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网络和信息安全强国,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专业。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提炼专业课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全过程利用智能化、立体化、多样化载体开展课程思政,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和便捷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开发”“融入”“拓展”三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有效形成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开展的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生活昆虫,极具破坏力,危害农业生产、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是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生物之一,被列为我国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1红火蚁疫情调查2016年3月,我县在云霄经济开发区发现疑似红火蚁,经采样送检后确定为入侵红火蚁,4月随即召开全县疫情防控会议,迅速开展全县范围内的疫情普查。1.1调查方法1.1.1访问调查全县共有9个乡镇1个开发区,由每个村的农技员负责,向  相似文献   
3.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云霄县于2009年对扶桑绵粉蚧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扶桑绵粉蚧的寄主、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6年在云霄县和平农场甘树埔作业区进行毒饵站与裸投灭鼠技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毒饵站灭鼠技术在果园投饵后15d和150d的防效分别为87.67%、77.60%,在农舍投饵后15d和150d的防效分别为83.84%、68.64%;裸投技术在果园投饵后15d和150d的防效分别为80.83%、9.92%,在农舍投饵后15d和150d的防效分别为80.42%、13.50%;毒饵站灭鼠技术防治效果均优于裸投技术,且不易被非靶标动物误食,可在农区灭鼠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储粮害虫声信号判断害虫活动情况对安全储粮意义重大。本研究采集了2种储粮害虫的活动声信号,首先提取声信号梅尔倒谱系数(MFCC)特征,然后以特征数据建立高斯混合模型(GMM),最后使用聚类方法对2种储粮害虫的4种活动声信号进行识别,识别率均达到80%以上。本研究验证了声检测法识别储粮害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 ICA)算法,对混有高斯噪声的2种储粮害虫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活动声信号进行去噪,并使用Fast ICA算法识别和分离了2种储粮害虫爬行与翻身的4种活动声信号,证明了使用Fast ICA算法识别混合信号中每种害虫声信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云霄县佳州村"佳田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推广实施花椰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该文介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效果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是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为主的团体,是高校中学生能力培养比较集中的集体,对于促进学校思政、文化等氛围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构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促进专业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学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团体成员能力,同时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生技能竞赛的培育、学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害鼠的繁殖特征、种类组成及种群数量灾变规律,对云霄县下河乡四坂村2015年农区害鼠情况进行调查及监测,结果发现:全年共捕获害鼠144只,总密度为2.94%,其中:褐家鼠有73只,占49.65%,为优势鼠种;黄毛鼠54只,占38.30%;黄胸鼠17只,占12.06%.根据鼠密度消长规律,提出最佳防治时机和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云霄县地处闽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雨热同季,充足的水源和充分的日照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长久以来形成种植双季稻的习惯。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及栽培制度的影响,水稻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为害,又能做到农药减量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是困扰农技部门的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既保证了水稻的质量安全,又保护生态环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