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问卷、自尊问卷及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调查了958名在校彝族大学生,探讨了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自尊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和积极社会适应,显著负向预测消极社会适应.(2)彝族大学生自尊在族群认同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同时提高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和自尊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2.
1.擦大钹 擦大钹是彝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具有许多独特的表现方法,深受彝族同胞喜爱.凡节日或喜庆,一些村寨的彝族群众便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隆重的擦大钹舞蹈.  相似文献   

3.
峨山自古就是彝族聚居的地方,传承了众多的彝语地名,其命名与彝族所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和民族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峨山彝族社会历史风貌、语言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彝族传统建筑是彝族先民长期适应大自然和不断努力创造的杰作,是彝族文化的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及研究价值。该文在对楚雄市彝族易地搬迁村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彝族建筑在楚雄市彝族易地搬迁村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凉山州自然环境条件和气候 1.凉山州自然环境条件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地.全州辖17个县市,耕地面积76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人口386.5万,其中彝族人口163.8万.  相似文献   

6.
马史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41-18342
介绍了彝族主要居住区域的概况以及彝族传统社会农耕文化的构成,分析了彝族传统家庭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阐述了彝族传统家庭农耕文化传承所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大方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了大方县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结果显示:大方县的彝族民间文化资源呈现类型多样、独特性、分布广泛并呈现集中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当地旅游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30-9231
婚俗是凉山彝族人生礼仪中颇具特色的礼仪,它不仅是彝族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彝族语言、文学、宗教、法律等方面的内涵。对彝族婚俗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宣传彝族民俗文化,也有利于凉山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961-16963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中最精彩、最耀眼的组成部分。凉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鲜明、个性的彝族服饰文化。该文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凉山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对彝族服饰文化的影响。认为凉山彝族的服饰无论从图案、色彩的搭配还是面料的质地选择都融合了大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彝族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乡土植物和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的特点,丰富了彝族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对凉山彝族地区的乡土景观基因要素进行提取、分类和编码,完成了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图谱信息链的构建。最后将其成果运用到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基因的保护与传承中,提出该地区乡土景观基因的保护和传承策略,以期为凉山彝族地区乡土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承宗 《农业考古》1996,(1):222-224
四川凉山彝族古代养羊考凉山州博物馆黄承宗彝族是具有悠久历史、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近一百三十五万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研究考察其养羊业的历史,对于认识古代彝族的畜牧经济的历史文化,都是有益的。从目前已正知出土有关养羊业...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吉勋 《农技服务》2009,26(10):146-147
从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引导彝族家支文化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完成国家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沈良杰  田秀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73-5974
从彝族边远山区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彝族山区教育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具有鲜明火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的用火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通过特有的习俗反馈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已内化为社会规范和文化自觉,对民族的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以火文化为切入点,对彝族用火习俗中表现出来的森林生态思想进行探析,将彝族火文化中的用火习俗和用火智慧与其林业发展结合起来,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视角出发探究彝族火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挖掘其中折射出来的森林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犁牛会 农历二月初八,是保山市汶上、瓦马乡一带彝族群众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犁牛会.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又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通过分析凉山彝族文化要素及特定文化背景下彝族传统村落的表现形式,基于凉山彝族特有的家支制度和文化信仰,理顺其与彝族传统村落肌理的内在动力关系,最后提出地域性建设路径,拟为全国范围内的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地方样本。  相似文献   

18.
彝族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烤罐茶”习俗是彝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传统,是彝族火塘茶艺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彝族人的观念中,“茶”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蕴含着他们图腾崇拜意识、待人接物的礼仪文化和民族之间凝聚力的表达等多种文化因素。新时代背景下,彝族的烤罐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传承,也蕴含着现代人的养生观念。本文以楚雄彝族烤罐茶习俗为研究对象,探索现代生活中的彝族烤罐茶习俗的传承发展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是形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本文以六盘水本地域的彝族文化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为主要对象,寻找六盘水本地域彝族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体现,提出彝族文化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建设地域的亲和性和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在当下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彝族传统家支观念对凉山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经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77-18179
首先,介绍了凉山彝族传统家支观念的概况,指出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在彝族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具有培养社会角色、凝聚家支力量和传承彝族文化的功能,对凉山彝族的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经济繁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彝族家支观念对凉山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不仅是凉山社会的组织结构,而且是家支成员的保障系统,具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的功能;具有互动性,可促进凉山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习惯法的实施者,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凉山新农村建设中的彝族家支观念的消极因素,其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家支复仇事件及家支干政等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家支意识的强化导致凉山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权管理职能的弱化;在家支观念中十分突出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阻碍了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