昭通市昭阳区豌豆、马铃薯种植区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鼠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TBS共捕获害鼠72只,鼠种有巢鼠、齐氏姬鼠、卡式小鼠、臭鼩、褐家鼠5种,巢鼠为优势种,所捕获的鼠种与数量与当地历年鼠害发生情况相类似。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11-12月和4月,1、2月份捕鼠数量较少,豌豆、马铃薯种植区控制效果分别为62.18%、58.06%。TBS可用于开展农区鼠情监测和灭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灭鼠药剂散投影响防效,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有效控制农田害鼠,2014年首次在崖城镇坡田洋试行毒饵站防治法。前期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为31.8%,属大发生。后期采取0.05%敌鼠钠盐毒饵站药剂防治,首次投药后第24d,监测鼠密度为8.2%,防治效果达74.2%,取得一定的控制效果,为今后开展农田害鼠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别于1989-1994年和2006-2007年4-10月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花鼠的种群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群密度为29.78只/hm2;种群的性比(♀∶♂)为0.885∶ 1,差异不显著;利用体质量、体长和臼齿磨损程度等确定了年龄结构,结果基本一致;洞道的结构分简单洞和复杂洞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据我站选点监测表明,近年来,我县鼠密度均达6%以上,鼠害已成为威胁我县农业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我县农田害鼠以黄毛鼠为优势种,褐家鼠为常见种,此两种鼠的妊娠高峰期每年两次,一次在春季的4-5月份,一次在秋季的9-10月份,其取食毒饵的行为,往往受田间状态变化的强烈影响:在水稻区,当水稻孕穗前和水稻收割后,正是田鼠缺食时期,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以光滑鼠妇(Porcellio laevi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食物、湿度、饲养密度、栖息遮蔽物及护幼行为等因子对鼠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妇喜食白菜叶片且存活率高;湿度为55%时,存活率最高;不同时期鼠妇最佳饲养密度有所差异,初生、幼体鼠妇为2 182只/m2,成体鼠妇为2 424只/m2;鼠妇喜选白色泡沫板为栖息遮蔽物;雌性鼠妇具有护幼行为,有母虫存在时大幅度提高初生鼠妇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省靖州县1~20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平均密度和桃树受害率进行系统调查,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比较了不同树龄桃红颈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桃树基本不受桃红颈天牛危害,3年以上挂果后的桃树开始受到侵害;随着树龄的增加,桃树受害率和桃红颈天牛虫口平均密度显著增加,19~20年生桃树受害率达90%以上,平均虫口密度超过2头/株;桃红颈天牛在桃园中呈聚集分布,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3~15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16~17年生桃园桃红颈天牛空间分布型趋向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19~20年生桃园桃园桃红颈天牛均呈聚集分布,此时分布的基本成分均为个体,个体呈现相互排斥现象。应用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信息,建立了不同树龄桃园桃红颈天牛幼虫种群的抽样公式。根据理论抽样公式,桃红颈天牛虫口密度越小,抽样数量较多,而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抽样数量则较少。根据序贯抽样公式,可将3~20年生桃园抽样样本数量划分成6个区段:3~4年生桃园;5~6年生桃园;7~8年生桃园;9~13年生和19~20年生桃园;14~15年生桃园;16~18年生桃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宜昌市城区常见病媒生物种群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结果:宜昌市城区鼠类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 68.52%;蚊类以致倦库蚊、骚扰阿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量的 38.48%、28.84%;蝇类以家蝇、黑尾黑麻蝇、丝光绿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 31.70%、17.19%和 14.96%;蟑螂以德国小蠊、黑胸大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蟑总量的54.91%、30.19%.四害密度均有明显的季节性,5~9 月为活动高峰期.结论: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境,采用科学办法防控病媒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CR、BALB/C以及C57三种品系的雄性小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睾丸炎(EAO)的易感性。[方法]将每种品系的12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EAO组,每组6只。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每次0.2mL,注射3次,两次间隔2周。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PBS;EAO组小鼠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的同系睾丸匀浆。在第一次免疫注射50d后,取小鼠附睾尾与输精管检测精液品质;取小鼠睾丸制作切片,HE染色后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ALB/C小鼠EAO组的精子密度显著降低,ICR与C57小鼠EAO组的精子密度无显著变化;3种品系小鼠EAO组的精子活力和活率都显著降低;BALB/C小鼠EAO组的睾丸损伤严重,ICR与C57小鼠EAO组的睾丸损伤不太明显。[结论]由此表明,BALB/C品系的小鼠比ICR与C57小鼠更易诱导EAO。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云南与缅甸国交界的腾冲、盈江、陇川、畹町、潞西、耿马、景洪等7个县市进行人体与动物寄生虫调查,共剖检动物1737只(牛231头、马18匹、羊125只、猪590头、鸡281只、鸭278只、鹅100只、犬32只、鼠82只);市场内样检查730份(牛214份,猪516份);采血样检测1214份(羊300份,猪420份,鼠82份,犬32份,人380份);粪便检查820份(牛67份,人753份),检出人兽共患寄生虫共65种,其中原虫11种,吸虫10  相似文献   

14.
TBS灭鼠技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S灭鼠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鼠害绿色防控技术。2013~2014年在贵州省三都县葡萄种植区和蔬菜种植区开展了TBS灭鼠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个TBS共捕获害鼠273只,捕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鼩鼱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鼠,捕鼠种类及优势种与本地历年鼠情监测情况相吻合。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4~6月和8月,9月份之后捕鼠数量逐渐减少。葡萄种植区控制效果为56.83%,蔬菜种植区控制效果为67.98%。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红原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牧业健康发展是当地社会稳定的基础,而鼠害对草场的破坏会直接影响牧业经济安全。本研究针对当地草场2种优势害鼠种类[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于2013年7-9月采用"有效洞口法"和"样方内捕尽法"分别调查了红原县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结果表明,当地草场高原鼢鼠有效洞口平均密度为113.3个/hm2,高原鼢鼠种群平均密度为39.7只/hm2;高原鼠兔种群平均密度88只/hm2,危害程度均为Ⅳ级(危害程度严重)。为此,应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探明草场鼠害现状,深入研究害鼠生物学特性,为主动防控鼠害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以维护当地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农田鼠害是长期困扰额敏县农业生产的问题之一,为准确掌握害鼠密度、种类、优势鼠种、重发区域,通过季节性监测调查结果表明,农区优势鼠种为田鼠与小家鼠,所占比例分别为36.7%和64.0%,7月为优势鼠种的发情初期,10月为优势鼠种的发情后期,这同额敏县夏作物和秋作物的结构布局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冬小麦成熟季节雄鼠开始发情,玉米收获季节雄鼠发情进入后期。通过TBS绿色灭鼠技术示范,93天中平均每个陷阱捕获害鼠达38.8只,优势鼠种为小家鼠、田鼠,所占比例分别为56.7%和36.9%,雌雄比例约为7∶3。  相似文献   

17.
农田鼠情监测一直以鼠夹法为主,费工费力,且因为杀死害鼠而影响鼠情监测数据。近年部分地区示范推广TBS围栏捕鼠技术,但仍需专人每天实地监测。2015年卢龙县首次安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鼠盒产品,此产品依托D2E动态鼠密度智能侦测系统软件。通过一年来的监测验证表明,智能鼠盒监测数据与传统鼠夹法和TBS监测结果存在相关性。该产品省工省力,不杀死害鼠,不影响鼠情种群数据,在鼠情监测中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无毒饵料或有毒饵料,害鼠对稻谷盗食率最高,3 d平均盗食率分别为82.50%、54.33%,大米其次,分别为61.67%、39.00%,小麦第三,分别为17.67%、9.83%。不同投放场所害鼠3 d总的盗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山边(71.0%)、近田埂的田面(40.5%)、田边交接处(28.0%)、田埂上(20.0%)、菜地畦沟(13.5%)。鼠密度5.3%区域每亩投毒饵后的第1~6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110.9 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85.31%,第7~12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19.1 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14.69%,累计毒饵摄食量为130.0 g,第13~15 d测得鼠密度为0.3%,防治效果为94.3%;鼠密度18.0%区域每亩投毒饵后的第1~6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159.6 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88.18%,第7~12 d害鼠毒饵摄食量为21.4g,占总毒饵摄食量的11.82%,累计毒饵摄食量为181.0 g,第13~15 d测得鼠密度为1.7%,防治效果为90.6%。  相似文献   

19.
实验对自行设计的一种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复方添加剂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30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对小鼠的LD50>15g/㎏,属于无毒物质。将该添加剂以10%的比例添加到鼠料中喂养小鼠30d,饲养期间小鼠一般情况良好;饲养结束后有关结构观察和指标测定表明,小鼠主要组织器官解剖学结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无病理学改变,功能正常。因此,该添加剂对小鼠的MNL>10g/㎏,亚慢性毒性极低。  相似文献   

20.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鼠数为24.80只,前2~3个月的捕鼠数明显多于后5~6个月的捕鼠数。对玉米地、水稻田害鼠的控制效果为53.13%。TBS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可用于开展鼠种普查和鼠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